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在青海草原蝗虫种群中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蝗虫微孢子虫病在青海草原蝗虫种群中的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小区应用微孢子虫后30d,蝗虫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6.45%,感病率为28%;蝗虫虫粪不能携带微孢子虫,牧草携带率从10d的100%下降到40d的33.3%。病害早发生的蝗虫种类对晚发生种类有较强的传播作用,其传播率达26.67%。  相似文献   

2.
1985-8年非洲大面积长期持续干旱之后降了雨,使蝗虫和蚱蜢虫口激增。从西部塞乃加尔和毛里塔尼亚到东部的伊朗,蝗虫和蚱蜢大发生。虽然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取得了成效,但费用昂贵,且影响环境,对蝗虫防治方法的重新评价已十分必要。因此1989年国际英联邦农业局(CABI)的国际生物防治所(IIBC)、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的生物防治研究中心(IITA-BCP)和萨赫勒国际干旱控制常务委员会的作物保护培训部(CILSS-DEPV)进行合作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应用真菌油剂配方防治蝗虫和蚱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资阳市蝗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张桂华四川省资阳市植保站近年来,我市蝗虫以生、危害逐年加重,部份地方暴发成灾,对农业生产带来了杉大威胁。现将我市蝗虫发生及其防治对策浅述于后。一、发生危害情况1、发生面据调查资料,我市80年代以前,就有蝗虫发生危害,但面极...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蝗虫研究发展动向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蝗虫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低纬度地区的一种昆虫,其分布广泛性和危害严重性使之成为多门学科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国内外蝗虫研究状况和近新进展,初步探讨了蝗虫研究中的若干新领域与新技术,对开展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蝗虫是世界性重大成灾害虫,时常在草原、沙漠区或农作区暴发为害.当前的非洲沙漠蝗灾害再次提醒人们,蝗灾依然是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在寻求绿色可持续防蝗的新策略新技术研究中,昆虫病原真菌显现出种类多、毒力强、易规模化生产及环境友好等明显优势而倍受重视.近30年,真菌防蝗研究和应用进步加快,国际、国内都有真菌防蝗产品...  相似文献   

6.
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要开展寄生性天敌和植物源药剂等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当前防治蝗虫的病原微物的研发和应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真菌、蝗虫微孢子、杀蝗金线虫、蝗虫痘病毒、苏云金杆菌、类产碱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等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生物防治因子,这些杀蝗生物制剂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速效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制剂快速致死作用较低,对种群的密度调节较慢,特别是可以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的应急治蝗生物制剂品种相对较少、剂型相对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加之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生物防治制剂的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和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决定了生物防治制剂必然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了蝗虫生物防治朝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如可以垂直传播的蝗虫微孢子生物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防蝗真菌制剂与经典的蝗虫天敌生物制剂和生态调控技术等协同应用,速效与长效结合,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7.
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蝗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文忠  李艳红 《昆虫天敌》1996,18(3):131-138
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共记录蝗虫5科23属26种,以隆X小车蝗Oedaleus abruptus(Thunberg)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疣蝗Trilophidae annulata,威廉剑角蝗Acrida willemsei Dirsh为优势种。当地一年四季都有蝗虫在活动,以夏季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南湾蝗虫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群落类型,南湾蝗虫的Simpson指数  相似文献   

8.
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蝗虫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共记录蝗虫5科23属26种.以隆x小车蝗Oedaleusabruptus(Thunberg)、花胫绿纹蝗Aiolopustamulus(Fabricius)、疣蝗Trilophidaeannulata(Thunberg)、威廉剑角蝗AcridawillemseiDirsh为优势种。当地一年四季都有蝗虫在活动,以夏季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南湾蝗虫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群落类型,南湾蝗虫的Simpeon指数λ=0.089,PIE指数PIE=0.911,Shannon-Wiener指数H'=2.595,Pielou指数J=0.852,Whittaker指数Bws=4.15。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蝗虫的聚集行为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蝗虫具有聚集为害的特征。群居型蝗虫形态、生理、生化、行为等与散居型明显不同。蝗虫的密度、资源的空间分布方式、化学信息素和特定行为均能够引起蝗虫聚集行为反应。蝗群聚集后,通过遵守简单的行为规则,形成了一个高度有序的复杂系统,在这个有序的复杂系统里群体蝗虫能够取得散居个体不能获取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蝗虫气象预测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蝗虫发生的特点和防治需求,建立了河北省蝗虫气象预测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它具有气象和蝗虫查询统计服务、预测服务和咨询服务三大功能。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高了蝗虫气象系列化综合服务水平,可为河北省蝗虫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与服务。  相似文献   

