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牡丹皮中丹皮酚进行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平均检出量为6.142 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0.75%).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中总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龙  张红梅  徐秀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5-19297
[目的]利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CortexMoutan)中总酚的提取工艺。[方法]固定提取时间30 min,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为响应因子,以总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总酚的醇提工艺参数。[结果]牡丹皮中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1。在此优化条件下,牡丹皮总酚的提取得率为40.95mg/g,这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牡丹皮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牡丹皮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52-1053,1127
查阅古文献记载,对牡丹皮进行名称、产地、原植物、药性以及功效与主治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牡丹皮以"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载尽管名称各异,但其产地、原植物特征及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与现代牡丹皮基本相符。古本草中记载的"牡丹"即现在的中药"牡丹皮"。古文献记载其产地、原植物、药性及功效主治与现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郜新莲  李原生  李玉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77-7078,7092
[目的]优化提取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工艺参数。[方法]以丹皮酚产量为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和蒸馏液体积为考察因素,采用design expert7.05数据处理系统对工艺参数进行预测分析和优化。[结果]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94 ml,浸泡时间为165min,收集蒸馏液体积为300 ml;在此条件下,丹皮酚的产量为16.42 mg/g。[结论]星点试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简便、预测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凤丹根皮、叶和叶柄的组织结构与组织化学成分分布,分析各器官的结构特征与主要化学成分积累和分布规律。制作根皮、叶柄和叶片的显微切片,观察其组织结构;根据三氯化铁醇溶液对牡丹酚显暗紫色,单萜类被紫外光激发呈蓝黑色进行组织化学定位分析。结果发现,牡丹酚主要分布于凤丹根的皮层、形成层、韧皮射线和筛管中,叶的栅栏组织也有分布,叶柄中不含有牡丹酚;单萜类化合物在根中主要存在韧皮薄壁细胞中,在叶中分布在上表皮与主脉四周的基本组织中,在叶柄中主要分布在髓部。表明凤丹根皮的木栓层结构特征、牡丹酚和单萜类组织化学定位结果可以作为凤丹鉴别的依据;凤丹叶栅栏组织含有酚类物质,叶柄髓部和叶基本组织中含有单萜化合物,这为叶片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牡丹皮又名丹皮,为毛莨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是牡丹干燥的根皮。牡丹皮是常用的家种大宗中药材,国内常年需求8000 t,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鲁西南地区是山东牡丹皮的主要产地。现将牡丹皮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地整地施基肥牡丹皮宜凉畏热,喜燥恶湿,不耐酸碱,无公害种植要选择大气、水质和土壤无污染区域,要求周边无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牡丹,为毛茛科落叶小灌木.宿根植物。其根皮药用价值较高。中药名牡丹皮、丹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5种不同方法制取牡丹叶下表皮制片并对其气孔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直接撕皮法、撕皮-刮去叶肉细胞法、NaOH离析法、过氧化氢-冰醋酸离析法和煮沸撕取法制取牡丹叶下表皮,对其制片指标进行了比较,并筛选出最佳染色剂。[结果]撕皮-刮去法和过氧化氢-冰醋酸离析法的制片效果较好,叶肉残留少、真实性强。0.5%的I-KI染液染色效果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不同品种牡丹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采收期川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志川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97-1003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川丹皮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川丹皮最佳生长期与采收期,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符合中医理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HPLC法在273 nm测量各样品中丹皮酚含量;在242 nm建立各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以丹皮酚成分峰为参照计算其它成分的相对含量,图表分析展现牡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垫江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平均含量为1.25%,10月份川丹皮样品丹皮酚平均含量最高;(2)川丹皮中多组分化学成分在第5年11月份达到最高,其变化规律与丹皮酚不呈正相关。【结论】中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面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流通领域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药用牡丹在陕西省栽培的历史较早、地方不少,但栽培繁殖加工技术还不够系统成熟,笔者通过对栽培地区药农的调查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药用牡丹栽培繁殖从种籽采集、育苗、栽植到牡丹皮的采收与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大面积推广栽培药用牡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和芸苔素对牡丹微型盆栽春节催花的影响,选择牡丹品种‘紫二乔’,用复硝酚钠、芸苔素、复硝酚钠和芸苔素混合溶液分别进行灌根和喷施处理,观察测定‘紫二乔’的催花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98%复硝酚钠5000倍喷施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紫二乔’春节催花过程中的开花质量和缩短催花时间,建议在牡丹品种‘紫二乔’微型盆栽春节催花过程中使用复硝酚钠进行喷施处理。  相似文献   

