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7个全国统一的鉴别寄主,对宁夏采集的稻瘟病标样分离到的52个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小种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宁夏有7群19个生理小种,其中A、B群的生理小种在宁夏均有分布,且A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15.4%,为我区优势小种,其次为B1小种,出现频率为11.4%.本试验结果为指导宁夏水稻抗病育种及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7个全国统一的鉴别寄主,对宁夏采集的稻瘟病标样分离到的52个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小种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宁夏有7群19个生理小种,其中A、B群的生理小种在宁夏均有分布,且A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15.4%,为我区优势小种,其次为B1小种,出现频率为11.4%.本试验结果为指导宁夏水稻抗病育种及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1996年对来自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22、汕优多1等品种上的稻瘟病菌492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由7群43个小种组成,以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4.59%.年度间及水稻不同生育期小种组成有差异,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22等的致病菌系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由4群17个小种组成,以28群小种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0.2%。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瘟和穗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至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西桂北、桂南、桂中、沿海及右江河谷等稻瘟病偏重发生的部分县(市)稻瘟病菌生理分化、无毒基因类型和出现频率,为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稻瘟病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中国稻瘟病鉴别品种和4个单基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从广西5个县(市)稻瘟病样本中分离获得的10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生理分化和致病性测定.[结果]供试的104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分属于6个群(ZA、ZB、ZC、ZD、ZE、ZG),共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小种为ZB群1、9和15号小种.104个稻瘟病菌株在4个单基因水稻品种的毒性频率分别为89.42%、55.77%、82.69%和72.12%,相应的无毒基因频率分别为10.58%、44.23%、17.31%和27.88%.来自全州县、鹿寨县、合浦县、平果县和桂平市的104个稻瘟病菌株所含的无毒基因类型基本一致,都包含有对Pi-a、Pi-ta、Pi-b、Pi-k等4个抗性基因的无毒基因类型,各地出现的无毒基因频率有一定差异.[结论]广西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复杂、生理小种数量大是水稻品种抗病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间无毒基因出现频率有差异,含有抗病基因Pi-b的水稻品种比含有抗病基因Pi-ta、Pi-a和Pi-k的水稻品种对于稻瘟病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分化及对4个水稻品种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桂北、桂南、桂中、沿海及右江河谷等稻瘟病偏重发生的部分县(市)稻瘟病菌生理分化、无毒基因类型和出现频率,为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稻瘟病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中国稻瘟病鉴别品种和4个单基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从广西5个县(市)稻瘟病样本中分离获得的10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生理分化和致病性测定.[结果]供试的104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分属于6个群(ZA、ZB、ZC、ZD、ZE、ZG),共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小种为ZB群1、9和15号小种.104个稻瘟病菌株在4个单基因水稻品种的毒性频率分别为89.42%、55.77%、82.69%和72.12%,相应的无毒基因频率分别为10.58%、44.23%、17.31%和27.88%.来自全州县、鹿寨县、合浦县、平果县和桂平市的104个稻瘟病菌株所含的无毒基因类型基本一致,都包含有对Pi-a、Pi-ta、Pi-b、Pi-k等4个抗性基因的无毒基因类型,各地出现的无毒基因频率有一定差异.[结论]广西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复杂、生理小种数量大是水稻品种抗病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间无毒基因出现频率有差异,含有抗病基因Pi-b的水稻品种比含有抗病基因Pi-ta、Pi-a和Pi-k的水稻品种对于稻瘟病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抗瘟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六年研究,用7个不同群生理小种的稻瘟病菌稳定菌株将我省近千个水稻品种和杂交高代材料划分为54个品种类群。为深入开展品种抗性基因分析打下基础。同时提出30个抗多个小种的广谱抗性品种,供抗病育种使用。用7个稳定菌株以及我省各地分离的329个病菌单孢菌株,分别接种测定了我省栽培面积五万亩以上的32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以判别我省主要栽培品种的抗瘟性水平,直接服务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用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2008年采集的稻瘟病标样进行分离、鉴定。鉴定的100个单孢菌株中,优势种群为ZE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E1,其次是ZG1和ZA57。