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梯田起垄覆膜微集流耕作措施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梯田上,采用地膜覆盖微集流雨水耕作措施,通过对其土壤水分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极干旱年份,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的层次为0cm ̄100cm土层,100cm ̄200cm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分较少。地膜覆盖在极干旱年份可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梯田地玉米最佳栽培模式为:起垄覆膜单行以3.0万株/hm^2,起垄覆膜双行以4.2万株/hm^2 ̄4.8万株/hm^2栽培,其土壤供水能力强,水分  相似文献   

2.
基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保墒措施对沙拐枣林地土壤水分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墒措施对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的影响明显,虽然灌溉初期处理间差异不大,但在灌溉周期末差异较大;覆膜、覆沙、蒸发抑制剂(Guilspare(R))分别提高了0-20 cm,30-60 cm和20-40 cm的土壤含水量.(2)保墒措施对灌溉周期内沙拐枣清晨水势和午后水势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清晨水势大小顺序为:地膜>覆沙>蒸发抑制剂>对照(CK);蒸发抑制剂处理的午后水势却大于地膜.(3)与对照相比,保墒措施下沙拐枣的水分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地膜和覆沙处理下沙拐枣生长状况较好,蒸发抑制剂处理的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的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在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不同耕作方式间玉米根系性状存在差异,翻耕覆膜根系生长状况好于其它耕作方式。三种耕作方式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低-高-低的倒"V"字型变化,这种规律性变化与根系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灌溉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刺槐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林地水分生态环境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刺槐应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但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地和沟坡地可营造部分用材林,以解决当地木林短缺的矛盾;同时,应加强林地的管理,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土壤性状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广云  聂燕 《土壤》1998,30(2):80-83
利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资料,在单因子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当地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建立了土壤性状-林木生长模型,从而为当地的适地适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柠条林蒸腾状况与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根据1989年观测资料,对柠条的蒸腾状况及其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规律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柠条的平均蒸腾强度为0.1589g/g·h,蒸腾耗水量占同期降雨量的49.1%,柠条蒸腾强度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很密切,而与气温季节变化,相对湿度日变化和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依存关系均不明显。结果还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可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三个层次。活跃层的深浅随降雨量的多少而变化,次活跃层明显浅于对照荒地土壤水分次活跃层。在降雨量少而均匀分布的特有年份中,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动态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干湿季难以划分。  相似文献   

7.
根据在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观测资料,对5~7龄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及其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为提高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率,改善其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 棘根系吸水范围可达2m土层以下,在0~2m土层内沙棘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点:随着土层深度的不断加深,土壤含水量呈减小的趋势,在30~50cm和80~100cm土层分别出现土壤分水强烈吸收层;(2)沙棘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  相似文献   

