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木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器官发生途径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综述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木薯器官建成可从顶端分生组织、单芽茎段、叶片、胚轴和子叶等外植体诱导发生。初级体细胞胚可从胚轴、子叶、叶片和花诱导发生,以初级体胚为材料还可进行体胚的循环培养。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其遗传转化的研究。以陇东、阿尔冈金以及甘农4号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体细胞胚胎和丛生芽再生途径对于紫花苜蓿再生周期及频率的影响。并通过利用不同外植体、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以实现对这两种再生途径的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三个苜蓿品种中,甘农4号的再生效果较好,下胚轴的再生频率较高,在愈伤诱导阶段添加2 mg/L 2,4-D、1 mg/L KT,胚状体诱导阶段添加1 mg/L KT、0.5 mg/L NAA可以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在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1 mg/L TDZ,则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效果最好;对比发现,丛生芽再生途径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其再生时间仅10周,是紫花苜蓿再生体系建立的一种可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白花泡桐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为高等植物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及品种改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已对多种木本植物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过研究。泡桐为玄参科植物,是我国的重要速生用材树种,有关其器官发生和原生质体游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而目前有关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只有兰考泡桐的报道。为了顺利进行泡桐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操作及新品种的快速繁育,本文研究了2种基因型泡桐叶片和茎段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材料为用2001年9月…  相似文献   

4.
木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随着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生物技术育种要求一种高效的再生体系。从木薯的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FEC)再生和原生质体再生4个方面阐述了木薯再生体系的发展与建立,以期为木薯组织培养和基于木薯再生体系的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半夏两种途径再生植株生长与繁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器官发生途径与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半夏组培苗进行了栽培试验,并记录其生长与繁殖特性.结果显示,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培养的半夏组培苗与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的半夏组培苗相比,具有长势旺盛,丰富的形态变异,较快的生长速度与较强的繁殖能力等特点.此外,采用器官发生途径培养半夏组培苗更快捷,成本更低,更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王克臣  冷超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195-7199
[目的]对植物离体培养再生形态发生的两条途径进行研究,建立并优化亚麻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10~15d不同基因型亚麻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对诱导影响。[结果]器官发生途径的初始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4mg/LIAA+2mg/LKT;诱导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B5+2.5mg/LKT+1mg/LIAA;最佳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B5+0.3mg/LIBA,生根率达90%。以体胚发生为目的的最佳初始诱导培养基为MS+2mg/L2,4-D+0.5mg/L6-BA;体细胞胚胎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NAA+0.5mg/L6-BA。[结论]激素在亚麻离体再生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亚麻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中,只在H14体胚诱导中得到了球形胚和心形胚,对于亚麻体胚再生途径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体细胞胚胎发生在果树的繁殖、人工种子制作和遗传改良诸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近二十年来,果树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有较大进展,本文在总结影响果树体细胞胚胎发生因素的基础上,对其应用途径和前景做了初步概括。  相似文献   

8.
在植物繁殖和遗传操作中,研究离体再生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胚胎发生能力和器官发生能力的丧失。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的强弱对植物资源离体安全保存和生物技术遗传改良具有重要价值。对影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外源因子、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基础,柑橘愈伤组织长期保存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异和倍性的变化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过去长期的研究经验、指出改变不同品种柑橘愈伤组织的基因型可能是提高其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果树和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细胞胚胎发生在果树和林木的繁殖、人工种子制作和遗传改良诸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近二十年来 ,果树和林木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有较大进展 .本文在总结影响果树和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因素的基础上 ,对其利用途径和前景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豆因其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原生质体再生困难等因素,其再生体系一直不够完善。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成功建立了大豆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再生系统。80年代末期原生质体培养获得突破。介绍了大豆器官发生再生系统、体细胞胚胎再生系统和原生质体再生系统的研究进展;对这3种再生系统进行遗传转化的优缺点作了比较;并提出了关于大豆遗传转化再生系统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用水稻16个杂交种进行种胚和幼穗培养,探讨离体性状间以及它们与一些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愈伤诱导率与绿苗再生率成负相关,两种外植体间的绿苗再生率成显著负相关;种胚愈伤诱导与植株高度、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其绿苗再生与株高,粒长成显著负相关;幼穗离体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与种胚的基本一致,但相关系数较低,只有绿苗再生与粒厚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The regeneration ability of four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cultivars, Xinjiang Daye, Longdong, Gannong 1 and Gannong 3,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ultivars, explant sources and medium recipes on regeneration were compared. The better callus forming frequency obtained from hypocotyls of Xinjiang Daye is 88.5% and regeneration frequency is 9.8% in our initial experiments. To further optimize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we therefore changed concentration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supplemented with glutamine into callus-induction and shoot-regeneration media. Callus forming frequency and shoot differentiation frequency were increased to 100%. The time taken to generate transgenic plants (16 weeks) was shorter than that for previouse procedure (25 weeks) and regeneration frequency was promoted to 15.1%.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tion of glutamin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hortening period of regeneration and promoting regeneration frequency. For study o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alfalfa,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Xinjiang Day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is optimized regeneration system. 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carrying two glutamine synthetases (GS 1 and GS2) and △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 (P5CS) gene was used for alfalfa in vitro transformation. Six transgenic alfalfa plantlets with resistance to PPT were obtaine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s into plants was assessed in the transformants by PCR analysis and Southern hybridizations.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施硼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探索合理的施硼肥措施,以公农1号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沟施(B1,10%的植株开花时施硼砂5.3kg/hm2)、喷施1次(B2,20%的植株开花时喷施0.70%硼砂)及喷施2次(B3,20%、50%的植株开花时分别喷施0.70%硼砂)对紫花苜蓿的花粉数量、活力、不同时期叶、茎、生殖器官中硼含量、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K),3种施硼处理均显著(P0.05)增加种子产量,且喷施处理组种子产量显著(P0.05)高于B1,但B1种子质量好于喷施处理。B1通过提高结荚率和结实率来增加种子产量;B2通过提高种子重量、种子数量和结荚率来增产,但是影响种子质量;B3通过增加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荚果数和结荚率来增产,但是增加了不正常种苗数,降低了种子发芽率。B2可以获得最高的苜蓿种子产量,但会对种子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最适宜的施硼方法为B3。  相似文献   

