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乙醇超声波提取方法测定了秋冬气候骤变时银中杨和迎春5号中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银中杨叶片中缩合单宁含量低于迎春5号,银中杨叶片的缩合单宁含量基本上随气温升降而增减,变化幅度较小;迎春5号叶片则不同,在气温降低初期能迅速增加缩合单宁含量,并在气温升高时回落,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2.
气温骤降对杨树叶片总酚、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气温骤降的特定时期,银中杨、迎春5号杨叶片总酚物质含量总体首先呈现上升趋势.到10月25日达到最高,此后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对银中杨、近春5号杨叶片木质素含量影响较小,且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银中杨、迎春5号杨为材料,测定在秋季气温骤降期杨树叶片、枝皮中总酚及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将其与同时期气温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秋季气温下降时,杨树叶片及迎春5号杨枝皮中总酚类物质含量上升,与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木质素则随着气温的下降而下降,与最低气温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气温骤降下,杨树中总酚类物质含量上升可能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红石林区,引进了银中杨、黑林1号杨、黑林2号杨、黑林3号杨、小黑14号杨、白城2号杨、吉林杨、迎春5号杨、中黑防、大叶山杨、中绥12号杨、晚花杨、沙乘草杨、美洲黑杨14个杨树品种进行工业原料林适栽品种选择,结果表明,银中杨为东部山区工业原料林的首选杨树品种。总结了银中杨在东部山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研究杨树人工林种间混交对自身生长性状和对食叶害虫抗性的影响,探索杨树人工林优质、高抗、高效的栽培方式,为丰富和提升人工林经济和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黑龙江选取3年生银中杨、小黑杨-14、小黑杨、迎春5号杨,以每种(品种)单独栽植及4种(品种)混合栽植进行造林,建立5个处理、4个重复区组共2 880株、占地18 150 m2的样地。2016―2019年连续4年抽样调查不同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2017―2019年随机抽取不同栽植方式中各树种(品种) 40棵样树,剪取4个方向、长度40 cm的枝条,将受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归为4类,按1/4、1/2、3/4、1这4个参数计算受害率。【结果】2016―2019年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树种(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栽植方式影响。其中银中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增加(P0.05),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减小(P0.05)。2017至2019年各处理间冠幅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品种)纯林冠幅生长率要大于混交林中对应树种(品种)的冠幅生长率,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叶片受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品种)的抗虫性强弱依次为银中杨小黑杨小黑杨-14迎春5号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介于4个纯林树种(品种)之间,连续3年银中杨纯林与混交林叶片受害率相对稳定;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2017、2018年的混交林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杨树混交种间(品种)间差异显著大于栽植方式的影响,银中杨是4树种(品种)中的优势树种,迎春5号杨是相对弱势树种。混交林中杨树各树种(品种)间表现出加性效应,种间的生长竞争存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象。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混交林中的抗虫表现有差异。混交林叶片受害率连续3年相对稳定,与优势树种银中杨纯林相似,其他3种(品种)杨树叶片受害率变化较大,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最大。除银中杨外,混交林中各树种(品种)的叶片受害率低于纯林,表现出联合抗性的非加性效应。杨树人工林造林要加强树种或品种的多样化配置,最好是在优势树种(品种)间混种,这可以提升联合抗性,降低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率,提升林分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季节祁连圆柏叶片内含物差异,测定了同一植株不同季节叶片中不同色素含量、酶活性和可溶性有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叶片内含物叶绿素、总酚含量由春季到冬季先升高后降低,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类黄酮含量、PAL酶、POD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春季到冬季先降低后升高。这些内含物的季节性变化使祁连圆柏叶片呈现出不同的绿色,提高了叶片适应低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不同区域的银中杨、小黑杨、青山杨、迎春五号杨人工林设置标准地,利用生物量法对这4种林分的碳储量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4种杨树新品种人工林碳储量与生物量成正比,以树干、树枝、树根、树叶的顺序由高到低排列;4种杨树新品种人工林年净固碳量分别为银中杨4.04t·hm-2·a-1、青山杨3.06t·hm-2·a-1、迎春五号杨2.46t·hm-2·a-1、小黑杨1.98t·hm-2·a-1。  相似文献   

