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乐兆标 《科学种养》2011,(10):38-38
中华绒螯蟹又名毛蟹、河蟹、大闸蟹等,在三明市放流增殖多年,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池塘中养殖中华绒螯蟹尚缺乏成功经验。笔者在三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良种场开展了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试验,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养殖中华绒鳌蟹风味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江苏太湖、阳澄湖、滆湖、长荡湖、固城湖、洪泽湖、高宝湖、大纵湖八大养殖品牌河蟹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体重120-200g的商品蟹,可食部分总指数〉30%,最高的太湖蟹达35.71%,最低的滆湖蟹为30.01%,各品牌河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满度以滆湖蟹最高,阳澄湖蟹最低,各品牌河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固城湖蟹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阳澄湖蟹(p〈0.05),虽高于其它品牌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食部分17种氨基酸总量依次为:17.48、15.90、17.31、18.21、19.42、16.62、17.85、17.25;固城湖蟹与阳澄湖蟹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洪泽湖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长荡湖蟹与阳澄湖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它品牌河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固城湖蟹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阳澄湖蟹(p〈0.05),其它品牌河蟹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依次为:77.29,75.80,83.12,78.73,77.33,70.55,75.91,73.93。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7.99%、47.80%、48.01%、43.95%、47.35%、48.23%、47.81%、49.47%,低于全鸡蛋白质模式,但均明显高于FAO/WHO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养殖区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的含量特征,同时对阳澄湖蟹与环境水和底泥元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本研究周年期间逐月采集了阳澄湖养殖围网区中华绒螯蟹的水与底泥样本,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水样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对底泥样品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阳澄湖养殖区水样的矿质元素含量符合淡水养殖标准且同样满足国家Ⅰ类水标准;底泥样本的矿质元素均不在风险筛选值范围内。对用于中华绒螯蟹原产地鉴别的Na等10种元素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蟹样和水样之间Ba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Mg和Zn显著正相关(P<0.05);蟹样和泥样元素相关性分析中,K成显著负相关(P<0.05)。阳澄湖养殖区水、泥均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同时阳澄湖蟹与养殖环境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殷玉婷  汪倩  陈曦  桂源  宋超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2):148-1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测定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6种砷形态的残留量。经过前处理、提取和脱脂后,通过色谱柱、流动相、pH和流速等参数调节,筛选得到最优化的分离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6种砷形态的混合标准溶液在质量浓度0~50 μg/L范围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2达到0.999,检测限为0.0060~0.0912 μg/kg,定量限为0.020~0.304 μg/kg。在样品中添加0.5、5、50 μg/L浓度水平,回收率良好,范围是7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方法精密度与重复性均良好。本方法为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砷形态残留量建立了有效检测方法,为水产品砷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长江、瓯江和辽河3个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遗传多样性,应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COⅠ基因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共检测出6种复合单倍型,其中瓯江群体检测出5种复合单倍型,长江和辽河均有2种复合单倍型。经数理统计分析,3个群体内线粒体DNA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 7(长江)、0.016 7(瓯江)和0.000 3(辽河),瓯江群体的遗传多态度最高,其次为长江群体,而辽河群体在3个群体中遗传多态度最低。结果说明,中华绒螯蟹具有一定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瓯江群体>长江群体>辽河群体。在群体间,辽河与瓯江群体的净遗传距离最大为0.023 7,长江与瓯江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次之为0.020 7,而长江与辽河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最小为0.004 3,说明3个种群中长江与瓯江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辽河与瓯江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环境中汞的残留特征以及风险评估,在江苏无锡采集7个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样本共14份。利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ICP-MS)分析不同形态汞的残留水平,利用单因子法评估汞残留的风险。结果显示,水体中汞值范围为ND(未检出)~18.20 μg/L,主要以无机汞(Hg2+)为主,其他形式还包括甲基汞(MeHg)和乙基汞(EtHg);底泥环境中汞值范围为0.01~0.022 μg/g,其中无机汞含量减少,甲基汞含量增多。与NYT 5361—2016《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比较发现,水体汞含量有5个超标,超标率为71.43%;底泥环境中汞含量有1个超标,超标率为14.29%。进一步研究水体无机汞残留对中华绒鳌蟹的生态风险,表明风险商范围为0~0.05,远低于1。说明水体汞残留并没有对中华绒鳌蟹的安全生长产生影响。养殖水体重金属汞的检测对中华绒螯蟹的健康生长,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大陆6水系10个地区中华绒鳌蟹和合浦绒螯蟹自然群体及1个俄罗斯地区日本绒鳌蟹群体中共289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进行了RFLP分析。选用8种能识别4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luI,DpnII,HaeIII,MspI,MseI,RsaI,TaqI和TasI及3种能识别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paI,NdeI和VspI对该基因片段酶切后,在11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5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复合单倍型1为除合浦绒鳌蟹以外的群体所共有,并均以该复合单倍型为主(46.4%~96.7%),复合单倍型4在合浦绒鳌蟹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91.7%);合浦绒螯蟹与中华绒螯蟹北方水系(黄河、海河、辽河)的遗传差异最为明显(Pnet=0.060~0.061);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及合浦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具有一定的群体内遗传多态性(π=0.000 2~0.016 7),但并不高。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大田应用效果。本试验以养殖水质、累积死亡数量、养殖效益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了复方中草药内服(10 g/kg饲料,2次/天)配合微生物杀菌剂全池泼洒(3.75 kg/hm2,1次/10天)在养殖周期为130天时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应用效果。与中华绒螯蟹的常规养殖方式相比,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能够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养殖水质,而且能够使中华绒螯蟹的130天平均累积死亡数量降低91.3%,每公顷产量和每公顷产值分别增加40.9%和61.9%,明显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效益。本试验证实了复方中草药与微生物杀菌剂联用对中华绒螯蟹养殖具有显著的大田应用效果,为建立中华绒螯蟹的高效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是我国淡水水产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深受人们青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凡有水源的河沟、湖泊、池塘、水库、稻田等均可养殖。