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饲料中添加黄霉素对鳜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霉素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由于其分子量极大,在动物消化道内不吸收,不会在体内和产品中残留。同时,黄霉素在土壤中能被降解,不被植物吸收,对环境无污染,有人把它称为绿色饲料添加剂。随着近年黄霉素生产的国产化,已广泛在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取324尾初体重为(75.39±0.18)g鲤鱼(Cyprinus carpio)鱼种,以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了含有3个蛋白质水平(28%、30%、32%)和3个脂肪水平(3%、6%、9%),共9种试验日粮,在室内养殖系统饲养63 d.结果显示,鱼体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受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影响显著(P...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添加黄霉素对鳜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梯度试验法 ,以鳜鱼为试验对象 ,在饲料中添加 5个水平的黄霉素 ,经过 30d饲养试验后 ,结果显示 :当添加量小于 2mg/kg时 ,相对增重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当黄霉素添加量为2mg/kg时 ,增重率达到最高值 ,较A组 (0水平 )提高了 19% ,饲料系数降低了 0 .15 ;添加量大于2mg/kg时 ,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使用黄霉素还能提高抗病能力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逆流运动及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对初始体重为(59.36±5.88)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0(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和15%(F组)的饲料,每种饲料分别设置3个逆流运动强度[水流速分别为0(静水组)、1.0(低强度运动组)、1.5 bl/s(高强度运动组)],共包含18个试验组(分别为0A、1A、1.5A、0B、1B、1.5B、0C、1C、1.5C、0D、1D、1.5 D、0 E、1 E、1.5 E、0 F、1 F和1.5 F组)。每组分配10尾试验鱼,饲养42 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各组试验鱼存活率均达90%以上。与静水组相比,投喂低脂肪水平(0、3%)和中脂肪水平(6%、9%)饲料时,运动组试验鱼终末体重增加1.72%~31.79%,而投喂高脂肪水平(12%、15%)饲料时,运动组终末体重下降2.07%~27.07%。在饲料脂肪水平为0~9%时,相同脂肪水平下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随逆流运动强度增加而上升,但当饲料脂肪水平达到12%~15%时,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则均随逆流运动强度上升而出现下降趋势。相比静水组,逆流运动使得试验鱼白肌粗蛋白质含量增加0.83%~3.41%,红肌粗蛋白质含量增加0.06%~13.25%;同一逆流运动强度下,白肌粗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而红肌粗蛋白质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逆流运动对试验鱼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增加10.19%~52.67%。由此得出,逆流运动能够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适当增加饲料脂肪水平有利于生长,并增加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在较低饲料脂肪水平下适当强度的逆流运动的促生长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8周的养殖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乌苏里拟鲿生长、饲料利用及体成分的影响,旨在探讨乌苏里拟鲿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需要量。试验共设4个蛋白水平(35%、40%、45%、5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5%、10%、15%),共12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将初始体重为(3.40±0.01)g的乌苏里拟鲿随机分配到36个玻璃缸中(1.0 m×0.5 m×0.8 m),每缸25尾,每日饱饲投喂2次(08:00和16:00)。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从5%上升至15%,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下降;脂肪含量5%组的鱼表现出较低的饲料系数(P<0.05),较高的蛋白质效率和氮沉积率;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蛋白质水平从35%上升至45%,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但是随着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至50%,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降低的趋势。全鱼和鱼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含量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脂肪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肝体比指数随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综合各项数据可得出,本试验条件下,45%蛋白质水平、5%脂肪水平,能蛋比为29.1 mg N/k J是乌苏里拟鲿生长、饲料利用适宜的蛋白质、脂肪水平。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思成 《饲料研究》1994,(12):10-11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庞思成脂肪是动物营养主要的能源物质,在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不可缺少,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适宜提高饲料脂肪含量,还能节约蛋白质的消耗,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故此,脂肪在鱼类营养上...  相似文献   

