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检索和比较分析,重点介绍了西方国家在旧约时代、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末期及近现代的庭园发展情况,并以中国和日本为例概括介绍了东方庭园的发展史。认为古今中外传统造园艺术博大精深,理清历史文脉,借鉴传统文化,是进一步研究现代别墅庭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传统岭南庭园的造园艺术在当代热带庭园设计中的运用和发展,重点对空间渗透交流、视线与空间序列、花木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寻其中的历史情结,以期为中国当代热带庭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权凤 《绿色科技》2015,(4):98-99
指出了最初日本园林是以中国园林为范本发展起来 ,随后结合该国的文化、地域、审美心理、风俗习惯等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枯山水庭园景观.从指导现代庭园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能对中国现代庭园景观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汤晓燕 《广东园林》2006,28(Z1):30-31
在私家庭园的设计中,个人的性格、喜好决定了空间的布局及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西方古典造园中,基本几何形式的组合、切割和变形是景观构成艺术的主要手段,注重个性与秩序;在我国,注重的是“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手法;在现代的小花园设计中,两者得到了创造性的结合,在小小的空间里面,各种设计手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庞淳 《湖南林业》2009,(4):30-31
一、水与木的关系 传统的造园法则说:“无水不成园,无木不成园,无石不成园”,尤其是小型的家居庭园艺术。这“水”,是指水景,可以是鱼池、喷泉、壁泉、假山叠水等。庭园中的水景增添了景观情趣的实际功能。而最宜与水景产生相伴关系的就是“木”。水边之木,容易给人带来温馨感。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时代的需求,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因其局限性逐步被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手法替代.通过对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阐释,结合当代景观规划设计趋势,简要分析了传统造园手法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融合,以扬弃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庭园自古就是作为建筑与自然的中介而成为传统建筑的精神寄托所在。进入本世纪以来,现代建筑与传统庭园空间的结合促进了现代庭园建筑的复兴,岭南地区长达40余年的探索之路,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广州造园成就六十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岭南园林悠久的发展历史出发,追溯到岭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岭南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广州是岭南园林发展的中心城市。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夕,广州造园事业建设步履艰辛,但成绩斐然,期间建成了白云山山庄旅舍、兰圃、北园酒家、越秀公园、华南植物园等一批优秀庭园,广受国内外园林界同行所赞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造园事业发展迅猛,建成了白天鹅宾馆中庭"故乡水"、芳华园、草暖公园、云台花园、粤晖园等一大批影响全国,享誉海内外精品庭园,使岭南园林的造园理念得到传承和发展:继承传统,务实平和,开放兼容,创新求变;并形成了现代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继承传统造园精髓,融汇中外优秀技法,布局灵巧别致生动,游线组织流畅舒展,建筑淡雅轻巧通透,室内室外景色交融,园林植物多姿多彩,构件工艺精美细腻。  相似文献   

9.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造园环境、造园文化,造园意境、造园布局手法和造园要素等5个方面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园林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中日传统园林在5个方面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该文以石家庄市动物园为例阐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包静  章红  姜丽南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3):79-82,86
对杭州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山地庭园的总体布局、水体、山石、植栽等组成元素及意境创造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中国山地庭园造园手法除巧妙利用地形、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外,还应将建筑、人文历史等各组成元素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论岭南造园艺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地。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眼,结合分析岭南庭园的精华之作,论述岭南庭园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现代的新发展,总结了岭南庭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广州长隆酒店二期庭园设计创作理念及构思,以及其作为长隆野生动物园附属酒店园林的主题和目标的定位。为凸显“丛林的神秘城堡,岭南的动物王国”的造园主题,实现人与植物、动物和谐共处的目标,阐述园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和造景设计,总结为建成集酒店住宿、度假休闲、动物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山水庭园的创作理念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朱纯 《广东园林》2020,42(4):76-79
古人崇尚自然山水,从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感悟,发展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山水文化观。《瑶溪二十四景诗》正是受传统山水文化观影响的清代文人刘彤以诗文描述的瑶溪二十四处景色。对景诗的赏析,能感受到瑶溪蕴含的人居环境山水文化,更能为现代“诗文造园”带来启发。现代诗文造园者往往更需要具备学识广博的才能,通晓山水园林文化意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巧用心思,精细设计施工,才能创作出与环境相融,并能引人共鸣的优秀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6.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自然的庭园特点,以理水为目标、掇石为手段的水石并进的造园思想,及在海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海-岛特征;《园冶》则体现出晚期造园活动中强调人生活其中的园居特点,和山石审美独立完善而水审美退化的地域性造园思想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贯穿了这两部不同背景的造园理论作品,证明场地对东亚造园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杨欣宇 《广东园林》2021,43(2):36-41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本土化的净土信仰,在这种信仰的影响下,在中国出现了敦煌净土变壁画,而日本贵族为了追求极乐往生,以中国净土变绘画为蓝本修建了净土庭园.通过比较分析敦煌石窟净土变壁画和宇治平等院净土庭园,讨论了中国净土信仰对日本净土庭园营造影响:净土庭园在思想上将庭园视为理想世界,在设计上强调建筑与园池的融合,在游览...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岭南庭园的发展极具地域性特色。以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为例,从岭南人文精神、空间模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和建筑技术四个方面,解析近代岭南园林的发展变革和形成原因。总结岭南近现代庭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对当代岭南建筑创作保持与传承地域性特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竹子造园史考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考证了中国历代竹子造园的历史后认为,竹子造园同步于古典园林的发端,汉代应用于早期园林的“囿”和“苑”,六朝时期广泛用于造园,唐宋时期竹子造园进入大发展和全盛时期,竹子造园是在园林中再现自然的竹景,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并体现“雅”风格,借园林中竹景抒情言志。文中列举了历代著名园林中竹景之实例。  相似文献   

20.
陈惠玲 《广东园林》2008,30(6):17-20
介绍汕头中山公园馆花宫概况和历史沿革,论述了馆花宫的造园特色,指出了馆花宫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