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苯磺隆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盆栽小麦土壤苯磺隆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并且在1~20 d之间降解最快,20 d以后降解曲线相对平缓;苯磺隆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土壤中半衰期为8.61~10.34 d。收获期,苯磺隆用量为1 200,2 400,4 800 g/hm2的3个处理能够检测到苯磺隆残留,检出量分别为0.018 2,0.019 6,0.021 0 mg/kg,其余处理检测出的苯磺隆残留量较小,均小于0.01 mg/kg;添加不同剂量苯磺隆后,回收率为89.4%~101.6%。说明在苯磺隆用量小于2 400 g/hm2时使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同时测定植烟土壤中残留的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浓度为0.05~1.00 mg/kg时,吡嘧磺隆在植烟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00%~95.32%,相对标准偏差为1.39%~1.55%;苯噻酰草胺在植烟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47%~98.53%,相对标准偏差为0.85%~3.50%;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9g,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植烟土壤中的最小检出浓度为:2.5×10-2mg/kg。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可用于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残留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结合除草剂胺苯磺隆的相关知识点,并在简要阐述胺苯磺隆在防除杂草效果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胺苯磺隆在油菜、后茬青稞等作物中产生药害的原因和胺苯磺隆技术的使用途径,以及介绍了胺苯磺隆混合使用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和探究,以期能够给予广大人员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施锁余 《农家致富》2004,(22):29-29
江苏溧水县秋播作物80%以上为油菜,由于多年连茬.油菜田除草使用胺苯磺隆单剂及其复配剂的面积也逐渐增大。虽然该药剂对油菜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是比较好的.但负效应明显突出:一是对当季油菜年年都有轻重不一的药害出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胺苯磺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胺苯磺隆用于油菜田除草对后茬水稻产生的药害的现状,提出了防除其药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影响残留分析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氯吡嘧磺隆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66 535x+747.06(r2=0.999 9),线性范围为10~1 000ng/mL。残留样品采用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LOQ)均为0.002mg/kg,当样品中氯吡嘧磺隆的添加水平为0.05~0.2mg/kg时,采用该方法测得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16%~88.13%和87.65%~91.3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2%~2.09%和1.16%~2.61%。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氯吡嘧磺隆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0.78~0.97d和7.00~16.90d。试验结果显示,氯吡嘧磺隆在玉米田中属较易降解的农药。  相似文献   

8.
应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除草剂胺苯磺隆在6种土壤中的吸附以及pH对胺苯磺隆在土壤上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胺苯磺隆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不同,胺苯磺隆的吸附量也不同,其大小顺序为红壤>潜山水稻土>宣城水稻土>黄褐土>黄潮土>砂姜黑土;胺苯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很好地满足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胺苯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为12.12 ̄14.02 kJ.mol-1,属物理吸附。土壤对农药的吸附是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可作为评价该除草剂能否造成对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胺苯磺隆用于油菜田除草,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除草效果好等优点,前些年一度在油菜田普遍使用。但该药安全性较差,施用不当不仅会对当茬油菜造成药害,对精茬水稻、玉米等作物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目前包括江苏在内的多个省份已禁止在油菜田使削胺苯磺隆。  相似文献   

10.
11.
张永兵  杨文武  丁金美  何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70-12871,12873
[目的]建立土壤中灭草松、莠去津和2,-4滴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一固相萃取净化一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灭草松、莠去津和2,-4滴农药。[结果]优化了快速溶剂萃取条件,影响快速溶剂萃取的4种因子显著性为溶剂类型〉溶剂体积〉静态萃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快速溶剂萃取条件:温度=120℃,M土壤/V提取溶剂=1:3,溶剂为乙腈,静态萃取时间为15min。检出限为0.01~0.05mg/kg,加标回收率在76.4%-91.3%,相对标准偏差RSD〈10%(n=7)。[结论]该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可用于土壤中灭草松、莠去津和2,4.滴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为丁香菌酯在水稻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UPLC-PDA方法,测定了丁香菌酯在稻田土壤、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当丁香菌酯在土壤、植株和糙米中的添加水平为0.0275~1.375mg/kg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8.53%~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9%~9.83%.在大田分蘖期按推荐使用高剂量的1.5倍(225 g/hm2)分别施药1次和2次进行最终残留试验,间隔期为15 d,距最后一次施药30 d后采样,糙米中丁香菌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蔬菜中有害残留物质的来源,并对常见的有害物质的毒性进行了介绍,对于常见的物理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有害残留物质提出了合理的蔬菜培育过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丁烯氟虫腈在油菜中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油菜中丁烯氟虫腈残留分析方法的实验中,在添加丁烯氟虫腈浓度为0.05、0.10、0.50μg/ml的油菜样品中分别加入60 ml不同提取溶剂,比较不同提取溶剂对丁烯氟虫腈残留添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腈提取效果最好。以乙腈为提取剂提取的丁烯氟虫腈残留液,通过柱层析(中性氧化铝与活性炭的混合物为柱填料)净化,气相色谱测定,得出氟虫腈的最小检测量为2×10-13g。油菜中丁烯氟虫腈(0.05~0.50 mg/kg)的添加回收率为91.12%~93.21%,变异系数是6.01%~13.20%。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土壤检测方法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土壤理化指标、无机、有机、放射性元素等组分的检测。由于环保、农业和林业各部门制定的土壤检测方法标准不一致,新的标准规范要求的特征污染物缺少检测方法,科学鉴别、检测特定场所的特征污染物难度大。本文对土壤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土壤检测方法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腈法提取残留物抑食肼.用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并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稻杆中抑食肼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液相色谱法在稻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回收率均在84%~104%,变异系数均在0.095~0.140,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植物形态的分形重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分形几何的迭代函数系统(IFS)、L-系统和受限凝聚模型(DLA)等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分形理论在自然景观物仿真方面的应用,设计了一个可视、可控的植物分形模拟系统来模拟各种植物生长形态,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检测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状况,活体生物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灵敏、价廉的特点,但不能分辨残留农药的种类:生化方法能对抑制胆碱酯酶的农药品种进行快速灵敏地检测,但需控制条件较多;免疫分析法具有简单、快速、价廉、特异性高、需样品量少等优点,但目前抗体数量还较少,如果不能肯定试样中的农药品种的情况下,检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生物传感器方法简单、快速,但存在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噻苯隆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活性极高.为了确定其液剂--益果灵和粉剂--太丰保对油菜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作用,进行了本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噻苯隆能显著增优北方冬、春油菜的各项农艺性状,能较大地提高其经济性状和产量.冬前喷施以2-4.0mg/l处理增优的趋势明显;于抽薹、初花期再各喷1次,可净增产12-75 k g/667m2左右、增幅7%-46%左右;以2.0mg/l喷施浓度表现最好.抽苔、初花期各喷1次的增幅明显高于抽苔期喷1次.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茬口对土壤肥力的结果表明,豌豆茬好,小麦茬差,油菜茬居中。豌豆茬、油菜茬和休闲地肥力水平接近,产量无明显差异。豌豆茬、油菜茬后作产量高,有益微生物数量多,特别是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占优势。休闲茬有效养分虽高,但却消耗了土壤潜在的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