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88个监测站点,在2009,2010,2012年对河流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等9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河流水质的时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选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和总磷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地区主要河流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水质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非汛期总氮和氨氮为主要污染物,汛期总磷和总氮为主要污染物,非汛期的水质状况较汛期好,说明非点源是造成其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中,小汤河上游、太子河南支、太子河北支所有点位的水质评价结果均为最好。所有站点中,海城河的支流(五道里河、运梁河、南沙河下游)区域的水质最差,达到劣Ⅴ类水质,且出现黑臭现象。研究结果对指导浑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污染分担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内梅罗指数法统计分析大凌河2016—2020年285组水质监测数据及其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治水污染问题识别分析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6—2020年大凌河水质逐年改善,其内梅罗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氨氮对河流水质变化的贡献率不断减小,2020年减小到24.1%,明显低于其它污染因子;以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总磷和氨氮4个因子评价河流水质具有较强操作性,加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改善水源生态补给状况是实现大凌河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水质标识指数对秃尾河流域的不同监测断面和历年来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秃尾河流域的1#—7#断面的水质基本处于尚清洁状态,8#—9#断面的水质处于轻污染状态;秃尾河不同断面的综合水质级别均达到水功能区的规划类标准;历年来上游的水质处于尚清洁状态;下游的水质达到中度污染状态。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秃尾河不同断面的综合水质级别均达到水功能区的规划类标准;历年来秃尾河上下游的综合水质级别标准均高于水功能区的规划类标准。对秃尾河的水质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漕桥河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污染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漕桥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浜密布,是典型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该文通过对流域内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物特征进行了源解析,得出如下规律: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总氮(TN)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业和干湿沉降;NH4-N来源于干湿沉降、农业种植业、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总磷(TP)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城镇生活污染。4个常规监测断面水质污染指标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河网地区水质可达到国标Ⅳ类水质标准,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为劣Ⅴ类;来自武宜运河的客水主要影响上游地区水质,来自太滆运河的客水主要影响下游地区水质。37条主要河浜的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结果为:总氮(TN)对漕桥河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NH4-N。该研究对于漕桥河流域河网水利整治与水环境生态修复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中国南方河网地区的水利整治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0~2004年黄河白银段水质监测数据,对黄河白银段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由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知,除总大肠菌群、COD和总磷(TP)超标外,所选指标均不超标。由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知,黄河白银段水质污染较重,从时间变化分析看,丰水期污染严重,平水期和枯水期污染重;从空间变化分析看,青城桥和靖远桥断面水质污染严重,五佛寺断面水质污染重,并且综合污染指数值呈现沿程降低的趋势。由污染物分担率分析知,黄河白银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COD和总磷(TP),水体中受面源影响较大的污染物累计分担率达88.08%,受点源影响较大的污染物累计分担率达11.92%。最后,根据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千岛湖水质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千岛湖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近10年来千岛湖多数监测项目和各断面污染指数都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全湖综合水质趋好,表明千岛湖总体水质的变化正处于相对低的风险状态之中。各断面水污染综合指数的对比分析显示,代表千岛湖主要来水水质的街口、航头岛和百亩畈3个断面分列前三,河流污染物的输入是千岛湖水质下降的主要风险来源,其中街口指标显著高于其他断面,是污染输入强度最大的来源。各监测项目污染指数的对比分析表明总N是影响近期千岛湖水质的首要因子。趋势分析表明,除街口和西园码头外其他各断面负荷比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各监测项目综合污染指数分担率的分析表明,总N、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排在前列,3项分担率之和占全湖的71%,其中总N接近49%,显著高于其他项目。趋势分析中总N分担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其他项目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大肠杆菌的变化趋势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门楼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评价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2004年门楼水库相关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的基础上,以叶绿素a(Chl a)、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SD)等表征富营养化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门楼水库富营养化进行了现状评价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整个门楼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总氮的污染分担率达39.2%,从而得出总氮是引起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而面源污染是造成水库总氮超标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门楼水库富营养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黄土高原马莲河干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水质污染状况及成因,为该流域内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黄土高原马莲河干流2016—2021年甘肃省庆阳市境内5个断面水质逐月监测数据,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利用线性趋势法对水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①2016—2021年庆阳市境内马莲河水质整体较差,属于Ⅴ类水范畴,综合污染指数较高,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氟化物及六价铬,下游水质优于上游。②庆阳市境内马莲河干流水质季节变化特征显著,综合表现为夏、秋季优于春、冬季。具体表现为秋季最优,冬季最差。[结论] 2016年以来,庆阳市境内马莲河水质趋势稳定向好,尤其是2017年以后,向好趋势表现明显;受入境水质及流域地质条件影响,马莲河水污染治理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属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弱,受多条河流入海影响,污染日趋加重,通过大沽河的径流量、输沙量和溶解污染物占到胶州湾入海河流的首位。根据区域特征,于2009年2、5、8、11月对大沽河湿地4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Pb、Cd、Hg、As、有机碳、粒度进行测定,探讨了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与总有机碳、粒度的关系,利用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大沽河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低,大部分测站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含量8月份最高、2月份次之、5月份最低。Pb、Hg、As 3种重金属含量在2月份最高。Cu、Pb、Zn和Cd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Hg与As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除Cd和As外的4种重金属与沉积物粘土、有机碳含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性。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属于低污染水平,污染程度依次为Hg〉Cd〉Pb〉Cu〉As〉Zn。大沽河河口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风险程度依次为Hg〉Cd〉Pb〉Cu〉As〉Zn。  相似文献   

10.
