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西南热带、亚热带区土壤进行富铝化作用结果传统认识粘、板、酸、瘦是该区土壤低肥、低产的主要表现。通过研究结果,土壤呈酸性,有机质与吸磷系数呈负相关,而游离Fe2O3与吸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山地黄壤的长石风化,认为长石在土壤中的风化受气候因素和母质来源的双重影响,因而支配着它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两种母质发育的红黄壤中,各种长石的抗风化顺序是Na长石≥K长石>Ca长石。  相似文献   

4.
我国红黄壤的矿物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毅杰  罗家贤 《土壤》1993,25(3):123-128
本文对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红黄壤原生矿物和粘土矿物组成及其风化演变,作了系统和深入地论述。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西南红黄壤自然土与耕地磷素形态差异的研究发现:自然土全磷和铝磷、铁磷的含量极显著地低于耕地,钙磷、有机磷和难溶性磷自然土与耕地的差异不显著;自然土与耕地各形态磷占全磷的比率无明显差异,其中溶解度高,有效性大的钙磷低,而极难溶解的铁磷却占有较高的比例,有机磷含量高于紫色土;同时提出了西南红黄壤施用磷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云南,贵州,四川的黄壤,红壤的电化学特性研究指出:西南红壤,黄壤的可变净电荷零点pH,在3-4范围,是较低的。通过施石灰等措施提高土壤的PH而使土壤总负电荷量增加,这对淋溶作用强烈的西南红壤和黄壤的养分吸持,从而提高其保肥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又从永久和可变电荷分别发生量的研究得知:永久电荷只占总荷量的5%-40%,可变电荷占总电荷量的60%-95%的由此说明西南红黄壤具有极其明显的可  相似文献   

8.
徐盛荣 《土壤》1991,23(4):222-224
文章在总结我国利用红黄壤资源的成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红黄壤的轻矿物和重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家贤 《土壤学报》1990,27(4):385-391
本文研究了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山地黄壤中的轻、重矿物。轻矿物的主要成份是石英和长石,石英/长石的比率是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花岗岩发育的山地黄壤。重矿物的主要成份是各种含铁矿物及铁氧化物裹着的石英粒,此外还有少量的角闪石、锆石、云母和电气石等。锆石与土壤的风化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作为土壤风化演变过程的指示矿物是很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杨德湧  蒋梅茵 《土壤学报》1991,28(3):276-283
通过粘粒矿物的定量分析,研究了我国东部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黄壤的粘粒矿物组成。赤红壤、红壤和黄红壤的粘粒(<2μm)中高岭石含量分别为54%、42%和35%,这与该土壤的年均气温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r=0.998,n=3),然而这三个土壤粘粒的风化淋溶系数与年均气温呈良好的负相关(r=1.000,n=3)。黄壤与红壤的粘粒矿物组成有明显的差异,黄壤中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石和2:1型粘土矿物,而高岭石较少;红壤中三水铝石很少,在安徽的黄红壤中虽有不少非晶质氧化铝,但未见有三水铝石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和黄壤颗粒有机碳和碳黑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履勤  章明奎 《土壤通报》2006,37(4):662-665
颗粒有机碳和碳黑是土壤中两类性质不同的碳库,它们的数量可反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浙江省红壤和黄壤中这两类碳库有很大的变化,并与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联系。颗粒有机碳的数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林地>茶园>旱地;而碳黑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一般是:旱地、茶园>次生林地>原生林地。颗粒有机碳是土壤碳库的易变组分,易受利用方式改变而变化,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增加。相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碳黑数量与粘粒呈正比。土壤中>1 mm水稳定性团聚体与颗粒有机碳含量相关,而土壤<0.25 mm团聚体与碳黑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红黄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潜力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红黄壤区的发展潜力及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本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提出了以(1)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2)搞好合理布局,调整农业结构;(3)增加物,技投入,改良中低产田等为主要方法,发展农村经济,实现高效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地带性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国平  钱进 《土壤》1993,25(2):71-74
研究了黄棕壤、红壤、黄壤、暗黄棕壤4种地带性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与其生物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并且有一定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山地面积83.1万hm^2,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2.1%,且地跨中,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良,农村劳充充足,具有极优越的开发作用条件,如能善于开发,可获极丰厚的回报,对繁荣农村经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详细论述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山地土壤造林种果以取得预期的经济,生态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主要植烟黄壤氮素矿化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恒  王晶君  石俊雄 《土壤学报》2013,50(2):324-330
