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尔  钱小香 《热带林业》2011,39(4):34-35
利用木麻黄营造沿海沙地防护林,不仅符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而且也是保护和恢复全省海防林带生态工程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持续性发展木麻黄沿海防护林、苗木品种和造林技术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木麻黄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并对以后的造林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广东省海丰县木麻黄(Casurinaequisetifolia)在育苗,造林及幼林抚育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沿海林带木麻黄营林技术及造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 《广东林业科技》2011,27(4):76-78,80
文章阐述了木麻黄沿海林带改进营林技术措施,包括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并分析了造林成效。文章认为加快沿海基干林带的修复进程,提高建设质量,改进营林技术措施是关键。文章提出的改进营林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海滩盐土木麻黄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滩盐地造林不能用常规技术,只能采用适合盐碱地要的新技术,特别是开沟排水,高培土,浅挖穴的整地和就地培育容器苗最为关键,应普通推广与田林混种,造林季节提早在3月下旬-4月中旬为好。造林密度应适当偏密些(每公顷3825-4605株)但从郁闭到成林前应进行3-4次抚育间伐,改变只打枝不间伐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木麻黄沿海林带改进营林技术措施,包括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并分析了造林成效.文章认为加快沿海基干林带的修复进程,提高建设质量,改进营林技术措施是关键.文章提出的改进营林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黑龙江省已开采的沙金矿和脉金矿点达430多处,其中80%的金矿属沙金矿床,多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林区的山间谷地、河床沟系、河流故道。据1996年林业部的统计资料表明,黑龙江省黄金开采占用国有林地面积2731.90hm2。 沙金矿的开采,特别是在采掘作业过程中,严重破坏地表植被,不仅森林草地被砍光,而且污染地表水体。使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形成的肥沃土壤层损失殆尽,使森林、草地、良田变成沟壑纵横、沙石裸露、植被皆无、水土流失严重的不毛之地。因此,治理金矿废弃矿区,把被破坏的土地恢复成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海滩盐碱地造林不能用常规技术,只能采用适合盐碱地造林的新技术,特别是开沟排水、高培土、浅挖穴的整地和就地培育容器苗最为关键。应普通推广与田菁麻混种,造林季节提早在3月下旬~4月中旬为好。造林密度应适当偏密些(每公顷3825~4605株),但从郁闭到成林前应进行3~4次抚育间伐,改变只打枝不间伐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01等5个木麻黄不同无性系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01和601两无性系的抗青枯病性能极显著优于其他2个无性系和对照。建议使用701和601两抗青枯病无性系逐步改造我市沿海沙滩防护林带。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废弃矿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阐述了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体,造林绿化是治理、恢复和改善废弃矿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并提出造林绿化模式、方法和技术措施以及矿区及废弃矿造林绿化工程研究的初步构思。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90%。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海岸带风口困难立地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自1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要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福建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由于风沙和盐雾危害严重,导致木麻黄基干林带的营造十分困难。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抗风、耐盐型木麻黄无性系,在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进行5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试验。造林后当年12月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85.65%)最高,其次是粤8(74.80%),而平潭2号(69.72%)的成活率最低,但不同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后当年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平均地径、树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惠安1粤501粤8粤701平潭2,惠安1的平均地径(2.19cm)和树高(1.64m)均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而平潭2的平均地径(1.59cm)和树高(1.28m)均最小,平均地径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防护林不同造林密度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不同造林密度木麻黄防护林的抗风性及速生丰产特性为调查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木麻黄7种造林密度林分中,初植密度2500株/hm2的林分抗风能力和丰产性能最强,初植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最速生,抗风能力和丰产性第二。综合评价指标以造林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为最高,2500株/hm2的林分第二,建议滨海沙地木麻黄造林密度控制在1667~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抗虫品系无性繁殖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初步筛选的6个木麻黄高抗星天牛种源,6个生长良好的中抗优树子代,采用水培法无性繁殖育苗,1993年在惠安赤湖林场星天牛重灾区进行造林试验,5年研究结果表明:6个高抗种源无性繁殖子代完全保持了母本的抗虫性,受害率为0;优树子代龙4、平18、莆194年平均受害率在5%以下,抗性较强;莆20是所有参试品系中被害率最高,为10.86%,但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家系中选出10个优良单株,经苗期测定初步选出4个无性系在二代更新造林中应用试验,其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综合抗风力、生根率和干形等指标筛选出粤501和平18两个优良无性系可在全省沙质海岸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贫瘠、青枯病为害严重的立地,营造了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试验林,结果表明:混交林促进了木麻黄的生长,提高了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林分内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18.
云惟炳 《热带林业》2009,37(3):29-30
海南省岛东林场东坡作业区20世纪80年代初乱采滥挖钛矿现象普遍存在,开采钛矿之后,地表植被与土壤结构严重破坏,开采钛矿空地土壤过分松散,水土流失严重,肥分更加贫乏,且大部分采钛矿地都是光秃秃的。为了绿化钛矿采矿空地,改善沿海陆地生态环境,解决东坡作业区周围群众烧柴用材的困难及农林业建设。2004年3月岛东林场在东坡作业区采矿填复地进行营造厚荚相思技术研究,经过5年的观察,厚荚相思在采矿填复地上生长适应性强,5年生长平均树高13.8m,平均胸径14.2cm,平均单株材积0.1050m^3,每亩蓄积量12.516m^3,达到相思树示范林标准。  相似文献   

19.
沙荒风口造林用木麻黄抗逆无性系选育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6个木麻黄无性系并培育两年生大苗,在福建平潭县岚城镇上楼村沙荒风口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大苗造林后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生长情况显著优于普通木麻黄实生苗,所造林分具有生长快、郁闭早、林相整齐等特点。6个无性系中龙7、惠1、粤701表现最优,抗风力强,可作为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困难地造林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对困难地造林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对于提高造林存活率,稳步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