巢湖典型支流柘皋河水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沿河实地调查和在河流出口断面的月取样监测,探讨巢湖典型支流柘皋河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柘皋河上游河段水质较好,属于Ⅱ~Ⅲ类水质,但也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营养盐主要来自附近农田;中部柘皋镇段污染严重,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达到重度富营养化水平,该河段及其下游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影响,污染主要来源为柘皋镇未处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中下游支流及下游河段水质属于Ⅲ~Ⅴ类,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水质既受上游影响,也与下游农业、生活和河道内污染来源有关。柘皋河河口处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硝态氮冬春季高于夏季,而总磷则相反,即夏季高于冬春季。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重要的限制性元素,在夏季普遍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柘皋河污染来源是混合型的,且有累积性特征,应采取综合手段对其污染进行防治,才能逐渐恢复柘皋河生态和环境功能,并减少污染物向巢湖的输送。  相似文献   

11.
海河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海河流域为例,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由于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存在一定缺陷,故选择两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水质评价,并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对应分析法,将采样点与变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最后使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海河流域水质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将基于改进AHP法权重的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对应分析法联用可以全面认识流域水质状况,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2)海河流域污染来源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活污水污染。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在渭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价渭河水环境质量状况,将改进算法的BP神经网络引入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领域,采用渭河2010年(9月7日至10月11日)水质指标监测数据,构建了渭河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3个水质监测项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对渭河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环境保护部公布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通用性和实用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评价因子与水质等级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评价方法简便可靠,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二次现代化理论,通过分析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规律和特征,提出农村水利一次、二次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村水利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以基础设施为主,包括了旱涝保收面积、工程配套维护水平、农村饮水保障程度、减灾实际达标水平4个指标。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以质量效益和良治为主,共17个指标。以定量分析为主,对中国各省农村水利一次、二次现代化的水平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水利一次现代化水平随经济一次现代化水平增长而增长,但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现代化发展,如广东、天津、北京、上海经济一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84.0、94.0、95.0、97.0,农村水利一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74.4、85.0、88.0、96.5。经济发达省市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落后于国家经济二次现代化,如北京、上海、天津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47.5、51.3、45.2,经济二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78.0、69.0、57.0。除经济发达省市北京、上海、天津外,其余省份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指数比经济二次现代化指数要高一些,路径有所偏离,发展趋势出现了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高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的过分消耗和环境污染,以致破坏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整个发展趋势尚未有效遏制。中国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道路的偏离,提醒人们要及时转变观念、实行与新型工业化相应的水利现代化道路,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效益,进行制度创新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4.
