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旱冬瓜林、人工生态林、桉树林、果园、耕地和云南松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理化性质进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旱冬瓜林最高,云南松林最低,且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氨态氮、含水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好。细菌和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好,可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作为衡量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2.
子午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对植被演替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对植被演替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壤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量按退耕地→草地→灌草地→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辽桦混交林方向递增(p<0.01);放线菌数量呈波动性变化,较高值出现在灌草地和辽东栎林。(2)演替的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综合性指标Shannon—Wiener指数呈波动性变化;真菌数量变化对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较大。(3)随着演替的进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固氮菌数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最大值出现在辽桦混交林;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在辽东栎林和辽桦混交林最高。研究表明,植被演替对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及主要功能群数量影响显著,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并非总是与植被进展演替方向一致,其大小与植被类型有关,并依植被组成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和有机酸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机酸的测定,旨在揭示土壤微生物和有机酸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桦木林>落叶阔叶林>杨树林>冷杉林>红杉林>高山草甸.细菌和放线菌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土壤真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分别可以单独解释不同植被54.2%和70.57%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中以草酸、柠檬酸为主,草酸和柠檬酸分别与细菌和放线菌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草酸、柠檬酸、细菌和放线菌与土壤呼吸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对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定期观测和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期间,随着植被生长量的提高,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则随之增加,土壤肥力逐渐提高,说明植被恢复能有效改良土壤并提高土壤肥力,且随着林木生长量的增加,土壤肥力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退耕还林9 a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依次为:云南松+旱冬瓜林>银荆林>川滇桤木林>旱冬瓜林>墨西哥柏林>云南松林,说明由于树种不同导致土壤改良作用差异,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最好,其次是阔叶林,建议在退耕还林和中低产林等工程中多营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  相似文献   

5.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2005年和2006年东祁连山高寒草地4种不同草地类型(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嵩草草地)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层次草地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均较大,0-10 cm土层的数量为10-20 cm土层的1.02~3.89倍;(2)不同植被下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年际变化也不一致;(3)不同植被下同一时间草地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总数量差异较大,为0.83×107~4.71×107个/g;(4)三大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48.9%~67.69%,32.18%~48.96%和0.08%~0.2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冰灾后城市森林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的演变特征,对长沙天际岭林场冰灾后3种恢复植被的栾树人工纯林、蕨草地、针阔混交林冬夏两季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初不同植被恢复类型0-15cm土层土壤微生物活度以针阔混交林最高(0.302),蕨草地次之(0.261),栾树人工纯林最低(0.192);3类植被中栾树人工纯林土壤冬季放线菌活力最弱,夏季细菌活力最弱;栾树人工纯林、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冬季以真菌、细菌为主,夏季以真菌、放线菌为主,蕨草地无论冬夏土壤微生物活动都以真菌和细菌为主,放线菌活动较弱;在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旺盛时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土壤微生物能忍受较高的土壤含水量、要求较低的土壤容重,在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衰弱时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微生物数量不相关或呈负相关,此时土壤微生物要求较低的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容重。总之,栾树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力比自然恢复的常绿次生针阔混交林及以姬蕨为主的蕨草地差,而后两者表层土壤微生物性状相比针阔混交林地优于蕨草地。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青藏高原不同植被土壤0~25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温度、土壤理化性质都影响微生物数量。不同植被类型下,微生物数量未达显著性差异,但是藏嵩草草甸和沼泽草甸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要大于其他植被类型。其中、灌丛草甸强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真菌对植被类型和温度最为敏感。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显著,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显著相关,较适的土壤全氮(6.96~15.72 g kg-1)、磷和土壤有机质(302.41~367.79 g kg-1)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高含量的磷不利于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区常绿阔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人工营造杉木林枯枝落叶层微生物区系的分布、数量和种群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森林枯枝落叶层微生物区系以细菌占优势,其次为真菌,放线菌较少。各类群微生物数量、芽孢杆菌活性、枯枝落叶分解强度,阔叶林高于阔叶针叶混交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高于杉木林。  相似文献   

9.
《土壤通报》2013,(5):1140-1145
通过实地调查及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分别测定了5种不同扰动生境(一年生草地、多年生草地、围栏内草地、围栏外草地和"黑土滩"草地)下,高寒生态脆弱区天祝草原植被状况、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总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扰动生境草地植被状况、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总数量分布各不相同。其中一年生草地植被盖度、产量最大,土壤细菌及微生物总数量最高;"黑土滩"草地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最多,但植被盖度最小;围栏外草地地上植物量最小,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量最低。该区草地退化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的趋势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应对该区草地和土壤退化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根际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直接促进或抑制根的营养吸收和生长, 也影响根际土壤中的物质转化, 雷公藤根系发达且多与其他树种混交栽培, 其根际微生物活性对雷公藤的生长和土壤肥力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以福建省泰宁县3 种不同栽培模式雷公藤林(野生雷公藤林、杉木雷公藤混交林、厚朴雷公藤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稀释平板法测定3 种不同雷公藤林分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 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大于非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 3 种林分, 无论是在根际土壤中, 还是在非根际土壤中, 均表现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 根际微生物(R)比非根际微生物(S)更活跃, 3 种林分的3 大类微生物的R/S 数量比值均大于1; 3 种林分的微生物活性表现为厚朴雷公藤混交林>杉木雷公藤混交林>野生雷公藤林, 表明混交方式可促进雷公藤根际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珠江源头区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云南松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栓皮栎、云南松+旱冬瓜林、早冬瓜林、滇石栎林、高山栎林等林分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分别从土壤吸湿水分的能力、枯落物截留状况、渗透性能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阔叶林地表枯落物含量较多,分解速度也最快,土壤渗透功能及持水能力也最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的持水保土功能最差。地表径流量以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依次递减.但其差异较大,地表径流最大的云南松针叶林是最小的高山栎灌丛的2.18倍,泥沙量最大的云南松林是最小的云南松+栓皮栎林的25.65倍,而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差异不大,研究表明针叶林下土壤的水分涵养功能较差,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则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浑河上游河岸带土壤质量现状,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测定了其天然灌木草地、次生林、人工松林和玉米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现出在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松林次之,玉米地最少的趋势;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类群中占绝对优势,比例为99.87%~99.94%;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12.95~76.43,0.35~1.80,1.32~6.39,0.35~1.61 mg/(g·d)及0.93~3.27 ml/(g·20 min);5种土壤酶活性呈现出在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松林次之,玉米地最少的趋势;相关性分析中,细菌数量与5种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除了过氧化氢酶之外的其他4种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真菌和蔗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4种植被河岸带中,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具有最高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质量高,是很好的河岸带形式。  相似文献   

