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8年4-11月,采用马氏网诱集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老港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防护林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运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对不同功能团亚群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昆虫15 599头,分属于3纲17目133科,其中姬蜂科Ichneumqnidae数量最多,为2 515头,占所有昆虫种群的16.12%;不同功能团节肢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寄生性昆虫亚群落>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敌亚群落。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该区域的天敌群落结构可能不如害虫亚群落稳定,因此,在日常养护中应注意对该区域天敌昆虫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枣园间种牧草对树上天敌功能团的影响及其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枣园间种牧草对树上天敌功能团的影响及其作用评价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枣园树上天敌功能团的多样性与优势度系数有明显(P<0.05)差异,枣园种草对树上天敌功能团的演替产生一定的作用,枣树不同发育阶段中,天敌功能团的群落参数随物候而改变;枣园种草对于受化学农药干扰的天敌功能团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有促进作用;根据Sn/Sp、Ei/Pi和ds/dm3种指数的大小,评价了枣园天敌功能团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发现种草园的天敌功能团对枣树害虫的控制能力要比未种草枣园强;相关性测定表明:天敌群落学的研究中可以用功能团替代物种.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对浙江省松阳县5种不同经营方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昆虫群落进行调查,收集了4 978号标本,隶属于19目,94科,207种。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林中种类最丰富的是鳞翅目,其次为鞘翅目,种类最少的是竹节虫目、缨翅目等;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夏季,相对丰度、多样性及优势集中性等指标均有所下降,高峰期都出现在每年的5月;从功能群看,植食性集团无论是种类或个体数都占有明显优势,其次是天敌集团,中性物种最少;植食性集团中昆虫种类多,但优势物种不突出;中性集团以蚊科和大蚊科为优势;天敌集团中以捕食性天敌(蜘蛛和捕食性昆虫)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木类型昆虫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多项群落特征参数和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毛白杨、国槐、枣树3种林木类型内昆虫群落的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林木类型内昆虫群落的组成结构、时间结构等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枣树林昆虫群落复杂程度最高,寄生性昆虫数量最大;毛白杨昆虫群落中害虫数量和捕食性天敌昆虫数量最多;国槐昆虫群落在时间过程中多样性指数波动最大。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理与常规防治枣园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 2 0 0 1年对山西太谷地区综合防治枣园与常规防治枣园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综合防治枣园中发现有 8个目、2 5个科、5 8个种和 5 0 0 9个天敌的个体数 ,而在常规防治枣园中发现有 8个目、18个科、2 7个种和 1911个天敌的个体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综合防治枣园天敌的科、种及个体数显著大于常规防治枣园 (P <0 0 5 )。枣园中天敌的优势种是枣盲蛇蛉、七星瓢虫、晋草蛉、桃小甲腹茧蜂和蚧金小蜂。在综合防治枣园中 ,主要天敌昆虫的优势度显著大于常规防治枣园 (P <0 0 5 )。天敌昆虫各群落的生态优势集中性在两区不同生育期基本上趋于一致 ,综合治理区主要类群的优势集中性几乎总是大于常规防治区 ;综合治理区天敌昆虫群落和捕食性亚群落的多样性与均匀度较常规防治区有明显 (P <0 0 5 )的提高 ;在综合治理区 ,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种类丰富度 ,在常规防治区 ,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既有种类丰富度 ,又有均匀度和个体数。  相似文献   

6.
捕食蝽是农林害虫天敌昆虫的重要类群之一。在蝽科Pentatomidae中,益蝽亚科Asop-inae的所有种类全是捕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种鳞翅目的害虫和一些叶甲科的害虫,对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具有经济意义。本文介绍益(?)亚科的五种捕食蝽: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黑益蝽P.gri-seus(Dallas)、海南蝽Cantheconidea concin-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为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给我国的农林业和园林绿化树种造成了严重危害。生物防治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同时对环境安全,是一种维持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无公害防治措施。该文对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了不同的生物防治措施具有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发展方向。捕食性天敌需在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研究;寄生性天敌应开展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及人工饲养等工作,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区的天敌资源,生产上大力推广白蛾周氏啮小蜂;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具有专一性及对环境和人畜安全,能够解决我国城区无公害防治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槐豆木虱发生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槐豆木虱的发生主要与温度、风、寄主、害虫、天敌以及生产活动关系尤为密切,在国槐上调查发现,槐豆木虱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5目8科17种及多种蜘蛛,其中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占其他瓢虫种群数量的80%以上,在自然状态下完全能够控制槐豆木虱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9.
枣树昆虫群落结构及其综合治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994~1996年的系统调查,在调查区,作者发现枣树害虫41种,分属于5目22科;天敌40种,分属于8目25科。用最优分割法将枣树昆虫群落按枣树的物候期分为休眠期、萌芽展叶期、开花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成熟期5个阶段。用主分量分析法分析了各阶段的群落特征及优势种,论述了各阶段害虫———天敌的种群变化特征。通过综合治理园与常规防治园的分析比较,综合治理园昆虫的总物种数比常规防治园增加04倍,天敌物种数增加15倍,益害比扩大1116倍,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提高112倍和067倍。从优势度指数比较得知,常规防治园是综合治理园的34倍。综合治理园不但控制了害虫,而且保护了天敌,提高了自然调控能力;常规防治园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大量杀伤了天敌,主要害虫会再猖獗,次要害虫如蚧类和螨类逐年上升,成为危害枣树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药剂涂干对苹果园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种害虫防治技术对苹果园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剂涂干防治园昆虫种类为24种,常规化学防治园为18种;常规化学防治园害虫的个体数量是涂干防治园的2.7倍;天敌的个体数量涂干防治园是常规化学防治园的2.6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以涂干防治园大于常规化学防治园;而优势度指数则是常规化学防治园大于涂干防治园。  相似文献   