采用Stanford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研究了贵州省9个主要烤烟产区的943份植烟黄壤样品的氮素矿化势,并抽取典型代表样品93份测定了矿化率常数.结果表明,贵州省主要植烟黄壤的氮矿化速率常数平均为0.031 mg kg-1d-1,氮素矿化势平均为92.8 mg kg-1,变幅在10.2 ~280.5 mg kg-1.不同植烟区域氮素矿化势差异较大,安顺、毕节、贵阳、六盘水、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铜仁和遵义的土壤矿化势分别为103.5、90.6、71.0、116.2、91.1、89.0、79.6、84.6和99.6 mg kg-1.贵州省主要植烟黄壤的潜在供氮能力以中部地区较低,向四周辐射潜在供氮能力增强,六盘水和黔东南部分烟区潜在供氮能力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植烟黄壤潜在供氮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可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对植烟黄壤氮素矿化势进行初步估测.在宏观上把握贵州省主要植烟黄壤的潜在供氮能力,可以为贵州省烤烟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地黄壤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抗蚀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黄壤区不仅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产区之一,也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为阐明四川山地黄壤区土壤抗蚀性特征。该研究以山地黄壤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均表现出由小粒级团聚体逐渐形成大粒级团聚体的趋势,提高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Water-Stable Aggregate, WSAwet)、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 MWD)、团聚度(Aggregation Degree, AD)和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降低了结构体破坏率(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isruption, PAD)、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ean Weight Specific Surface Area, MWSSA)、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FD)和分散系数(Dispersion Coefficient, DC);2)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抗蚀指数(Soil Anti-erodibility Index, SAI),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抗蚀性由高到低为:成熟期、抽雄期、拔节期、苗期,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3)土壤抗蚀性与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和根系密度(Root Mass Density, RM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玉米生长可显著影响土壤抗蚀性。山地黄壤区坡耕地,种植玉米有利于增强土壤抗蚀性,有助于研究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西南黄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阐明长期施肥对西南地区黄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影响,探讨土壤可持续利用培肥模式,从1995年起采用10种施肥模式(CK、1/4 M+3/4 NPK、1/2 M+1/2 NPK、M、NPKM、NPK、NK、N、NP、PK)对贵阳市小河区玉米地黄壤进行处理,分析了各施肥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有机肥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总体呈增加趋势,而施化肥表现出下降趋势,无机肥配施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作用明显。不同施肥模式有机碳平衡变化很大,施有机肥,土壤有机碳平衡量均为正值,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也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不施肥和施用化肥处理的有机碳平衡量均为负值,各施氮处理(NPK、NK、N、NP)间有机碳平衡量差异不显著(p值为0.08),但与不施氮处理(PK)的有机碳平衡量存在差异显著(p0.01)。黄壤有机碳平衡量与系统总碳投入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995),维持黄壤有机碳平衡所需的最低碳投入量为每年2.57 t hm-2。施有机肥处理中,玉米产量与有机碳含量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2均大于0.6);而不施肥或施用化肥处理中,二者的相关性较差(R2均小于0.3)。以上结果说明,研究区黄壤中有机碳还没饱和,仍具一定的固碳潜力,施有机肥,尤其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壤2个点烤烟追肥15N积累、吸收比例、氮素利用率及15N在各器官分配。结果表明,烤烟于移栽后35d追肥,追肥15N积累于移栽后13周达到高峰,烟叶采收结束时(17周),追肥15N积累量分别为16.13和15.28kg/hm2,分别占烟株吸收总氮的16.95%~16.51%,追肥氮(15N)利用率为51.20%~61.73%,追肥中氮是烟株氮素重要来源之一,2个点追肥中15N在上部、中部、下部烟叶及茎+花中积累分别占吸收肥料总15N的32.30%~32.72%、32.68%~31.47%、17.65%~17.28%、27.22%~26.44%,60%以上追肥15N集中在中、上部烟叶。因此,烟株吸收追肥15N比例高、吸收时间拖后,追肥15N集中分布于中上部烟叶等均为黄壤烟区上部烟叶烟碱偏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