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农业所涉及的水、土、光、热等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组合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水土保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就山东省水土流失对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结合河北省实际,阐述了水土流失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影响,指出水土流失是山区生态农业的基础,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其基本形式,是下游平原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并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山区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着水分短缺、土壤贫瘠与水土流失等几大不利因素,研究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了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作者分析了窝铺山区水土资源利用与水土流失问题,认为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合理利用,开发水土资源,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关系.对环境应养与用兼顾;对自然资源应合理索取与注意补偿,防止浪费,对待能量要有用有投.在试验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生产特性,融水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为一体,为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元谋干热区旱坡地生态果园建设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沙江干热区光热条件充足,适宜发展各种果树,但旱坡地发展果树难度大。据此,本文从生态农业的角度,介绍关键的技术措施、适用的生态工程。说明建设生态果园既减少水土流失,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略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怎样搞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究竟怎样做,我想可分这样几个步骤: 1.深入调查,弄清情况。只谈生态农业,无论在什么地区都可以搞。但要搞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就必须首先弄清该地区是否有水土流失或有潜在的水土流失,如果都没有,那你要在那里搞,就成为无的放矢了。所以,事先要弄清那里有无水土流失或有无潜在的水土流失,然后再确定是否搞。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重庆市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库区水土流失形式、分布、特点及成因,提出了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合陡坡开垦、移民开发需求、自然环境不利等因素,针对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提出了结合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提高水土资源时空利用率等技术措施和妥善安置移民、加强迁建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等配套措施,为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区生态环境规划及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含义、相互关系、评估原则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隰县试区为例,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权重确定、综合指标值计算的模型方法设计、应用分析等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略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的核心任务是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农业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充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以求农业持续协调发展。在水土流失地区建立生态农业,应突出水土保持的作用,体现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效益的多重性。搞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要深入调查收集资料,恰当地确定水土保持指标,按照水土流失单元并考虑经济单元进行合理规划,并在组织实施中加强科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充分的数据论述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论证了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三峡水库造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引起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六大原因,提出了防治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对策:实施两项生态农业工程,应用三种生态农业优化模式,推广六项生态农业技术;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防治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四项政策;加大库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三峡库区坡耕地生态建设基金;开展科学研究,为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先进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1997,(11):48-50,56
<正> 赣州地区位于江西南部,简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辖18个县(市),总人口755万,土地总面积390多万hm~2,其中山地面积300多万hm~2,耕地面积38.9万hm~2,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也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80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10万hm~2,占山地面积的37%.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成为赣南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搞好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改善我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赣州地委、行署从区情出发,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打好农业开发总体战,大力开发山地资源,搞好水土保持,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6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比1980年减少了33.5万hm~2.此外,我们着力寻求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新路子,在水土保持治理中创造了“赣南模式”,即以治理开发水土资源为目的,以生态小流域为单元,以股份合作制为切入点,大力兴办水保经济实体和农村庄园经济,全面推进以“猪—沼—果(鱼、林、禽)”工程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这个模式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 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1.1 生态型小流域建设进展迅速1983年地委、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