11.
两种菊酯类农药对马尾松林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害虫的抗药性增加,次要害虫的爆发,对非目标生物的不良影响,农药残毒对环境的污染等等。但由于化防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灵活和经济等特点,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恰当应用农药,使它在害虫综合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于1989年4月-1990年4月,对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包括蜘蛛)化防前后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的抽样调查,旨在分析菊酯类农药对群落的影响程度,对如何评价菊酯类农药防治对昆虫群落的影响和指导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枣园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功能集团的空间时序动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太谷地区枣园不同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功能集团的空间时序动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五种生境类型的枣园中各功能集团在空间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枣园间作物(或杂草的有无)和用药与否对功能集团的空间分布结构影响不明显。在不同生态环境中,节肢动物群落各营养层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但在同一营养水平上分布是相关的,这种相关性揭示了中性昆虫在群落食物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综合防治既要保护和利用天敌,又要保护和利用中性昆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北省廊坊市平原耕作区的调查,系统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中昆虫群落结构、天敌种类、数量以及昆虫群落多样性.初步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昆虫群落和天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作为天敌类群鸟类对昆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昆虫群落结构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对天敌种类、数量影响很大.其中杨树纯林的昆虫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最高;枣与花生间作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4.
昆虫信息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体内产生、具有引诱昆虫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其人工合成化合物称为引诱剂。昆虫性引诱剂是一种无公害的杀虫剂,其特点是灵敏度高、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使用方便。利用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梨小食心虫(Garpholitha molest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等农林害虫的性引诱剂防治相应的害虫已获成功,并且防治效益好,成本低廉,证明应用昆虫性引诱剂监测和防治害虫很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薄壳山核桃和八角主要种植区进行这2种干果经济林主要害虫的天敌类群调查,共获得主要害虫寄生性天敌25种,捕食性天敌45种,对天敌类群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薄壳山核桃和八角林内主要害虫的天敌资源比较丰富,天敌的类群及数量与林木受病虫的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危害严重的种植园中,天敌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利用天敌资源控制主要害虫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槐豆木虱,是近年来临夏地区在国槐上严重发生的害虫之一。运用越冬成虫发生预测、历期法、物候法、有效基数预测法,预测预报下一虫态的发生期和虫口数量,提出了加强树体管理、调整树种结构、生物药剂防治、物理防治及保护和利用国槐上捕食性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相结合的多种防治措施,为更好地开展槐豆木虱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害虫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长维  李昆 《林业科学》2006,42(8):109-115
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人工林害虫可持续控制的需求出发,对利用物种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控制虫害的可能性、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害虫控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天然林与人工林在抑制虫害能力上的差别进行综述,分析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昆虫物种多样性对害虫控制的影响,认为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从植食性昆虫搜寻寄主植物,植物营养的差异对植食性昆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及种类组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中植食性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3个方面影响害虫的发生;要通过调节植物群落中昆虫物种的多样性影响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既要维护其天敌类群的稳定,也要使与害虫处于同一营养层次的其他植食性昆虫有足够的多样性,甚至也要保护和利用中性、中位及顶位昆虫.对人工林害虫的控制,可借鉴天然林自控虫害的原理,采用生态育林、封山育林及生物技术措施,逐步调整林分的结构,提高其物种多样性,增强林分自身的抗虫能力.  相似文献   

18.

The widespread use of pesticides along with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landscape has had undesirable effects on agroecosystems, such as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the associated ecosystem service biological control. How current production systems can be remodelled to allow for a re-establishment of biological pest control, while preserving productivity, is a major challenge. Here, we tested whether a combination of tools could augment or synergize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in apple (Malus domestica), comprised of a tortricid pest complex, a geometrid pest complex and the rosy apple aphid. The tools aimed at disrupting mating behaviour of multiple pest species (multispecies mating disruption, “Disrupt”, MMD), attracting natural enemies (a blend of herbivory-induced volatiles, “Attract”, A), or providing refuge and rewards for a diverse insect community (perennial flower strip, “Reward”, R) over a 3-year period. Suction samples were consistently richer in generalist predators but not in parasitoids when multiple tools including MMD?+?A?+?R or MMD?+?A were employed. In addition, lepidopteran pes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se plots than in MMD or MMD?+?R at the end of the 3-year experiment. This was, however, not reflected in survival of artificially established aphid colonies. Our data indicates that multiple, complementary tools can greatly enhance natural enemy level, but also that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is needed to fully realize the augmentatory or synergistic potential of complementary components and restore biological control as an ecosystem service of practical relev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