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水稻抛栽制种母本比同播期半水秧手插栽培方式播始历期延迟,始穗至齐穗历期缩短,够苗快,群体大,每穗粒数减少,单位面积有效穗,总颖花数增加。根据这些生育特点,采取调整父母本播差期,培育壮秧,提高抛栽质量和合理运筹肥水等栽培管理措施,可确保抛秧制种成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稻塑盘中苗抛栽的生育特性,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两系杂交水稻F131S/R402和培两优特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方式及不同抛栽密度对长秧龄抛秧栽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氮肥施用比例提高及抛栽密度的适当加大,能勉中快长秧龄抛栽水稻群体茎蘖增长速度,提高N素的吸收及干物质积累、扩大叶面积指数、增强单们面积群体光合量,形成更多的有效穗数。使产量提高;增大抛栽密度、,适当控制前期施氮量,提升后期用氮比例,是长秧龄抛秧栽培较为理想的搭配方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稻塑盘中苗抛栽的生育特性,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5-1996年以常规手栽后季稻为对照,研究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栽后生长快,无缓苗期,分蘖发生多,叶面积指数生长初期小于对照,抽穗后则超过对照,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整个生育期间始终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7.
早稻塑盘旱育抛栽的生育特性和增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塑盘旱育出苗成秧好、发根力强。抛栽后表现为大田期发根力优势贯穿始终,植株地上部生长迅速、旺盛;分蘖发生早、增生快,下降缓慢、成穗率较高;出叶速度快,生育后期绿绿色片多,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高,最终以分蘖穗优势(即分蘖穗占总穗数的比例高,分蘖穗穗型大,分蘖穗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高)取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9.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人工撒播和人工手插种植方式对比,研究了机械精量穴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有利于加快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缩短水稻的生育期,提高其生物学产量和叶面积指数,降低主茎总叶龄;机械精量穴直播稻的分蘖势较强,分蘖叶位低,分蘖发生和分蘖高峰出现早,单位面积的分蘖总量较大;机械精量穴直播稻每平方米有效穗263.63,比人工手插和人工撒播分别提高了24.63%和15.25%,机播的实际产量最高,较人工撒播和手插处理分别增产14.92%和4.59%。  相似文献   

10.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它栽培方式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乳苗抛栽和手插秧、抛秧、水直播的干物积累与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经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至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之间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的正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乳苗抛栽干物质积累速度低,抽穗灌浆期至成熟期绿叶和茎鞘干重比例较高,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低。  相似文献   

11.
播种量和秧龄对免耕抛秧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优20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和播种量对晚稻免耕抛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和播种量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秧龄在30 d、35 d、40 d范围内,秧龄越短,产量越高;播种量在60 g·m-2.90 g·m-2、120 g·m-2范围内,播种量越小.产量越高,秧龄30 d与播种量60 g·m-2是本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料,探讨3种种植方式(覆膜旱种、裸地旱种和水种)对陆稻和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对照)相比,覆膜旱种方式稻分蘖数较多、成穗率降低、花后叶绿素含量和伤流强度下降较缓慢、茎鞘物质运转率和转换率高;裸地旱种方式则相反。两种旱种方式稻根冠比、活跃灌浆期和收获指数均小于水种方式,但平均灌浆速率则相反。中旱3号覆膜旱种方式产量和粒叶比显著低于水种方式,而武香粳99-8没有显著差异。中旱3号和武香粳99-8均以裸地旱种方式产量最低。3种种植方式平均,中旱3号成穗率和籽粒灌浆速率比武香粳99-8高,但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和伤流强度下降快,活跃灌浆时间缩短,茎鞘物质输出率及转运率、粒叶比、收获指数和产量低。  相似文献   

13.
磁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200mT强度磁场处理水稻种子及育苗土壤。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在磁场作用下明显促进了苗期长势,产量比对照提高1.25%,而将种子与土壤同时进行磁场处理,使磁化作用更加加强,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5%,说明生物磁化与土壤磁化具有一定的累加磁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育苗基质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资源再利用和减排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龙粳18为试验材料,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新兴乡新合村,对水稻新基质(发酵稻壳)盘育苗与常规土壤盘育苗(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稻壳基质的秧苗素质整体上要略好于土壤基质的秧苗,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没有明显差异,稻米单产略高。稻壳基质育苗完全可以替代土壤育苗。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免耕方式对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栽培方式下,对18个杂交中稻组合的生长发育特点、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比免耕抛秧分蘖早,够苗期早,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长;产量表现免耕直播为530.85-745.99 kg/667m^2,较免耕抛秧增产5.64%-20.1%;品种以黔优18和Ⅱ优084免耕直播栽培的产量最高,黔优88和汕优联合2号免耕抛秧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两种育苗技术对秧苗素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龙粳18为试验材料,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新合村进行水稻新基质(稻壳)盘育苗与常规土壤育苗(对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基质盘育苗的秧苗素质整体上要略好于对照,尤其是发根力方面(新生根数),这更加有利于秧苗移栽后迅速缓苗;产量略高于对照;品质性状方面也略好于对照。从整体而言,新基质育苗可以替代土壤育苗,为水稻栽培提供一项新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东农04-18品种,在穴间密度为36.3 cm×16.5 cm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穴内密度为2棵苗处理在茎孽数、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方面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穴内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类型的晚稻品种为材料,观察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晚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选晚稻品种均能满足双季机插生育期要求,相同田间管理水平下粳稻机插分蘖能力较弱,有效穗数较少,产量较低。秧龄应控制在15 d左右,长秧龄秧苗不仅不利于机插,而且田间产量也较低。机插晚籼稻分蘖力较强,应加强水分管理,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子粒充实度;粳稻机插应培育壮秧,增加机插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当前生产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的适宜育秧方式,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编织布旱育秧、塑盘旱育秧、编织布湿润育秧和塑盘湿润育秧5种方式,在不同育秧方式基础上设置施用壮秧剂和不施壮秧剂2个处理水平,研究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湿润育秧尤其是塑盘湿润育秧的秧苗长势较旱育秧的好,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长势较湿润育秧的好;在抗逆性方面,早稻、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耐冷及耐高温能力较湿润育秧的强;施用壮秧剂可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耐冷耐高温能力;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秧苗生长的影响较晚稻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的旱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