13.
天津滨海盐碱土地区城市绿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天津滨海盐碱土地区城市绿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表明不同绿地植物配置模式下0~4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极显著,防护林>灌+草>乔木>乔+草>草坪>滨海盐土,0~20cm土层微生物数量是20cm~40cm的3~4倍。在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群中,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滨海盐土微生物的季节变化不大,防护林土壤中微生物总数最多时出现在秋季,乔木、乔+草、灌+草、草坪绿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时出现在夏季或秋季。细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全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养分相关不显著.芽孢杆菌的11个种在不同土壤条件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生态分布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是蜡质芽孢杆菌、拟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蜂房芽孢杆菌,放线菌主要是链霉属,包括链霉菌属的10大类群,分布最广的类群是灰褐类群、金色类群和青色类群,真菌分布有11个属。在不同植物配置下芽孢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组成、优势种的组合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We studied cryptogamic epiphytes in a river valley in northern Belgium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eterminants on epiphyte diversity. The study was done on ecotope level. In practice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historical variables (forest history, tree age) and ecological indicator values of the epiphytes were used as explaining variables.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linked with ecological indicator values by means of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reby correlations between indicator values and epiphyte diversity were calculated in a qualitative as well as in a quantitative sense.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for epiphyte diversity. Cryptogamic epiphyte diversity of old forests proved to be low, contradicting the ‘ecological continuity’ hypothesis, while forests or shrubs with a high quantity of young trees were most suitable for epiphytes. These woodlands have a short forest history and are situated on alluvial soils in the centre of the valley, on former pastures. Main reasons for a high diversity in the young forests are elevated (air) humidity levels as well as the prominent presence of (several types of) wet broad-leaved forests, causing a high (micro)habitat diversity and diverse site conditions. As also structural aspects are important for the α-diversity of cryptogamic epiphytes, right actio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树龄的刺槐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细菌随树龄的变化不显著,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随树龄的变化显著;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极为显著;细菌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符合QuadraticsRatio模型,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则随土壤深度呈现指数衰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李雪峤  吴凤芝 《土壤通报》2011,(6):1364-1370
实验以耐盐的津绿5号和盐敏感的津优1号黄瓜品种为试材,以NaCl(585 mg kg-1)为盐胁迫条件,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苯丙烯酸(0、25、50、200 mg kg-1)对黄瓜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降低了黄瓜幼苗土壤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而对镰孢菌数量有促进作用,并降低了黄瓜产量。低浓度的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土壤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对镰孢菌有抑制作用,对盐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对黄瓜产量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苯丙烯酸(200 mg kg-1)则相反,进一步加重了盐害的胁迫程度,抑制了黄瓜产量。盐胁迫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镰孢菌数量的影响强度大于苯丙烯酸,而苯丙烯酸对细菌群落DGGE条带数和黄瓜产量的影响强度大于盐分胁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金沙江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的林分截流、渗透性能、持水能力及径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林分的层次不同,持水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乔木层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层是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本层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阔叶林>针叶林;枯枝落叶层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2)渗透系数以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较强,针叶林和灌木林较差.(3)地表径流的径流深、径流系数及泥沙量均以余甘子灌木林最高,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总体上是针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阔叶林地表径流和泥沙量均很小,基本上没有侵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选择台兰河上游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雪岭云杉林、灌木林、草地植被,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3个层次及综合性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云杉林林冠截留能力优于灌木林,穿透降雨量及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均大于灌木林。除草地外,各样地枯枝落叶未分解层平均厚度均大于半分解层,云杉林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和蓄积量明显大于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枯枝落叶半分解层的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均高于未分解层,云杉林枯枝落叶层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均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和云杉林的枯枝落叶未分解层有效拦蓄量均高于半分解层。不同植被类型平均土壤容重大小表现为草地灌木林云杉林,土壤孔隙度的平均值大小则与之相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自然含水率、饱和含水量及非毛管持水量均表现为云杉林灌木林草地,而不同植被类型30cm深土层的蓄水能力变化则存在差异。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在181.06~237.63mm,综合、有效水源涵养能力均表现为云杉林灌木林草地,其中土壤层的涵养贡献率最大,总有效蓄水量远小于总持水量。综上所述,台兰河上游云杉林和灌木林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能力,放牧强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尤其是生境脆弱的草地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重庆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影响地表径流系数因素的主次关系,利用灰色理论对重庆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的草本层盖度、枯落物厚度、灌木层盖度和郁闭度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进行了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植被状况参数对地表径流系数影响的大小顺序是:草本层盖度(0.7720)〉枯落物厚度(O.7445)〉灌木层盖度(0.6661)〉郁闭度(0.6142);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状况对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状况对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大,其灰关联度分别为0.6346和0.6185.而楠竹林对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最小,其灰关联度为0.5000。灰色关联法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具有良好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