7.
鱼类对饲料脂肪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在鱼类饲料中不但能提供能量,还提供鱼类生长必需的脂肪酸。选择恰当的脂肪源和脂肪水平,能节约蛋白质,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受资源限制,最近几年鱼油价格上涨很快,饲料生产者和鱼类营养学者正致力于鱼类对脂肪的营养需求的研究,在不影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探讨用其他动物油和植物油部分替代或者完全替代鱼油的可行性。本文综述了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草鱼实用配方中脂肪的适宜含量,试验以草鱼实用配方配制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2%、3%、4%和5%的豆油,制成6种试验饲料。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104.0±7.7)g的草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60 d。结果 表明:(1)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72%~7.65%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脂肪组(P <0.05),饲料系数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2)在饲料脂肪含量为6.48%时,草鱼增加单位体质量所消耗的饲料蛋白质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3)草鱼肝胰脏组织切片显微观察显示,6组草鱼肝胰脏细胞均排列整齐、大小均一、细胞膜分界明显,总体较健康,但有随饲料脂肪水平提高,细胞质中白色部分增多现象。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比较生长和饲料利用率,草鱼幼鱼饲料脂肪最适含量为6.3%~6.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扁吻鱼生长及机体构造的影响,本研究以4.32%、6.32%、8.32%、10.32%、12.32%、14.32%脂肪含量的等蛋白饲料对初始体重为(90.15±0.28)g的扁吻鱼进行为期76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脂肪含量为4.32%~14.32%时,在该养殖周期下,扁吻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鱼体水分未受到显著影响(P> 0.05);肝脏及肝脏细胞形态正常;鱼体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受到显著影响(P <0.05),F4组鱼体灰分比其他组高8.13%~17.70%,F5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比其他组低7.89%~20.74%,F5、F6组鱼体脂肪含量分别比其他组高23.71%~218.72%、5.74%~172.41%;鱼体脂肪含量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 <0.05)、与鱼体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扁吻鱼对饵料脂肪含量的耐受度高于14.32%,这将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属热带性鱼类,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全世界有600种之多,目前被养殖的约有15种。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繁殖强等诸多特点,已成为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 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高,为4.99%/d,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饲料系数(FC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低,为1.09,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大鳞副泥鳅幼鱼SGR、FC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8%、9.0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大鳞副泥鳅幼鱼肝胰脏及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的活性则呈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其饲料的适宜脂肪水平为8.47%~10.46%。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21,42(10)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选取3 920尾体质健壮、活力较强、无病无伤的泥鳅(体重约0.42 g),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0尾,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7.92%、8.65%、9.35%、11.94%、13.13%、15.34%、16.71%的7组等氮饲料,记为F1、F2、F3、F4、F5、F6组和F7组,养殖周期60 d。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的生长性能有影响,F3组可以获得最大的末均重和增重率,F3组蛋白质效率最大,显著高于F1组(P0.05);F1、F2、F3组泥鳅肝脏显微结构相对比较完善,F4、F5组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少,细胞核出现不明显的偏移,F6组出现大量白色透明空泡,F7组肝细胞排列不紧密,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多,细胞间界限模糊。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全鱼的脂肪酸组成有影响,全鱼中EPA、∑SFA、∑MUFA的含量和∑n-3/∑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减小,∑PUFA、∑UFA的含量和∑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DHA、∑n-3、DHA+EPA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2组DHA的含量和DHA+EPA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5、F6组(P0.05);F4组∑n-3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1、F6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的ARA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泥鳅生长,但饲料脂肪水平过高会抑制生长,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用折线模型分析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泥鳅生长需要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为9.05%~9.68%。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脂肪,能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在国外这方面的应用已较为广泛,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下面就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做些简单介绍。1.添加脂肪(油脂)对蛋鸡的影响蛋鸡饲料中添加的脂肪,一般不论何种的动植物脂肪(油脂)都行,但以大豆油,油菜籽油、玉米油、棉籽油等植物油较为理想。有研究发现,按一定比例配制含油脂8~16%、植物蛋白质12~20%、蛋氨酸2~5%的日粮,可使蛋鸡的成活率提高5%,日产蛋量提高3.3克/日、只。另外,据日本《科学饲料》报道,在以  相似文献   

18.
(接2011年11期《新饲料》第32页)3讨论大量研究已经指出鱼类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Watanabe等,1977;Lovell等,1984;Satoh等,1987;Roem等,1990;Shiau和Shiau,20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体增重、FI、FER和存活率指标,尼罗罗非鱼的维生素E需要量不受饲料中脂肪水平影响,而且当纯化饲料中脂肪(玉米油和鱼油等  相似文献   

19.
使用硫酸铜作为铜源,在生长猪饲料中添加铜,对照组铜添加浓度为0mg/kg,试验各组铜添加浓度为100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和300mg/kg。试验开始时采血,之后每隔20d采血一次。测定有关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结果如下:试验组平均血清尿素氮(SUN)在20、40、60和80d时,分别降低10.3%、12.0%、9.7%和5.6%;60d时200mg/kg和250mg/kg铜组降幅分别达8.7%(P<0.01)和8.4%(P<0.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试验组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TP在40、60和80d时分别提高5.4%、7.2%和3.2%;ALB在20、40、60和80d时分别提高14.6%、15.5%、16.9%和0.23%。甘油三脂(TG3)、胆固醇(CH)、采食量未见有显著性变化(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对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随饲料铜浓度的差异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其差异的显著性与铜的促生长效应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磷脂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初始体重为 (1.2 3± 0 .36 )g的幼蟹为试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 0d的生长试验。以鱼油 /豆油 (2∶1,W/W )为脂肪源 ,以不同大豆磷脂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磷脂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虽然各试验组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利用率指标之间无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但试验幼蟹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随着饲料中磷脂水平的上升而提高。这说明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磷脂具有促进幼蟹生长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中磷脂有效促进幼蟹生长的适宜添加量应为 2 %~ 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