汾河上游流域沿程典型水样点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25年来汾河上游流域的水环境变化是否影响太原居民正常供水,以确保该流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汾河上游流域1985—2010年水质资料和5个水样点(汾河头马营、宁化、东寨、河岔、汾河水库)的水样,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据水质评价标准,确定水质类别)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流域沿程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汾河上游水质在2002年前后变化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水质类型普遍升高,大多从Ⅱ、Ⅲ类水上升为Ⅳ类以上水质。宁化到河岔间超Ⅲ类水的比例增大,汾河水库水质类型变化不很明显,基本处于Ⅱ、Ⅲ类水质。这主要是由于上游炼焦、洗煤废水排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氨氮上升,导致水质类型发生年际变化。2)汾河上游水质污染指标中,高锰酸钾和氨氮沿程都呈上升趋势,说明沿程水域中亚硝酸盐过高,水环境不适合水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导致水质恶化。3)汾河上游流域水质综合情况是有机污染物浓度和种类发生了变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硬度日趋增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流域用水量增加和污染物处理不当,导致污染严重。整体来看,汾河上游水质在不断恶化,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汾河上游流域水环境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评价和预测是水资源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苍溪县工业园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单项标准污染指数法对跌马桥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并采用完全混合模型和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排污口下游的地表水进行预测;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以期为制定水环境宏观决策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陕西省南部凤凰镇地下水水质,为该古镇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凤凰镇2015年10月枯水期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总硬度和硫酸盐等11个水质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综合指标评价法、常规及修正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对各种评判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进行了全面介绍。结果显示,5种方法评价的水质类型有一定的出入,但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常规、修正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和糊综合评判法在凤凰镇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更能准确评价凤凰镇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BP神经网络的黑河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究黑河流域富营养状态,为黑河流域水体污染综合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叶绿素a(Chl.a)、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_)、透明度(SD)作为评价因子,使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BP神经网络对黑河流域的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黑河富营养化状况主要以中营养级为主,其中野牛沟和张掖湿地的营养指数接近轻度富营养程度,东居延海处于重度富营养化,尤其是总氮指数很高,应该及时进行治理和保护。[结论]相对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BP神经网络对黑河流域的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结果,较为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川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从地下水的资源属性角度出发客观评价流域地下水水质状况,为区域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9年北川河流域水文地质水资源调查所获取的189组地下水化学数据分析流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和来源。依据地下水富水性分级对单个样品点的水质类型赋予不同的系数,构建基于地下水富水性分级的区域水质评价方法。[结果]北川河流域地下水化学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化。上游丘陵山区和河谷平原区广泛分布HCO3~-型淡水,向下游逐渐出现SO42-,Cl~-类型的微咸水、咸水以及指示人类活动影响的HCO3·Cl-Na型淡水;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溶解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来源具有控制作用,局部区域因蒸发浓缩而富集;Al,Fe,Th等天然背景元素是造成流域地下水水质超标的主要指标,Pb,CCl4、NO3~-等典型污染组分在工业区和人口集中区地下水中超标更加明显,在人为污染及天然高背景双因素驱动下河谷区地下水质更加复杂;基于采样点数量统计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磷指数模型的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田面源磷流失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识别农田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影响因子是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该研究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磷指数模型,选取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施用量作为源因子,以土壤侵蚀模数、年径流深、农田和水体间归一化距离指数作为迁移因子,结合GIS技术评估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风险,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田磷流失风险指数与各影响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效磷、磷肥施用量、土壤侵蚀模数、年径流深及归一化距离指数处于中-低、中-高、极低、中-高和高级别风险等级的区域面积占比最高,分别占农田总面积的66.5%、61.1%、99.0%、54.2%和64.8%;2)影响农田磷流失的关键因子为迁移因子,其中关键的迁移因子为年径流深及归一化距离指数;3)源因子与迁移因子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性质(包括土壤质地及有机碳含量等)与源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迁移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关键源区位于黄河北岸的山东省和河北省东南部的平原农耕区、海河流域西北部的山区地带。该研究结果对流域尺度上农田磷流失研究的方法创新有所裨益,可为海河流域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曼  张晓  刘大同  江伟  高德荣  张勇 《核农学报》2021,35(9):1979-1986
为了确定评价弱筋小麦品质的核心指标,建立弱筋小麦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麦区推广的9个弱筋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进行4年种植试验,测定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和溶剂保持力(SRC)等面粉理化指标,粉质仪和吹泡仪等面团流变学特性参数并制作曲奇饼干测试饼干直径、厚度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弱筋小麦多数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其中蛋白质含量、硬度、沉淀值、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吹泡仪参数、粉质仪弱化度以及曲奇饼干直径、厚度均表现为基因效应大于环境效应;弱筋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粉质仪吸水率、粉质仪形成时间、粉质仪稳定时间、粉质仪粉质质量指数在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弱筋小麦的硬度、面筋指数、水SRC、碳酸钠SRC、吹泡仪弹性(P值)、吹泡仪弹性/延伸性(P/L值)、粉质仪弱化度在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指标与曲奇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弱筋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优质弱筋小麦品质评价标准推荐为:硬度≤25,面筋指数≥80%,水SRC≤60%,碳酸钠SRC≤75%,吹泡仪P值≤40 mm、延伸性(L值)≥95 mm、P/L值≤0.45,75≤弱化度≤95。对连续种植4年的不同弱筋小麦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扬麦13、扬麦9号、扬麦19为优质弱筋小麦。本研究结果为弱筋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