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传统的养殖草鱼方法一般为每年的 5、 6月份从南方引进水花或乌仔,经发塘培育后转为鱼种培育,经越冬后的春片再以不超过 5%的比例进行套养,养殖周期为 2年。由于存在“三低” (发塘成活率低、培育鱼种的成活率低、越冬成活率低 ),长期以来,我省的草鱼种一直比较紧缺,严重地制约了草鱼的生产。 1999~ 2000年,我们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在哈市金山堡渔场进行了淡水池塘 80∶ 20模式主养草鱼试验,重点探讨北方寒冷地区采用池塘 80∶ 20模式及利用浮性颗料饲粒养殖草鱼的可行性,从而为我省大面积养殖草鱼提供技术基础。  一、材料…  相似文献   

2.
越冬鱼种几种常见病的防治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提高越冬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一、赤皮病:主要是并他拉网等原因造成的,鱼种在整个越冬期都有发生。病鱼体表局部或全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相似文献   

3.
明晶 《科学养鱼》2006,(12):76-76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过去,为了追求产量,我培育的鱼种大部分在7厘米左右,结果越冬成活率甚低(鲢鱼成活率50—60%,草鱼只有10—20%),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由于认真总结经验,减少了鱼苗放养量,培育大规格鱼种,提高了鱼种越冬成活率。现把  相似文献   

5.
利用芜萍培育草鱼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绿色水产品认识的不断提高,草鱼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最喜食的水产品,也成了我地主要水产养殖对象。但多年来传统方式培育草鱼种成活率低,规格小,成本高,除外界理化因素外,草鱼种贪食,致使精饲料在其体内大量堆积不易消化,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草鱼种的成活率、成本和规格。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加工罗非鱼片出口欧美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它是热带鱼类,在北方地区无法自然越冬,影响了罗非鱼的养殖生产,所以必须进行罗非鱼的越冬管理。在越冬期间,由于水温、水质及投喂等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各种疾病,造成越冬成活率低、经济损失大。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罗非鱼的越冬  相似文献   

7.
目前养殖草鱼的方法是沿用传统的养殖周期进行的。从鱼苗育成食用鱼要经冬片、仔口和伦头(过池)三个鱼种培育阶段。加之,人们喜欢食2—2.5公斤的大草鱼,这样,草鱼在池塘中要培育4年才能上市,长的养殖周期增加了鱼类维持生命需要的消耗,提高了饲料系数,而且鱼种并塘越冬的损耗率大,成活率也低,长期以来,一龄草鱼的成活率一般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绿色水产品认识的不断提高,草鱼成为大众餐桌上最喜食的淡水水产品,养殖草鱼成为渔农发家致富的养殖模式,但受北方地区春季气温低,当年养殖时间短,鱼病难以防治,越冬成活率差,制种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草鱼养殖又使渔农望而怯步,尤其难得到大规格、大批量的草鱼鱼种。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现将北方地区草鱼规模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冬鱼类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了越冬鱼类的数量,还要影响来年鱼类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现将鱼类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的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越冬期冰下鱼种气泡病的发病情况、症状、防治方法以及池塘条件及管理措施对气泡病发生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并认为气泡病是越冬后期鱼种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越冬后期鱼种大量滋生水霉和目前鲤鱼种越冬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周宪章 《淡水渔业》1979,(12):24-24
草鱼种成活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鱼病的危害,尤其是草鱼的出血、烂鳃、肠炎等多发病,死亡率甚高。今年在沙洋农场水产养殖场,应用了12510(又叫四合一)防治草鱼的出血、烂鳃和肠炎等多发病,凡经施过“药饵”的当年草鱼种培育池,鱼病均未再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绿色水产品认识的不断提高,草鱼成为大众餐桌上最喜食的淡水水产品,养殖草鱼成为渔农发家致富的养殖模式,但受北方地区春季气温低,当年养殖时间短,鱼病难以防治,越冬成活率差,制种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草鱼养殖又使渔农望而怯步,尤其难得到大规格、大批量的草鱼鱼种.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现将北方地区草鱼规模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但在越冬期间常易发生以下几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池塘养殖鱼类之一,它具有生长快,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是,历年来由于出血病为主的“三病”在大鱼种阶段暴发瘟疫,是造成草鱼种死亡率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鱼种在越冬期间,总要死掉一部份,各地鱼种越冬成活率从50—80%不等,其主要原因,一是内因:即鱼种规格小,体长2—3寸,不到4寸,体重不足25克(半市两),体内贮存的脂肪、醣类等营养少,不够漫长越冬期间的消耗,体质逐渐虚弱,萎瘪而死,或易受病害侵袭而死,规格愈小,成活率愈低,如果鱼种的体重超过50克(1市两),其成活率达90%以上;体重不足10克,一般成活率在50%以下。另一个是外因:诸如池塘条件欠佳,缺水、缺氧;放养过密,缺饵肥;鱼体受外伤,感染得病等等。从我多年来实践的经验,如能根据实际情况,认真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草鱼是江西目前最大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养殖期间易爆发出血、烂鳃、肠炎和赤皮等疾病,采用草鱼夏花注射疫苗措施可有效预防草鱼"三病"的发生与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养殖效益。本文介绍了草鱼夏花疫苗注射方法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亲虾越冬首要目的是提高越冬成活率,而在越冬期间进行营养生长则是次要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则可以提高越冬成活率:(1)黑暗(弱光)越冬可以减少亲虾疾病,并使亲虾比较安静,降低亲虾的运动强度,也使水质比较稳定。(2)在罗氏沼虾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内,采取下限温度(如18℃)越冬,可以降低其活动能力和能量消耗,使生长减缓,减少亲虾越冬期间蜕皮次数或使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态调节法提高越冬鱼池温度,既可增强鱼类在冬季的摄食能力,保持膘肥体壮,又可减少冻害,提高池鱼越冬成活率。根据实际效果,采用此法调节水温的鱼池可比未作调节鱼池的水温提高2℃左右,无风的晴天随气温升高水温可上升3℃以上,大部分鱼种越冬成活率可由70%左右提高到90%左右,12cm以上的1龄草鱼种越冬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经精心投饵管理,越冬后的春片肥满度都较好,体质健康强壮。现介绍3种生态调节越冬鱼池水温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据上海综合试验站技术指导员在4月份对其试验站下属各试验区的摸底调查中发现,各试验区的二龄草鱼塘普遍存在着草鱼成活率低的情况,一般成活率在70%左右。在养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病害发生,但断断续续出现草鱼死亡。全国其他地区养殖草鱼也有同样的问题,有的地区二龄草鱼塘鱼种成活率甚至只有60%,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1996年雪封泡给鱼类越冬造成的危害,系统分析了我区鱼类越冬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特别强调了暴发性鱼病——鲤鱼败血症对养鱼生产的威协,探讨了为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