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畅 《农家致富》2004,(22):45-45
山羊患了口疮,初期在吃饲料或饲草时口腔有疼痛的表现。口腔检查,可见粘膜及舌面上有芝麻大小的红点,发展下去,口腔流涎,精神倦怠。吃食饲草受到严重影响,口腔外口角边也发出大豆大小的水泡,甚至嘴唇肿胀.  相似文献   

2.
山羊口疮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山羊口疮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诊断方法,联系某羊场羊口疮发病情况,提出预防与治疗办法,同时提出相关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1、病因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  相似文献   

4.
防治羊口疮,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条措施:1不从疫区引进羊或购入饲料、畜产品,引进羊须隔离观察2~3周,并清洗蹄部和进行多次消毒,证明无病后方可混入大群.2防止皮肤、黏膜发生外伤.  相似文献   

5.
1.病因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2.症状病羊以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羊口疮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羊口疮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建  刘泉 《现代农业科技》2011,(20):351+354
介绍了山羊口疮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体会,以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毕节地区某牧场发生一起山羊口疮,继发感染角膜炎。山羊发病33只,是2007年9月底引进的重庆大足黑山羊,引种1月余。原产地海拔低,引入地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大,且引入地正值秋末冬初,天气寒冷,水草冰凉。经过诊治,20d后全部痊愈。。  相似文献   

