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出对白粉病具有持久、广谱、高抗特性的小麦抗病品种一直是育种上的重大挑战。在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大麦中,已知MLO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使其对白粉病产生广谱和持久的抗性。这种抗性在生产上已成功应用了三十多  相似文献   

2.
<正>由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自主创新选育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A),日前通过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审定。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方法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全球科技查新后肯定为世界首创,已于今年5月授予国家发明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12,(10):58-58
山西省启动了以杂交小麦研发为核心的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F型杂交小麦产业化。这一科技园区的启动,是基于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功育成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出比最好的常规小麦品种增产15%左右的杂交种,其产业化推广,将有望为中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60年代以前,我国小麦白粉病主要在云、贵、川等省湿润多雨的西南部份地区流行。近年随着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小麦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由于大播种量造成高密度,偏施氮肥,灌水过多等不合理的栽培措施,人为地提供了白粉病的诱发条件,以致该病在北方冬小麦主产区也已发展成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80份土耳其小麦资源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的抗病性鉴定,发现所有材料对白粉病均表现为免疫,对条锈病表现免疫的材料有15份,近免疫材料有1份,高抗条锈病材料有3份。对上述19份抗病材料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平均株高为82.5cm,以矮秆、弱冬性为主,穗型均为纺锤形,千粒重介于35.6~52.3g之间。筛选出的19份优异抗病种质资源可在小麦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3,(7):40-40
近日,在商水县位集镇试验田里,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经过对比查看,一致认为YB-01作为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生防制剂,解决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是一项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3,(7):40
近日,在商水县位集镇试验田里,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经过对比查看,一致认为YB-01作为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生防制剂,解决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是一项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科研成果。小麦全蚀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的检疫性病害,其发生危害重、传播速度快,一般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7年以上,受环境、品种等因素影响,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8.
杨作民  唐伯让 《作物学报》1994,20(4):385-394
自1979年起,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抗源搜集、筛选、分析、遗传研究和转育等5个步骤的抗源搜集、研究和应用体系。目的在于寻求尽可能多的,不同于1BL/1RS所含有的Yr9,Lr26和Pm8的,多样化的第二线抗源,并将它们转育到较好的遗传背景中去。至目前为止,已找到33个不同于上述基因的二线抗源,并用其中一些育成了62个农艺性状大  相似文献   

9.
用高抗白粉病品种A552与遗传背景不同的3个感病品种杂交,用4个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15、311、315、373分别对亲本、F1和F2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F2分别呈97、31、559、13、79和133分离,从而可认为A552抗性基础复杂,在不同遗传背景下能将1~3对不等的抗性基因遗传给后代有效控制其抗性表现,是不可多得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中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RAPD技术,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进行了小麦种质贵农775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其中有一个引物S2018在抗病亲本贵农775和抗病材料中扩增出了特异的DNA片段,而在感病材料和感病亲本丰产3号中没有扩增出同样的DNA片段。此片段长度约为880 bp。用F2分离群体(106株植株)进行遗传连锁性分析,引物S20188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高感白粉病和对白粉病表现免疫的2种小麦在接种白粉病菌前后的叶片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抗病小麦Pm3b还是易感小麦Chancellor,在白粉菌接种前后,叶片蛋白都有明显变化。都有部分蛋白消失。对于抗病小麦Pm3b,在白粉病菌接种后,在电泳图谱上还发现诱导产生许多新的叶片蛋白。经统计,在白粉菌接种后,抗病小麦Pm3b的叶片诱导产生至少20个新蛋白。推测可能与小麦受白粉病菌诱导后一些抗性蛋白大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的关系李思敏,唐伯让,樊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7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单位即开展了小麦白粉病鉴定工作,鉴定总数已达数万份次,从中选出了一些抗病品种和抗源,但在以往的抗病性鉴定中,大多用当地的混合...  相似文献   

13.
仝媛 《种子科技》2023,(23):91-93
白粉病和赤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需引起重视。分析了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SSR标记,对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3个平遥小白麦中,编号为ZM1213的平遥小白麦与燕大1817的相似程度最高;对平遥小白麦、蚂蚱麦及其衍生品种的系谱亲缘材料进行SSR标记,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基本一致。因此,SSR标记是鉴定小麦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南农9918是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的抗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是第一个含抗白粉病Pm21基因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程度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抗病品种由于对抗源的长期、重复使用及白粉病菌新的生理小种的不断出现,再加上近年来肥水条件的改善,小麦群体加大,致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范围逐渐扩大,发病程度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鉴于白粉病对小麦生产的巨大威胁,我们于2008年对山东省栽培的主要小麦品种进行了白粉病的抗性调查,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是兴化市戴南镇小麦种植中的常发性病害,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施用适当的杀菌剂能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为害。本试验选择了5种杀菌剂,设计了7个处理,适期开展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药后病情稳定,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防效理想,病叶防效分别达95.61%、93.32%,病指防效分别高达98.22%、96.77%;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对小麦白粉防效较为理想,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66%、85.34%,3种药剂可作为戴南镇防治小麦白粉病主推药剂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了探索白粉病广抗基因快速有效筛选及利用的新方法,根据MLO蛋白的跨膜保守结构域设计兼并引物,以24个抗性不同的小麦材料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兼并引物扩增效率可以达到95.8%(23/24),除5号材料外其余的小麦材料都能扩增出多条DNA片段。本研究所设计的兼并引物扩增效率高,但由于扩增条带不唯一,需要进一步优化扩增条件减少非特异扩增,为下游转化、克隆及进一步筛选广抗基因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学种养》2008,(9):50-50
“长6878”小麦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究人员历时10余年培育的旱作小麦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同年开始试种。据“长6878”小麦品种课题攻关组组长孙美荣研究员介绍,几年的试种显示,该品种亩穗数为50万~60万穗,穗粒为25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抗旱性能突出,抗病、抗冻性良好,丰水年平均亩产量为500千克左右,歉水年平均亩产300千克左右,适宜在全国北部冬麦区广大旱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近等基因系与白粉病菌互作的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品种百农3217感白粉病,它的一个近等基因系(Xbd/百农3217(BC7F6))含抗病基因xbd,具有抗白粉病功能。以这两个品系为试验材料,接种白粉菌,分析了0~6 d两个品系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和7种代谢酶的活性,这些代谢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等。目的是探讨在白粉菌和小麦植物的互作过程中,感病、抗病植物生理指标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白粉病菌后,H2O2含量在感病品系中显著下降,在抗病品系中显著上升;在白粉菌侵染进程中,CAT酶活性,感病与抗病品系无明显差异;感病品系叶片内SOD、GR、GPX、APX和GST活性在接种后期显著上升,高于抗病品系;DHAR活性变化则无明显规律。在白粉病侵染小麦植株过程中,H2O2具有重要作用,多种代谢机制共同参与,各种酶的总体表现影响了H2O2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