8.
集水技术与林木生长的土壤水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多种集水技术条件下的降雨径流观测资料和林地不同空间位置上定期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在半干旱黄土地区集水造林技术与土壤水环境的关系,林木对水分的利用状况及林地水量平衡。结果表明:集水技术不仅改善了土壤水环境,而且提高了林木对降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质地土壤对烤烟地上部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质地土壤的烤烟叶片品质有差异,探明造成这种烟叶品质差异的烤烟地上部生长动态,可以为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烤烟栽培措施的提出和完善提供依据。2012年选取不同质地土壤:砂质壤土、粉砂质黏土和壤土,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砂质壤土处理的烤烟株高较大、茎围较小,地上部干重较小,地上部干重和叶片淀粉积累速率较低但积累时间长,叶片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色素降解速率较低;壤土处理的地上部干重和叶片淀粉含量较高,干重积累速率较高而淀粉积累速率在生长前期较高;粉砂质黏土处理在生长初期叶片色素含量较高,但色素降解速率也高,成熟期叶片色素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砂质壤土处理烤烟叶片的品质最好,粉砂质黏土烤烟叶片的品质不佳。烤烟在株高不超过120 cm,茎围不超过12 cm的前提下,地上部干重和叶片淀粉积累速率较低但积累时间较长,同时叶片色素含量在成熟期稍高有利于优质烤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运用对比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进展演替系列4个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土壤肥力、林木生长以及土壤肥力与主要树种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分演替进展,林分中针叶树种(红松、云杉和冷杉)树高、胸径、蓄积量增加,白桦、山杨等阔叶树种蓄积量则不断减小;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土壤渗透性、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表层(0—10cm)土壤pH值逐渐减小。红松阔叶混交林各演替阶段土壤密度、pH值与林木树高、胸径呈负相关;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均与林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呈正相关。相关性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证明。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和硝态氮是影响林木生长和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排序为原始林〉稳定阶段〉发展阶段〉形成阶段。土壤肥力向着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土区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入渗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西黄土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黄土区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尤其是立地、坡度、植被)对于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对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野外入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在开始时渗透率最大,继之随时间而降低;林地累计入渗量明显高于其它用地。此外,林地的土壤入渗速率为最优,道路路面为最小。研究表明Philip方程能够很好地对当地土壤入渗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2.
京郊地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状况与产草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京郊地区种植的苜蓿进行试验研究表明:伏秋降水对冬前土壤水分有明显补偿作用,根据这一特征,应适时将有限的自然降水拦蓄到土壤中,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10种苜蓿一年的干草产量比较,发现中苜一号和根选苜蓿这两个品种表现较优秀,获得的干草产量较高,可望在京郊地区继续试验,以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京郊地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状况与产草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京郊地区种植的苜蓿进行试验研究表明:伏秋降水对冬前土壤水分有明显补偿作用,根据这一特征,应适时将有限的自然降水拦蓄到土壤中,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10种苜蓿一年的干草产量比较,发现中苜一号和根选苜蓿这两个品种表现较优秀,获得的干草产量较高,可望在京郊地区继续试验,以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王雯  张雄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4):213-217,222
[目的]揭示膜下滴灌(MG)、露地滴灌(DG)、沟灌(GA)、交替隔沟灌(JG)、漫灌(CK)5种灌溉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榆林沙区的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2014年田间试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结果](1)MG处理的春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其他灌溉方式。在各生育期,MG处理的春玉米株高、茎粗和叶片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高于DG,GA和JG,且显著高于CK(p0.05);(2)在整个生育期,MG处理的春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灌溉方式,且显著高于CK(p0.05);(3)MG处理的春玉米增产节水效果显著,其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同其他4种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是榆林沙区玉米生产中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与土壤水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离心机法及定水头法分别测定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该地区植被措施下土壤的水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水平达极显著。参数a的大小与不同植被有一定的关系,且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苜蓿>沙棘>天然草>杏树>柠条>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天然草与苜蓿最高,农田最低,沙棘、柠条等灌木林地居中。在同一吸力范围内,苜蓿的含水量最高,沙棘次之,天然草、柠条及杏树含水量基本相同,农田最低。在低吸力段土壤平均含水量为苜蓿>沙棘>农田>天然草>杏树>柠条,但除苜蓿及沙棘外,农田、天然草、杏树及柠条差异不大。在中吸力阶段,平均土壤含水量苜蓿>天然草>杏树,且苜蓿相对较高,随着土壤吸力的增大,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缩小。凋萎含水量除苜蓿最大,其次为沙棘和天然草,柠条、杏树次之,农田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土壤结构较差的问题,采用一维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有机物料(生物有机肥、粉碎秸秆、50%粉碎秸秆+50%生物有机肥、尿素、对照)对治沟造地土壤湿润锋推移、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土壤水分蒸发特征的影响,并采用Green-Ampt模型、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拟合分析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粉碎秸秆与有机肥均降低了土壤水分移动速率,增强了土壤持水能力;粉碎秸秆同时降低了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对照相比减小了17.65%;(2)湿润锋推进深度与累积入渗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3种入渗模型拟合发现,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符合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土壤入渗率和时间的动态关系;(3)土壤水分蒸发过程中,添加粉碎秸秆具有阻截和蓄积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埋点源滴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理论,建立了地埋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针对地埋点源入渗的特点,采用了可动的边界条件,加快了有限差分法对模型求解速度。应用模型分析了地埋点源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规律,由此对地埋点源滴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野外大田试验,定量分析了7.1和1.9mm不同降水脉动下3d内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含水率与时间呈指函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0.938 1~0.987 3,土壤含水率增加量表现为: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降水脉动为7.1mm时,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在降水后第3天土壤含水率比降水前分别增加了42.3%,27.4%和23.2%,平均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52.7%,45.5%和38.2%。降水脉动为1.9mm时,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了22.6%,21.7%和7.6%,平均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171.8%,156.4%,110.3%。两次降水土壤平均含水率均表现为: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裸地。降水分别为7.1和1.9mm时,压砂地土壤含水率分别在降水后第7天和第5天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和裸地相比,压砂地显著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与氮肥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N肥对根系生长(根长、根重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拔节期和开花期无论水分条件如何,施N肥可增加其总根长、表层根长和根重并使根冠比下降;灌浆期施N肥可增加总根长和表层根长,但正常水分条件下N肥使根重和根冠比下降,而干旱条件下N肥对根重和根冠比则无影响.不同处理根冠比大小与N吸收和分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与氮肥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N肥对根系生长(根长、根重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拔节期和开花期无论水分条件如何。施N肥可增加其总根长、麦层根长和根重并使根冠比下降;灌浆期施N肥可增加总根长和表层根长,但正常水分条件下N肥使根重和根冠比下降,而干旱条件下N肥对根重和根冠比则无影响,不同处理根冠比大小与N吸收和分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