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苗期病害1.发生及症状棉花从播种到出苗后的整个苗期均可遭受多种病菌侵染。出苗前造成烂籽、烂芽;出苗后可产生烂根、茎腐,严重时出现死苗,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壮苗早发。我省发生的棉花苗期病是一个多种病害组成的混发性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和炭疽病2种,另...  相似文献   

2.
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或腰折病,主要危害棉花苗。立枯病菌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因此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立枯病又称烂根、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南、北方棉区均有发生,可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大量死苗,造成毁种。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立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数年。且耐酸碱,在pH值2.4~9.2范围内均可生长。因此,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分布很广。  相似文献   

4.
敦煌市棉花苗期根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苗期的根病主要有炭疽病、红腐病、立枯病、猝倒病.其中以炭疽病为主,其次是红腐病,再次是立枯病。红腐病虽然发生比例较大,但其致病力较弱;猝倒病在多雨低温年份比较突出。苗期根病常引起棉花干叶、烂根、死苗,对棉花苗期发育有较大影响。据调查,发病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正>棉花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茎枯病、红腐病、枯萎病等,尤其以导致烂种、烂根、死苗的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危害较大,轻则造成僵老苗,生长期延缓,重则造成死苗,田间缺苗断垄,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都会造成减产。近年来,新疆各棉区棉田连作年限长,忽视轮作倒茬,苗期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一、发病原因造成目前棉花苗期病害加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因是近年春季气温多变,棉苗出土后常遇阴雨  相似文献   

6.
棉花苗期病害最常见的有立枯病、炭疽病、枯萎、黄萎病;苗期害虫主要有地老虎、金针虫、棉蚜、红蜘蛛、棉盲蝽。棉花苗期病虫害是造成棉花死苗和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棉花的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因此必须要搞好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一、棉花苗病识别方法与防治措施1、立枯病也叫黑根或者烂根。棉苗受害幼茎基部出现淡黄色后变黑褐色缢缩环抱全茎,严重时致枯死。  相似文献   

7.
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立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数年,且耐酸碱,在pH值2.4~9.2范围内均可生长.因此,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分布很广.  相似文献   

8.
2.5%适乐时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是棉花苗期常发性重要病害。棉花育苗或直播时,若遇到低温和阴雨天气,苗期病害常严重发生,造成缺备断垄甚至大片死苗。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是新一代杂环类种子处理剂,为了解其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药效试验,以便为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施用腐植酸复合肥防治棉花枯萎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田施用腐植酸复合肥防治棉花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具有抑制病菌的作用,对棉花根系损伤具有愈合作用,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可增加棉花的生长能力;改善了棉田的土壤条件,具有兼防黄萎病、立枯病、红叶茎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市棉花多年重茬种植,加之播种后低温、高湿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棉花苗期病害逐年加重,尤其是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红腐病等苗期病害发生频繁,且在同一块棉田混发严重,造成棉花死苗,形成缺苗断垄,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困难。控制棉花苗期病害,要认真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棉花的长期连年种植,造成棉花苗期病害普遍发生,直接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作者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种苗期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发病规律、识别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起到指导棉农及时防治、减轻病害发生的目的。棉花苗期病害是指棉花播种至幼苗期所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根病和叶病两种类型。根病有立枯病、红腐病、猝倒病等,常导致出苗前的烂子、烂芽和出苗后的根腐与茎基腐,是造成棉田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叶病有黑斑病、褐斑病、茎枯病等,主要为害棉苗的子叶、真叶和茎,严重时茎顶端和叶片凋枯脱落。  相似文献   

12.
棉花棉苗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棉花棉苗立枯病的危害、田间表现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棉花苗期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猝倒病、黑斑病、褐斑病、枯萎病等,从播种到出苗后的整个苗期里均可遭受多种病菌侵染,但其中又以立枯病、炭疽病为主,多种病害混合发生。苗期病害造成了烂籽、烂芽、烂根、茎腐,严重时出现死苗,造成缺苗断垄。在枯萎病重发区如气温骤升,棉花因维管束发生病害而极易引发青枯死苗。我区棉花苗期虫害主要有棉蚜、地老鼠、棉蓟马等,其中以棉蚜危害比较重,常因防治失时或用药不当造成棉苗大面积卷叶,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棉苗枯死,地老鼠发生严重的棉田,常造成缺苗断垄,一般缺苗率在10%左…  相似文献   

14.
春暖以后种棉花:棉花苗期主要有三种病害,即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对这三种病害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贵池棉区属沿江棉区,长年种植棉花6000公顷,危害棉花的主要病害是苗期炭疽病和立枯病,虫害主要是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红铃虫、盲蝽象以及斜纹夜蛾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增加,由于多数农民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总是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16.
南阳棉区是全国优质棉基地也是河南省的主产棉区,区内有5个国家级优质棉基地县,常年种植面积14万公顷左右,总产占全国的3%、全省的20%以上.棉花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等,往往造成棉花烂籽、死苗,形成缺苗断垄,有的病苗虽然可以恢复生长,但长势弱、发育慢,最终造成棉花减产.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棉花苗期病害发生的种类较多,一般为害较重,主要以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发生最为普遍,发病率一般在25%左右,严重年份可达80%.近年来,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生产管理水平及水浇条件不断的改变,棉花苗期病害在一些地区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棉花立枯病是影响新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筛选高效防病药剂,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方法】采用分属不同融合群的立枯丝核菌菌株作为供试菌,通过抑菌圈实验、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验证,对多种立枯病防病用药进行比较和筛选。【结果】12种药剂对棉花立枯丝核菌主要融合群(AG4)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12种药剂中,甲基立枯磷、GJJ、BL、卫福、代森锰锌、百菌清等8种药剂抑菌作用较好;9种农药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大小差异显著,同一种农药对不同融合群的毒力亦有一定差异,4种农药中对立枯丝核菌总的毒力及对棉花立枯病菌主要融合群的毒力较大,EC50<3 mg/L的药剂有GJJ、甲基立枯磷、BL、卫福;4种药剂的田间防病效果在大田最高防效达65%以上。【结论】12种药剂中4种药剂(GJJ、甲基立枯磷、卫福、BL)对棉花立枯病有较好的防效;GJJ、甲基立枯磷对棉花立枯病表现出高效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1苗期病害发生严重 1.1发生情况。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等,棉花播种后遇低温高湿天气,常引起烂芽、烂种,或出苗后生长缓慢。河北省棉花受许多因素的限制,多为连年种植,连作棉田中病菌积累多,连作年数越长发病越重。另外,一些播种过早或过深的棉田,幼根生长缓慢,遇倒春寒阴雨天气,病原菌侵染频繁,也容易造成烂种、烂芽,导致棉花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棉花黑果病(DiplodiagossypinaCooke)是由棉色二孢菌侵染致病,黑果病菌按侵染棉铃的能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寄生性病菌,能够穿透棉铃表皮,直接侵入内层组织危害,如铃疫病、炭疽病、和角斑病;另一类是腐生性或半腐生半寄生性病害,病菌穿透力弱,主要通过虫害、寄生性病害和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铃皮裂缝处入侵为害,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黑果病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棉花黑果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