12.
昌吉州是老蝗区,蝗虫主要发生于天山北坡草原带和农牧交错的旱地,发生面积2540万亩,易成灾面积1402万亩。我们在防治蝗虫工作中,常见到粉红椋鸟群集捕食蝗虫。1980年6月5日,在米泉县魏家泉草地,见到5群粉红椋鸟捕食蝗虫,目测鸟的数量约700余只;6月14日,在阜康县水磨沟牧场草地,见到4群粉红椋鸟捕食蝗虫,鸟的数量约470余只;6月25日,在呼图壁县南山草地,又见到6群粉红椋鸟捕食蝗虫。这种大型的食蝗鸟,对降低和控制蝗虫成灾作用较大。为了解它们灭蝗的效果,我们从1980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我国区域性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性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性依据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富裕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 ,属风沙干旱地区 ,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 ,pH 7 5以上 ,境内河流纵横 ,沼泽湿地宽广 ,草原辽阔 ,自然环境适宜蝗虫的生存和发生。 2 0 0 1年 6月下旬大面积草原及部分农田陆续发生蝗虫 ,并严重危害作物。1 蝗虫发生种类蝗虫种类主要有早生型的宽翅曲背  相似文献   

15.
位盈 《湖北植保》2021,(1):58-60
针对蝗虫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性及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性,本文对蝗虫生物防治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生物治蝗提供科学研究及应用推广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蝗虫微孢子虫治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蝗虫微孢子虫治蝗的进展严毓骅,张龙(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100094)蝗虫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至今蝗害尚未根除。目前我国治蝗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为探索生物治蝗的新途径,北京农业大学生物治蝗课题组1986年与美国农业部开展了中美农业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蝗虫微孢子虫Antonospora locustae是蝗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的重要病原微生物.本文主要讨论蝗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的研究进展,明确蝗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独特的压缩特征,了解蝗虫微孢子虫获取能量的途径.此外,本文对蝗虫微孢子虫在我国蝗虫的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基于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的治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典型草原蝗虫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调查和生物量定量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草地蝗虫群落结构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蝗虫群落结构丰富,主要蝗虫有11种,草原蝗虫的时间分布揭示了蝗虫时间生态位的分化,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Zubowsky)],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分别构成镶黄旗草原蝗虫早期、中期、晚期优势种;根据蝗虫种群地位,将11种蝗虫划分为优势种、附属种、稀少种,把11种蝗虫按空间地位划分为禾草地类、荒草类、特殊类和全域类4类,优势种蝗虫的种群与空间地位,反映了蝗虫与植被、蝗虫与蝗虫之间关系。优势种蝗虫中短星翅蝗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说明短星翅蝗对时空"资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共存的蝗虫种类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化,亚洲小车蝗与宽须蚁蝗的生态位重叠最大,说明两者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最高。我们用生态位来体现蝗虫种群地位及对资源的利用,同时也用资源的系统聚类来预测蝗虫的潜在发生与危害。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蝗虫群落结构和蝗虫生态位,将为评价草原蝗虫潜在发生与危害、蝗虫宜生区划分和制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蝗灾是世界性生物灾害,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20年初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再次暴发,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蝗虫防治的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蝗虫主要成灾种类、分布及其危害,总结了近年来蝗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生...  相似文献   

20.
蝗虫灾害是人类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对农牧业、环境和经济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关蝗虫学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60年前,通过改治结合,我国控制了大规模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蝗灾发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0年过去了,中国蝗虫学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文主要综述了最近60年中国蝗虫学研究的发现与创新,展示蝗虫分类学、生态学、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蝗虫控制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是世界昆虫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30年,我国科学家深入揭示蝗虫两型转变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飞蝗的综合生物学研究积累使飞蝗成为继果蝇之后又一个昆虫模式系统。更重要的是,我国科学家开发的真菌生物农药和群聚信息素可以作为重要的防治手段用于蝗灾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