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早秈矮脚南特于1959年由广东引入浙江,经过试种示范推广,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63年全省种植115万亩,1964年发展到431万亩,约占早稻总面积的28%。矮脚南特品种具有秆矮,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性,一般亩产600—700斤,高的可达1,000斤。据嘉兴、绍兴、诸暨、余杭、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科学技术组 《中国农业科学》1966,7(2):23-27
一 早籼矮脚南特品种系广东省潮阳县农民育种家洪群英、洪春利二人在1956年于南特16号田内,单株选育而来。经试种繁殖,增产显著。1959年引入福建、浙江等省试种,表现良好。1961年开始,各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64年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共种植500多万亩。1965年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种植面积发展到1,100多万亩,其中浙江省种植达670万亩,蕭山、余杭等县双季早稻中70%左右种了矮脚南特。 相似文献
5.
今年柳州专区各县,组织社员群众和干部六千七百多人,分别到融安浮石公社、来宾合隆公社、象州礼教公社和大苗山新国公社,参观了广东潮汕技术能手的早稻高产样板田。这四个地方潮汕能手栽培的矮脚南特,都于六月底七月初收割,平均亩产都达到七八百斤,大大超过当地同品种的产量水平。通过参观,讨论,大家认为,当地栽培矮脚南特的技术,与潮汕能手的先进经验比较差距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我县今年推广八千一百一十一亩矮脚南特号,普遍获得增产,一般亩产在六百斤到八百斤,高的千斤以上,比其他早稻品种增产一到三成。根据我們調查和各地汇报,矮脚南特插到那里,那里增产。早稻一向高产的圩区白果公社双圩大队占圩生产队,今年插十亩三分,亩产平均高达一千零二十斤。天林公社金山大队胜利生产队,今年插十二亩三分,亩产九百五十六斤六两。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1966,(2)
1965年我省扩大推广单季晚粳农垦五十八共八十二万亩。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广大干部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紅旗,积极努力,普遍获得了大幅度增产,一般亩产七、八百斤,比当地品种增产三、五成,高的成倍增产。各地还出現了不少大面积的高产典型。例如,圩畈地区的蕪湖县保丰公社四千多亩,平均亩产八百斤左右。巢县环城公社岗岭大队六百八十五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其中三百三十亩亩产超千斤。江淮丘陵地区滁县滁东公社買郢大队六百三十七亩,平均亩产八百五十斤。寿县保义公社塘郢大队七百二十亩,平均亩产七百五十斤。皖南山区黟县际联公社中街生产队二十六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一十四斤。泾县百元公社叶村生产队二十八亩,平均亩产九百一十二斤;淮北平原地区的凤台县示范繁殖农場二十五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斤。丰产喜訊頻传,到处人心振奋,大大开闊了人們的眼界,解放了思想,原来对推广农垦五十八有“三怕”:一怕产量不高,二怕耗肥太多,三伯难掼难打。現在变成“三信”:一信农垦五十八确实高产,二信只要狠下功夫,低产能变高产,三信有了打稻机,脫粒并不难。称它是“增产稻”,是晚稻的“挂帅品种”,把扩大种植农垦五十八列为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湖北黄岡农校水稻高产研究组 《湖北农业科学》1965,(6)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9.
10.
淮阴矮脚早毛豆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毛豆新品种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994年配组 (抚顺 ) …日本青 日本白鸟↓1995年 (F1) (抚顺 ) …种植 8株↓1996年 (F2 ) (抚顺 ) …种植 2 0 0 0株↓1997年 (F3 ) (抚顺 ) …种植 9个株系↓1998年 (F4 ) (抚顺 ) …种植 4个株系↓1999年 (F5) (抚顺 ) …种植 3个株系 ,其中淮抚 5 736株系稳定且综合性状突出 ,小区折合产量 710kg 6 6 7m2 ,比对照 (台湾 2 92 )增产 10 .7%,熟 期早 5d。决选。↓2 0 0 0~ 2 0 0 1年 … 相似文献
11.
矮脚南特号是个早熟性良种,1958年引入我省,1962年起各地开始扩大试种,由于没有普遍掌握其栽培特性,增产表现不一致,因而1964年1月在全省水稻品种审定会议上,认为这个品种还缺乏系统而有力的增产数据,建议科研单位继续试验。实际上,矮脚南特号几年来在浙江省大面积推广之后,带来大幅度增产,当前已成为该省早稻“王牌”品种。我们一认为,对待这个品种,不是什么能否增产问题,而是如何掌握其丰产特性问题。因此,本所在1963年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矮脚南特号占首位的技术基础上,1964年进行了矮脚南特号丰产栽培试验,着重从苗、密、肥、水的联合反应中,探讨这个品种的生产潜力,以便为制订矮脚南特号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矮脚南特亩产千斤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我所在鄂城县新庙公社鷹山大队梁家湾生产队办了水稻高产样板田,种植早籼矮衔南特33.8亩(市亩,下同),平均单产933斤,其中亩产千斤以上的有19.63亩,平均单产达1,034斤。通过一年的生产实践,取得如下几点初步的经验和体会。 一、矮脚南特的高产特性 相似文献
15.
16.
杂交籼稻的育成和推广是我国70年代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我省从1975年试种后种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到1979年已达182万亩,遍及全省各地,一般每市增产100多斤,并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积累了大面积高产经验。同时安徽农学院和安徽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广西南部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季有一段低温干旱期,很适宜龙眼的生长发育。因此,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了果树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名、优水果,龙眼种植面积增加迅速,到1997年,全区龙眼种植面积已达22.4万公顷,然而近年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