12.
名贵花卉牡丹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俗称花王、富贵、木芍药等,是我国传统名贵花卉,品种多,花大色艳姿美,富丽堂皇,是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是营造美好生活的花中之王,在花市上能卖出较高价格,牡丹根还可以加工成中药牡丹皮,栽培牡丹,是农民增收的又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牡丹籽油对人体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是我国的牡丹籽油的发展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科研人员以及企业加入到油用牡丹的研究中。1油用牡丹的现状分析1.1用于药材牡丹的研究学者,深知牡丹作为药材的价值,尤其是牡丹的根,药用价值非常高。在中医里,牡丹的根被称为丹皮,在牡丹根部萃取中的牡丹酚具有杀菌消炎、解热镇痛等功效。很多研究学者在对牡丹研究时发现牡丹酚含有黄铜、多酚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1.选料及处理 选用直径为2.5~3.0cm、肉质鲜红、组织致密、髓心小的胡萝卜做为原料。去泥洗净后,用刀刮去外皮.或用蒸汽加热后去皮。如果制作量较大,可采用碱液去皮法.能节省工时,方法是:先配制1%~2%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后将胡萝卜倒入碱液中煮1~1.5分钟。取出放入冷水中搅动冲洗去皮,要反复多冲洗几次,以除尽碱液,消除碱味。  相似文献   

15.
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Kitagawa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全草含有牡丹酚(丹皮酚)等主要成分,一般含量为1%左右。用徐长卿入药,对胆结石的排石、镇痛有特殊的功效,目前已日见应用于临床。用种子繁殖徐长卿成苗率很低,给大面积繁殖带来  相似文献   

16.
采用UPLC法测定亳白芍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6种成分含量,研究水煮时间、去皮、去皮水煮顺序等初加工方法对亳白芍中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白芍初加工方法。结果表明,水煮后白芍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增加,在15 min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3、3.11 mg/g;丹皮酚含量降低,水煮20 min含量由0.065 mg/g降至0.006 mg/g;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15 min时含量最高,分别为14.21、38.33、1.66 mg/g。去皮后没食子酸含量稍有增加,而其他5种成分含量下降。水煮后去皮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去皮后水煮,而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含量较低。白芍初加工方法为沸水煮15 min取出,冷却,刮去外皮,干燥。  相似文献   

17.
牡丹组培褐变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褐变程度不同的牡丹品种(‘乌龙捧盛’、‘太平红’、‘凤丹白’)为材料,分析了试管苗在增殖过程中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及PPO、POD 、PAL 活性与牡丹试管苗增殖过程中的褐变密切相关。褐变越严重的品种,总酚含量和POD活性越低,PPO活性越高,PAL活性与牡丹的褐变程度未能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十五、牡丹投资收益分析 牡丹为落叶亚乔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生于平均湿度45%左右的地区,尤其适宜于疏松肥沃、排水较好的沙壤土.主产于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春季、秋季栽种,多年生. 牡丹以根入药,牡丹皮是名贵中草药,归心肝、肾之药,有散淤血、清血、利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 1.种苗投入.每667平方米(1亩)需种苗6000棵,每棵0.15元,需投资900元.  相似文献   

19.
牡丹皮,别名丹皮、花王等,为毛茸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植物的干燥根皮。牡丹为我国特产,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花朵硕大,颜色艳丽、品种繁多。被列为中国名花之最。主产安徽、湖南、山东、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为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比较陕西、安徽、河南、山东4个产地牡丹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陕西、安徽、河南、山东4个产地的牡丹皮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牡丹皮挥发油的得油率分别是0.26%、0.25%、0.22%、0.27%,丹皮酚相对含量为91.51%、87.83%、53.92%、84.07%,共有的化学成分有丹皮酚、油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