现将池塘养殖河蟹的主要技术环节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以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制剂在中华绒螯蟹工厂化育苗水质调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在中华绒螯蟹工厂化育苗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对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及幼体变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对育苗水体中pH值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幼体的发育,微生物制剂能明显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提高幼体变态率。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对重金属镉的富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构建养殖生态系统,设置4个镉暴露浓度(0、5、50和100μg?L?1)来探究镉在中华绒螯蟹体内不同可食部位(性腺、蟹身肉、蟹腿肉)的富集残留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镉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值为性腺>蟹身肉>蟹腿肉,且性腺的占比均达85%以上。2、各可食部位镉的残留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与水环境中镉的浓度呈正相关。同一可食部位,低、中和高浓度处理的富集系数与水环境中镉浓度呈负相关;同一浓度处理下,中华绒螯蟹体内不同可食部位的富集系数均为性腺>蟹身肉>蟹腿肉。3、镉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可能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系统揭示水环境中镉在中华绒螯蟹体内不同可食部位的富集残留差异,为镉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分布、富集和迁移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中华绒螯蟹的安全养殖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敌害生物龙虱幼虫的药物杀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五种水产药物对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敌害生物龙虱幼虫(水蜈蚣)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24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值分别为0.05mg/L, 6.63mg/L, 3.65mg/L, 6.91mg/L, 28.95mg/L,48h的LC50值分别为0.03mg/L, 4.38mg/L,2.38mg/L, 3.84mg/L, 14.10mg/L,96h的LC50值分别为0.00mg/L, 1.12mg/L, 0.54mg/L, 2.15mg/L, 3.05 mg/L;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06mg/L, 0.57mg/L, 0.31mg/L, 0.36mg/L 和1.00mg/L; 龙虱幼虫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杀灭菊酯>敌百虫>漂粉精>溴氯海因>漂白粉。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人工养殖大刺鳅与野生大刺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养殖和野生大刺鳅幼鱼、鱼种、成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和野生大刺鳅肌肉中共检出2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均最高,平均含量分别达到(65.63±1.88)%和(59.03±2.11)%,特别是含有丰富的C18:2、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 ,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ΣUFA/ΣSFA比值从幼鱼到成鱼阶段显上升趋势,且养殖大刺鳅(2.45±0.21)高于野生大刺鳅(1.98±0.15);养殖大刺鳅成鱼阶段的P/S比值达到1.0,超过一般的淡水鱼类。综合分析表明,养殖大刺鳅肌肉品质在脂肪酸组成及均衡性略优于野生大刺鳅,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吕景良  邵荣春 《作物学报》1990,16(4):349-356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5种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含量最高,45—62%。平均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分析比较结果,各脂肪酸含量,不同种皮色、脐色、结荚习性、叶形和花色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粒形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水稻剑叶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夜间低温对剑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温度降低而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上升。低温处理4 d后,两个品种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同时也比处理2 d时高。超氧阴离子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两个品种的SOD活性在处理4 d后都下降。两优培九的CAT活性平缓下降,而汕优63则显著下降。脂肪酸的不饱和度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汕优63上升幅度较大,推测其对低温更为敏感。夜间低温引起剑叶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加剧,脂肪酸不饱和度上升,这两方面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都与杂交稻的冷适应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莽草酸生物合成是连接植物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的关键节点。目前,莽草酸合成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及表达调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调控茶树生长发育、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综述就莽草酸代谢途径与茶叶产量品质形成的相关性、相关调控基因研究进展,以及其他植物中该途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理论及高效育种技术的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脂肪酸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海龙  李文霞  李文滨 《作物学报》2006,32(12):1873-1877
利用5个大豆品种配制20个杂交组合,采用广义种子遗传模型分析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3套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效应。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是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亚麻酸和油酸的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相近。在脂肪酸组分的遗传主效应中,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是以胚主效应为主。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细胞质主效应为主。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中,脂肪酸组分以极显著的胚互作方差为主。亚麻酸含量是以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以基因的显性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棕榈酸含量和油酸含量是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在普通狭义遗传率中,棕榈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细胞质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在互作狭义遗传率中,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胚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亚油酸含量以母体植株互作遗传率为主。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以细胞质及母体选择响应和互作选择响应为主,亚麻酸含量的胚普通选择响应和互作选择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序列(AY 888037)设计了PCR扩增引物,以野芥总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了特异扩增条带.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 651 bp,序列分析表明其氨基酸编码区为55~1 575 bp,不含内含子序列,共编码506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FJ870905.BLASTn分析结果表明,野芥中fae1基因与其他芸薹属品系的fae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76%~98%;BLASTp分析结果表明,野芥中的FAE1与油菜中FAE1存在32个位点差异,其中部分差异可能导致了芥酸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