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该县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41101.7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3.32%,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6%。分析该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喀斯特地区缺水问题;合理进行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态补偿渠道;加快石漠化地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等生态修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采取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阐述了石漠化的概念及危害,针对石漠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进行石漠化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石林县土地特点,将石漠化区石漠化表征程度划分为: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在生态治理时,按不同等级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钦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及应用技术,结合对多项设计成果工程完工后的治理效果回访,应用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出德钦县岩溶区域石漠化治理方法由生态和工程措施组成,采取"封、造、建、拦、排、通、移"的立体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漠化防治措施体系。对未石漠化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石漠化现象发生;对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危害较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全面预防石漠化土地的继续演变和恶化;对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的发展。通过标本兼治,使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现状得到最大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石漠化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地区科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为其他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有效遏制这种生态灾害的扩张。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石漠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以及石砾堆积等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现象一直被誉为"生态癌症",已成为岩溶地区的典型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禄劝县石漠化治理现状出发,在阐述了禄劝县石漠化治理措施后,对禄劝县"十二五"期间石漠化治理项目所取得的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愈演愈烈,已经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分析石漠化问题的成因,努力探索石漠化问题解决办法,加强石漠化治理,其中,生物治理措施是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在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就如何加强石漠化整地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更科学系统地评价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土壤效应,揭示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演变趋势,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黔中喀斯特区杠寨小流域为例,于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分别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各工程治理措施、植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状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水分-物理性状以非石漠化的最佳,潜在石漠化的次之,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的居中,轻度石漠化的最差,且非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治理年限的增加,流域内土壤容重的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和渗滤率则均呈增加趋势,土壤质量总体得到了一定提升;土壤水分-物理性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基本上呈降低趋势;不同工程治理措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较大,而退耕还林的则恢复较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其改善程度均要高于阔叶林和经果林。对区域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解释程度依次为土层深度(39.10%)>坡度(26.32%)>监测年限(18.05%)>石漠化程度(11.65%)>工程措施(3.20%)>植被类型(1.69%)。【结论】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要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工程治理措施,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西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石漠化是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石漠化地区经济的社会发展,危及国土生态安全。在西山区开展的第三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现状调查中,对该区的石漠化土地的分布、面积、类型进行了调查,文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项俊 《绿色科技》2013,(10):204-205
指出了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的首要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据正安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对正安县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水县是云南省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石漠化面积达740.97km2。通过对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分析,提出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恢复重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宜宾市境内石漠化土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及其治理模式试验研充,提出以下几种治理措施:人工植苗促进成林增加植被覆盖型;天然下种自然恢复型;人工点撒播恢复植被型;天然禁牧封山育林型;林下种植低矮地被植物型;坡改梯拦土恢复农耕地或林地型;小流域治理修建水利工程型和生态移民型,希望对各地石漠化治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韦健康  何乃缘 《广西林业》2006,(2):F0002-F0002,1
2月22日-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一行专程赴广西考察石漠化防治工作。考察组一行先后到崇左市天等县,百色市靖西、那坡、德保、平果、田东和田阳等7个县考察了解石漠化防治工作,察看石漠化对当地生态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危害情况,认真听取政府和群众防治石漠化的措施。成思危指出:广西在治理石漠化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推广的方法,一是要封山育林,加大石漠化治理的力度;二是要建设好沼气,让农民得到利益。加强石漠化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是南方石漠化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关键,是促进老少边山穷地区社会发展和生态改善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重要的生态问题,石漠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着盐源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四川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库"划分出不同的立地因子,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经果林、生态林、封山育林(含补植)、封山种草和工程措施5种治理模式及治理措施,为同类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西隆林县石漠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隆林县石漠化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广西区内石漠化治理发展趋势,分析了该地区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生态经济学、生态恢复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理论知识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总结出高效、多元化的最优治理方法,为广西隆林县石漠化治理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郧阳区是全国石漠化重点区域,治理石漠化,涵养水土,保护水源十分重要。本文在介绍石漠化涵义及危害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十堰市郧阳区境内的石漠化现状,并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农村能源、农田水利水保、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综合方面,提出了治理石漠化的植被恢复和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凤山河小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1.6%,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过牧、陡坡开荒、不合理耕种等.文中分别阐述了重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治理对策以及综合治理模式.综合治理方案重点以恢复生态—拦水、引水一圈养建设为主,具体包括林业植被建设、小型水利水保措施、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等措施,确定了治理率达90%以上,乔木林面积增加近500 hm2的治理目标,并对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竹类资源在我国石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漠化问题是岩溶地区首要生态问题, 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石漠化土地具有双层水文结构、缺土少水、富钙(镁)、偏碱性的特性, 物种选择受限; 而岩溶地区竹类种质资源丰富, 其生态与经济效益俱佳, 是实现治"石"与致富的有效物种, 推广意义重大。文中介绍了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和生态特征、我国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及主要特性, 分析了竹类在石漠化防治中的可行性, 阐述了石漠化治理中竹类品种选择要求以及石漠化治理中主要丛生竹品种和主要特性, 并提出石漠化治理中竹类栽培与抚育管理的关键技术与要点, 以期为我国在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加强竹类资源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特征和治理现状的考察分析,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退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石漠化"和"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是生态监管不到位;提出河北省应完善矿山环境管理机制,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并推广矿山生产全过程和多样化生态治理模式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