并用9个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致病性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个含有显性抗病单基因的鉴别寄主测定了2002年采自河北省的4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被测的43个菌株中共有19个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为3.4.8.10,占被测菌株的20.9%,其次是小种4.8.10,占被测菌株的14.0%。研究还发现,即使采自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不同晚疫病菌菌株也出现了不同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江西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2006年在江西省部分地区采集的42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5群28个生理小种,其中ZA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16.70%。生理小种的组成由1989年邓敏军等报道的4群发展到5群28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也由ZB1转变为ZA1。所鉴定出的28个生理小种对3个籼稻鉴别品种有较强的致病力。地域较近的地区稻瘟病茵的生理小种群体组成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52个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对 13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条锈菌系的反应,采用基因推导方法,分析 52个重要小麦品种(系)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在已知的 19个抗条锈基因中,Yr1、Yr2、Yr6、Yr7、Yr8、Yr9、Yr11、Yr12、Yr17、Yr18、Yr24和Avocet12个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分布在 28个小麦品种 (系 )中;携带Yr11基因的小麦品种最多,有 17个,携带Yr2、Yr6和Yr17基因的小麦品种各有 15个;抗源品种 92R137、92R149等可抵抗包括当前流行小种在内的所有供试条锈菌系,正在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如陕 160、济南 17、烟 188、烟 361等感染所有的菌系,由此推导它们不含任何已知抗条锈基因。培育和推广具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新品种迫在眉睫。该文还讨论了基因推导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77年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联合试验组推荐各省和自治区试用的7个初选鉴别品种,测定结果证明在我省是适用的,缺点是缺少高抗品种。为此,我们筛选出窄叶青8号(籼稻)和城堡1号(粳稻)两个品种作辅助鉴别品种。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的毒力基因进行测定与评价,为抗晚疫病育种策略制定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指导。【方法】利用11个含有单显抗病基因的一套鉴别寄主,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结果】在采自2006—2008年中国6个省份的5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中,共测定出30个生理小种。所测的30个生理小种均为含多个毒力基因的复合小种,其中含有5个以上的毒力基因的小种有25个,约占83%。还发现3个菌株可以克服所有已知的R1—R11等11个抗病基因的"超级毒力小种"。【结论】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数目不断增多,其组成日趋复杂。垂直抗病基因R1—R11在中国部分省份完全丧失抗病性,迫切需要发掘新的抗源和加紧培育水平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报道用中日两套鉴别品种研究我国北方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结果:1、确定了北方稻区的生理小种;2、明确了丹东地区和北京地区的小种组成及其优势小种;3、评定了已知抗病基因在当前抗病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指出BL1可以在抗病育种中继续利用;4、指出中花9号推广应用后引起的小种组成的变化,说明栽培品种的更替对小种组成的变化起主要作用;5、通过分离菌在具有已知基因的中日鉴别品种上反映的异同,根据基因对基因原理,对小种进行订正,指明正确确定小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4 8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6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10个T0 代转溶菌酶基因水稻植株繁衍的 36个T5代品系进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受体品种南 2 9对38.1%的菌株 (2 4个 )表现抗病 ,转基因品系对 72 %以上的菌株表现抗病 ,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对照大幅度提高 ,证明溶菌酶基因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 ;不同T0 代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繁衍的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不相同。大田稻瘟病诱发鉴定结果证实 ,转基因水稻叶稻瘟和穗稻瘟抗性均比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但抗叶稻瘟的转基因品系不一定抗穗颈稻瘟 ,而抗穗颈稻瘟的品系一般高抗叶稻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稻近等基因系的育成及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能力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是一个普感品种。以它作为轮回亲本 ,日本清泽鉴别品种草笛、梅雨明、K1、Pi4号、K60和 BL1作为抗病性供体亲本 ,通过杂交、回交和抗性鉴定 ,培育了一套单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这套近等基因系、它们的供体亲本、清泽鉴别品种、国际水稻研究所近等基因系等对菲律宾菌株的生理小种鉴别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为 :( 1 )近等基因系的生理小种鉴别能力比其供体亲本强。 ( 2 )中国近等基因系比清泽鉴别品种的小种鉴别能力高。 ( 3)中国近等基因系的生理小种鉴别能力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近等基因系相似或较强。但是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近等基因系不适用于鉴别粳稻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而中国近等基因系既适用于籼稻区 ,也适用于粳稻区 ,是可以在国际上通用的鉴别体系。  相似文献   

17.