14.
18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苜蓿品种耐盐性的差别,以18个苜蓿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在6个NaCl浓度下对各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了研究,其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通过对不同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耐盐适宜浓度和半致死浓度4个鉴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WL232hq和三得利的耐盐性最强,其次是WL232和游客,耐盐性最弱的金达和龙引BeZa87。  相似文献   

15.
苜蓿与草木樨种子生物学特征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花苜蓿和草木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解剖、精密电子天平称重、显微数码照相、游标卡尺测量、紫外灯光下检测、咀嚼品评等试验方法,研究了苜蓿和草木樨种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结果表明:苜蓿种子较草木樨种子的颗粒稍大、颜色稍深,气味特别;同等条件充分吸胀后苜蓿种子较草木樨种子质地更坚硬;苜蓿种子多呈肾形,草木樨种子多呈倒卵形;苜...  相似文献   

16.
氮、磷肥对制种苜蓿种子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施肥,有利于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试验就在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对苜蓿种子生产的施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目的探明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农作区苜蓿种子生产对肥料的需求规律.试验方法为:采取首先测定出所有小区土壤耕层中氮(N)、磷(P)的含量,然后根据土壤N、P肥含量的亏盈进行补充.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单纯的速效磷(P2O5),对制种苜蓿增产效果不大,过量使用会降低种子产量;少量施尿素对制种苜蓿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若施肥量超过120 kg/hm2时苜蓿枝条细长,生殖生长变弱而造成种子减产;磷酸二铵对制种苜蓿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是制种苜蓿最为适合的复合肥料,最佳施肥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地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地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在60cm等行距苜蓿种子实验地中,每行铺设地下滴灌带,单次灌水量从150到900m3/hm2设置6个不同的处理.[结果]灌水处理不同,单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英果种子数呈显著差异.当灌水总量达3600m3/hm2,单次灌水600m3/hm2时,产量最高,为832.51 kg/hm2.[结论]在苜蓿的现蕾期至结荚期增加灌水次数,能提高种子产量.地下滴灌应用在苜蓿种子生产中能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伐迹地带宽约为100 m,顺坡长度大于100 m,两侧不采伐保留带宽度均不少于30 m;TB:沿顺坡方向带式渐伐,渐伐带宽约50 m,渐伐后林分保留密度120 ~ 150株/hm2;TC:皆伐,作业面积4.0 hm2)和1种对照CK处理(沿顺坡方向,保留宽度为50 ~ 100 m的不采伐保留带),每个处理布设3块样地。基于数据处理系统(DPS14.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对米老排人工林不同采伐作业后天然更新幼树的更新密度、更新频度、生长等进行分析。  结果  (1)在采伐与抚育作业2年后,所有采伐处理迹地天然更新幼树(树高 > 1.3 m)的更新效果均可达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更新密度大于3 000株/hm2,更新频度大于60%),但仅有TC处理种子更新幼树的更新效果达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2)在带状皆伐迹地内,米老排天然更新效果随林缘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仅能在距林缘18 m范围内(单侧林缘距离范围)达到天然更新良级标准。(3)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前者米老排天然更新的效果远高于后者。(4)在0 ~ 10 m尺度内,米老排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多为非单一的分布类型,并呈规律性变化(先呈聚集分布,随后再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结论  (1)在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样地之间,采伐与抚育措施对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类型影响不明显,对促进种子更新幼树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的影响极显著(P < 0.01),对改变种子更新幼树的径级分布作用明显。(2)在米老排人工林落种高峰期(其落种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外的带状皆伐作业,其作业的带宽宜控制在36 m内。(3)光照是影响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幼树建成的关键因子,利用米老排人工林的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落种在空旷地易萌发),采用皆伐、渐伐与带状皆伐均可有效实现其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9.
喷施稀土对苜蓿种子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0.01;、0.02;、0.03;、0.04;和0.05;浓度的稀土,在苜蓿的返青、分枝、现蕾、盛花期进行了叶面喷施,观察对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苜蓿种子生产中,科学使用稀土能够有效提高种子产量.试验中以叶面喷施0.03;浓度的稀土处理效果最佳,其分枝数、结荚花序数、荚果数、种子粒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81;、23.0;、18.62;和30.5;,种子产量增加17.75;,生产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