9.
山羊口疮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幼年羊,且发病率高,亦感染成年羊,但多为散发。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羊群一旦感染即常年发病,病程一般2~3周,病羊多因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严重影响着养羊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羊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姜艳  贾福英 《农技服务》2008,25(12):93-93
根据羊口疮的发病情况介绍了羊口疮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山羊痘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对贵州省和广西柳州市共604头份山羊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同时对3种山羊痘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比较,测定了山羊痘疫苗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免疫保护期,对皮内、皮下、肌肉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羊痘弱毒疫苗免疫后7~8 d可检测出抗体,皮内、皮下注射接种方式的免疫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制定了对山羊痘病的免疫程序,使用B组疫苗,采用皮内注射方式对山羊进行免疫,产生抗体的时间较快,水平较高,维持时间可达196 d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省某地发生的以高热、皮肤出现丘疹、消瘦、母羊流产、羔羊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病,进行了病例调查、临床症状、大体剖检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在感染山羊的皮肤上皮细胞、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中发现有嗜酸性病毒包涵体存在。其他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病理变化确诊该病为山羊痘,并讨论了该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山羊痘疫苗接种山羊后产生的抗体效价检测和山羊痘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Vero-E6传代细胞分离山羊痘病毒抗原,建立检测山羊痘抗体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结果]检测山羊痘抗体的间接竞争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μg/ml,兔抗高免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6 000,待检血清的工作浓度为1∶400,阳性血清的临界值为45.19%,阴性血清的临界值为38.89%。用该试验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3 000份接种山羊痘疫苗的山羊血清,阳性检出率为83.33%,琼脂扩散试验检出率为77.33%,竞争抑制ELISA方法较琼脂扩散试验方法敏感。[结论]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快速、敏感等特点,适合检测山羊痘抗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转瓶生产技术,在MARC-145细胞中增殖PRRSV克隆20株,经过条件的优化选择,得到TCID50≥10^-7.55/mL的高滴度PRRSV溶液,为生产疫苗打下基础,所生产的PRRSV弱毒活疫苗对猪安全无致病性,能刺激猪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接种后第14天可检测出特异性中和抗体。疫苗内的PRRSV滴度在冻干前后变化不大,冻干疫苗在4~8℃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20℃保存有效期达18个月,表明生产的PRRSV弱毒活疫苗对猪安全且能刺激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可用于PRRS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5.
通用山羊痘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方法克隆了山羊痘病毒疫苗株(GTPV-TY)的TK基因,根据TK基因结构,设计了2对引物分别扩增得到与TK基因部分相邻的长度约1kb的同源重组臂序列,分别插入到pGEM-Teasy载体,通过SmaⅠ位点重新连接,并在此位点插入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BGHpolyA信号以及LacZ基因,构建了通用山羊痘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dTK.此转移载体为改造GTPV-TY株以及开发二价或多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鸭坦布苏病毒BZ_2010株在SPF鸡胚上进行连续传代致弱,旨在选育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活疫苗候选毒株。【方法】以SPF鸡胚为增殖宿主,将BZ_2010株连续传代,直至第120代,以1日龄雏鸭和30周龄的产蛋种鸭为试验对象,对第120代次毒株(命名为VC2)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1d雏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的返强情况进行评价;以18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中和抗体进行监测;以25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BZ_2010株和VC2株的E基因和NS4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传代病毒对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逐渐缩短,而病毒毒价有逐渐提高的趋势,ELD50由第20代的10-5.3/0.1mL提高到第120代的10-5.8/0.1mL,而且第80代之前提高较快,后期基本稳定。将VC2株通过颈部皮下接种1d雏鸭和肌肉接种30周龄产蛋种鸭,接种后试验鸭无异常临床表现,肝脏也无明显病理变化,这说明VC2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将VC2在1d雏鸭进行连续5次传代,未发现试验鸭有任何异常症状,将第5代组织悬液接种1d雏鸭,采集肝脏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无明显病理变化,这说明VC2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VC2株 E蛋白的第86、157、189、301和312位氨基酸发生改变,而NS4A蛋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即第54位氨基酸由F变为L。VC2免疫种鸭后抗体水平上升很快,第4周即可达到高峰,并且维持较长时间;VC2免疫后于第2周和第50周利用强毒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VC2免疫组在攻毒后未出现异常症状,粪便正常,产蛋率保持正常,这说明VC2株免疫可对强毒株的攻击产生完全保护。【结论】本研究通过鸡胚连续传代成功获得了一株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鸭坦布苏病毒鸡胚弱化毒株。VC2免疫种鸭后抗体水平上升很快,可维持较长时间。攻毒试验结果表明,VC2株免疫可对强毒株的攻击产生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山羊痘病毒(GPV)感染神经细胞的病理过程,采用GPV实验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雪旺氏细胞(RSCs),通过细胞病变(CPE)及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收集不同时间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ELISA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GPV感染72 h后,RSCs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圆缩、聚集、脱落、极性排列不明显等现象;试验组RSCs发绿色荧光,而未感染组无荧光现象;GPV感染后,RSCs的NGF及BDNF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而NT-3分泌量则一直下降.说明,GPV可感染RSCs并致其细胞因子分泌量发生改变,提示外周神经细胞病变可能在痘病毒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发病鸡病变组织采集病料 ,通过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经电镜观察、包涵体检查和理化特性检查证明分离病毒为鸡痘病毒 ;用分离毒株研制出鸡痘油乳剂灭活苗 ,配合鸡痘鹌鹑化弱毒苗使用 ,用于鸡痘的预防 ,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同步接毒和异步接毒培养鸡痘细胞苗,在其他条件相同前提下,发现同步接毒维持液的pH变化、细胞病变与异步接毒存在一定差异。为明确两种接毒法对病毒增殖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对维持液和病变细胞的毒价进行了监测。经过试验测得同步接毒法的细胞内含毒量明显高于异步接毒法。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剂量的法氏囊活性肽 (BS)冻干粉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弱毒疫苗混合 ,对 2 1日龄SPF鸡滴鼻点眼 ,另设免疫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于免疫后 7d、10d、14d、2 1d、2 8d、45d、6 0d、75d和 90d采血 ,测定AGP抗体效价 ,并于免疫后 7、14、2 1、2 8d ,每组剖杀 2只 ,计算试验组囊指数与空白对照组囊指数之比 (BBIX) ,免疫后 30d用IBD JS株攻毒。结果表明 :免疫后 7d ,0 48mgBS IBD弱毒苗组AGP抗体阳性率为 5 2 9% ,比免疫对照组高 2 5 % ,BBIX数值也稍大 ;免疫后 45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时 ,0 96mgBS IBD弱毒苗组的抗体效价比免疫对照组高2个滴度 ,BBIX数值也稍大于免疫对照组。 30d后攻毒 ,各免疫组的攻毒保护率均为 10 0 %。整个试验期间 ,1 92mgBS IBD弱毒苗组的AGP抗体效价及BBIX数值与免疫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BS在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提高对法氏囊的保护及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面与其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