The rice( Oryza L. ) variety, Lijiangxintuanheigu(LTH), is a universally susceptible variety. A set of near-isogenic lines (NILs) of rice which has single resistance gene for each line was developed by use of LTH as recurrent parent and Kusabue,Tsuyuake, K1, PiNo. 4, K60 and BL1, which are from Kiyosawa‘s differential varieties(KDV), as donor parents. Differentiating ability of these NILs to Philippine isolate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ir donor parents, KDV and IRRI‘ s NILs.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studies were as follows: (1) Differentiating ability of Chinese NILs to Philippine isolates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ir donor parents and that of KDV. (2) Chinese NILs had similar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races to IRRI‘s NILs or higher differentiating ability than them. But IRRI‘s NILs almost had no differentiating ability to isolates from japonica rice-growing regions. They can not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races of isolates from japonica ricegrowing regions. Whereas, Chinese NILs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races of isolates from both japonica ricegrowing regions and indica rice-growing reg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et of Chinese NILs can be used as international differentials.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31个水稻主产县(市)采集分离的195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40个生理小种.所测菌株中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为优势小种群.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_(13)、ZB_(15)、ZA_1,出现频率分别为14.36%、13.33%、6.67%、6.67%;3年中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在稻瘟病流行的2006年,小种类群以ZA和ZB为主,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_(13)和ZA_1,频率分别为17.65%和11.76%;在稻瘟病中发偏轻的2007年和2008年,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均较为一致,2年中小种类群均以ZB为主,如2008年优势小种为ZB_(15)和ZB_(13),频率分别为18.92%和10.81%;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同一穗瘟病标本中不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不同,并讨论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年度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来自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中国的10个稻瘟病菌单基因鉴别品种,将59个湖南稻瘟病菌株分别划分为20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H531.1、H511.1和H501.1,对抗性基因Pi–CO39、Pita、Pi3、Pi12、Pia具有致病性。各个稻区生理小种组成和优势小种存在差异,其中,湘东、湘中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小种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这2个稻区的抗源基因正逐渐变得匮乏,甚至丧失。鉴别品种C101LAC(Pi1)和C101A51(Pi2)对59个湖南稻瘟病菌菌株抗性频率均为100.0%,说明这些抗性品种(基因)可作为湖南稻区稻瘟病的抗源材料(基因),Pi1、Pi2可直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供体抗源基因。品种关东51(Pik)、C105TTP–4L23(Pi4–b)和C101PKT(Pita)在湖南各稻区的抗性水平表现存在差异,可以作为选择性抗源材料(基因)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作物多样性在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包括多系混合、品种混合和物种混合,其中品种混合策略备受重视。对于小麦,品种混合与它的组分净种时的表现相比至少有两方面的优势,即增加籽粒产量的稳定性和减少病害的危害.特别是对减轻锈病和白粉病的危害更为明显。但是,由于病害防治而获得的产量收益比较小.一般平均只有4%-5%。对于小种专化的病原物,小麦混合群体中复杂小种(能侵染两个或两个以上混合组分)的相对频率高于简单小种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有必要实行小组分数目品种混合系统的多样化、增加组分之间的抗性差异或增加混合组分数目。影响品种混合防病效应的因素是今后需要大力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