8.
不同杨树品种对杨干象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通过对大连地区林龄2~3a的20个杨树品种进行杨干象危害情况调查,按平均抗虫率将不同杨树品种划分为抗虫性强、抗虫性中等和抗虫性差3个类群;筛选出适宜在大连地区造林的昭林6号、迎春5号、小黑杨、三倍体毛白杨、毛白杨、银中杨、I-107杨、I-108杨、中绥12号等9个杨树品种;分析了造成杨树抗虫性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秋末迎春5号杨叶片激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了温度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气温的下降,ZR含量、ABA含量、IAA含量以及ABA/GA比值、IAA/GA比值呈上升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907、-0.569、-0.871和-0.938;而GA含量为下降趋势,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774。ABA含量和IAA/GA比值与温度达到极显著负相关,ABA/GA比值到显著负相关,GA含量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指标可能与杨树抵御低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银中杨营养元素含量及季节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银中杨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化学分析,初步掌握了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地上部各器官营养元素的含量因器官和元素而异。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冬芽仅次于叶,干材中最低,(Ca、Zn在干皮中的含量较其它器官高;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因树冠的部位、季节而异,干材、干皮中元素的含量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几种主要城市绿化树种近2年的观测,比较分析了城区内不同环境下绿化树种对重金属Fe、Zn的吸滞作用及特点。结果表明:在对Fe的吸滞中,糖槭是最佳的树种,银中杨次之;银中杨是吸滞Zn能力最强的树种,而糖槭是最差的树种;植株叶片中Fe和Zn的含量之间存在5%显著性负相关,由此可以根据一种元素的含量预测另一种元素的变化趋势。综合对Fe、Zn的吸滞情况,确定在杨树中银中杨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较适宜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主要杨树纤维用材品种纸浆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黑龙江省7个主要杨树纤维用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木材纤维形态、化学成分和成浆性能,分析了林龄与主要纸浆性能间的相关关系,对7个品种纸浆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7个品种的纤维长度为0.88~1.17mm,纤维素含量为49.28%~59.77%,粗浆得率为50.41%~54.97%,上述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优质纸浆标准;林龄与纤维长度、纤维素含量和粗浆得率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纸浆性能综合评价由高至低的顺序为黑青杨>小青黑>银中杨>大青杨>青山杨>小黑杨>迎春5号。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择适合沙地生长的优良杨树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章古台沙地对群众杨、银中杨、黑林1号杨和彰武小钻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连续14年监测胸径、树高的生长量.结果表明: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银中杨、彰武小钻杨、群众杨、黑林1号杨,分别为18.0、16.6、16.5、15.9 cm;树高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银中杨、群众...  相似文献   

14.
以青钱柳采穗圃中3年生母树的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K系生根诱导剂对插穗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生根剂处理的插穗在生根过程中不同时期插穗皮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青钱柳插穗从扦插始期至大量生根期,插穗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模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V字型’模式;SOD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模式,峰值、谷值均出现在大量愈伤期。不同生根剂浓度各处理间的营养物质含量及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降后升’模式,谷值出现在600mg/L的浓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SOD酶活性变化则呈一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杨树人工林叶营养元素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宝强  王麒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20-22,25
对I-69杨和I-72杨2个杨树无性系人工林叶片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中N、P、K、Ca、Mg、Cu、Fe、Zn的含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各营养元素的变化幅度分别为82 6%、82 2%、84 9%、94 2%、90 4%、84 6%、79 1%和91 2%。2个无性系叶片中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相近似,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几个杨树优良品种光合净生产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半叶法,测定了小黑杨、黑林1号杨、拟青杨×山海关杨、中黑防1号杨、银中杨等5个杨树优良品种的光合速率、净生产力,结果表明:几个品种光合净生产力差异明显,生长量最优的品种为拟青杨×山海关杨。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5种柽柳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柽柳抗寒性,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5种青海柽柳叶片下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低温胁迫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对照;除刚毛柽柳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外,而其他4种柽柳的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现升高趋势;各低温胁迫的5种青海柽柳植物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5种青海柽柳扰寒性强弱的排序为:盐地柽柳>密化柽柳>刚毛柽柳>翠枝柽柳>长穗柽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5℃、12℃、25℃条件下贮藏和发芽过程中油茶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3个月内,不同温度下贮藏的种子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减少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内含物在三种温度下的变化速率不同;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和脂肪含量变化呈线性相关关系。3种贮藏温度下,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正相关。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上升、脂肪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前期变化不明显,而后迅速下降。油茶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以杨树不同无性系的5个指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苗高、地径、叶片数等分析为主并比较它们各方面的差异。经过试验结论表明:5个指标最优者分别是中绥12、108号杨、97号杨、中阳九、小美旱  相似文献   

20.
迎春5号杨是牡丹江林管局从中国科学院引进的黑小杨混合系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是林业部确定的优良速生丰产推广树种。1992年我们引进了这一新品种,在青沟子林场进行了扦插造林对比试验。通过一年的观察,迎春5号杨适合在黄泥河林区生长,其当年高生长、地径生长、抗寒性、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