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建军 《贵州茶叶》2005,33(1):37-39
石阡县属黔东武陵山茶区,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品质优良。据陆羽《茶经》(成书于780年)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包括石阡。1948年《贵州通志》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2.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张谦德《茶经》中曾有“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常州之阳羡、湖洲之顾诸绿笋……其名皆著,品第之,则虎丘最上,阳羡真(山介)、蒙顶石花次之,又其次则姑胥天池、顾渚紫笋、碧涧明月之类是也”。可知姑胥天池  相似文献   

3.
凡是到过《青凉世界》莫干山的游客,无不被“竹胜”,“云胜”,“水胜”的三胜风光所陶醉,境内有“清、静、凉、绿”的四大特色,翠竹连绵、云雾变幻、泉水叮咚。请君在“冷泉茶室”把盅啜茗,黄芽茶的清香甘醇使你领略到“茶胜”。莫干山海拔七百多米,山高气寒,常年云雾迷漫、落叶成堆、肥土干倾,是栽培名茶理想之地。相传东汉末期,就有僧侣荷锄提罐上山种茶。南朝时,“莫干黄芽”茶曾作贡品,专供封建王朝大官享受。唐代,我国第一个茶叶大师陆羽所撰《茶经》云:“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安吉、武康两地……”(武康县一九五八年并入德清县)。明代释圆信居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国内发现利用茶叶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760—770年间,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即载有“黔中生思州、播州、贵州、夷州……。其思、播、贵、夷往往得知。其味极佳”。现省内各少数民族关于茶叶的一些方言还与我国唐代以前的多种茶义汉字的音韵相似,有的还保留着较为原始利用茶叶的方式。贵定县农业局宫光华同志,于1981年还在昌明区岩下公社海拔1960米的铁锁岩半山腰地带,发现了数株野生古茶树,其中最大根  相似文献   

5.
从产茶大县向产茶强县的跨越——歙县茶叶经济崛起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无奈的辉煌歙县产茶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a。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歙州列入浙西茶区。悠久的产茶历史创造了众多驰名中外的名优品牌,声誉很高的“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银钩”、  相似文献   

6.
白天人 《贵州茶叶》2006,34(3):17-19
茶叶是湄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宗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大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1939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对茶树栽培、育种、制茶、  相似文献   

7.
幽幽清香,甘甜润口,是“黄金”茶的特点。据《中国树木志》记栽,“黄金”茶系蜡梅科植物。学名为柳叶蜡梅,非常绿灌木,产于浙江省开化境内海拔800m高处。“黄金”茶具有清热解暑、健胃消食、治腹胀痛,同时还有除脂减肥、养颜排毒之功效。相传唐末年间,黄巢起义军转战浙西,当义军来到开化境内时,由于时正炎炎夏日,再加之连日酣战,义军官兵多半中暑腹泻,一日,一名叫启匀的士兵下山购粮,当行至半山腰时,一阵昏晕,便一头栽倒在路边。后被当地一老伯抬至家中,喂其“黄金”茶水,得以苏醒获救,其后,当地山民又将此“黄金”…  相似文献   

8.
“天池(艹名)毫”是苏州的地方历史名茶,近年才被挖掘,开始恢复试制研究。“天池茶”首先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张谦德《茶经》中,“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五杂组》载:“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陈椽教授为查证其产地,特于一九八○年赴苏州讲学时专程去天池山作了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陆羽《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而且还引用了《神农食经》中的话:“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明在神农时代已有饮茶之事。从春秋时期秦统一四川后,饮茶开始在中原传播,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秦人取蜀后,开始有茗饮之事。”汉末,三国至魏晋,饮茶之风逐渐盛行,连帝王贵族都以茶待客,西晋陈寿著《三国志》记载:“孙皓……密赐茶以当酒。”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更为普及,《茶经》问世,使天下皆知饮茶,  相似文献   

10.
朱自振  瞪科 《茶业通报》2000,22(1):46-48
中国古代茶书,也即中国古代茶学或传统茶学专著。我国饮茶、业茶的历史悠远,但茶之形成为学,出现茶的专著,则是迟至唐朝中期陆羽撰写《茶经》一书为始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指出:“季疵始为经三卷”。季疵是陆羽的字,“经”指《茶经》,意“陆羽首先写《茶经》三卷”。这里的“始”是指茶的著作而言的。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讲得更清楚。他说茶之见于史,是魏晋以后的事,而后来大家提到茶叶,都说是源于陆羽,“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这也即是说,茶之有书,由零星的经验、知识,集中提高上升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江南茶区中单产较高的地区,也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名茶区之一。先后有虎丘茶、水月茶、天池茶、碧螺春等名茶;尚有明初从灵岩山传到日本福岗县八女市郊黑木町的“八女茶”等。其中虎丘茶的品质最好,被明·屠隆《茶笼》评为:“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明·文震享《长物志》转用了这一评价;明·张谦德《茶经》则认为“品第之,虎丘最上”;明·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从比较中肯定了虎丘茶的品质;“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1980年第五期发表的《乌龙茶名考》一文,其中说:“在十一世纪北宋时代,刘(?)的《龙云集》曾说明乌龙茶是指产地而言的。‘……今日策茶者取郝源为上,至于日德、实峰、闵坑、双港、乌龙、雁荡、顽渚、双井、鸦山、狱麓、天枯之产,虽雀舌枪旗者品中胜绝,殆不得与郝源并驾而驰也。’郝源是在福建建瓯所在地,而其中所指的乌龙,是在何处?值得考查。”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认为《龙云集》中所指乌龙并非是今日所考的乌龙茶。查福建建瓯有壑源,是否同音异字。《中国地名大字典》,郝源未能查到,只有郝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的回顾茶树品种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自然财富,也是育种工作者视为珍宝的物质基础,历来备受重视。唐代陆羽《茶经》以及在唐以前许多传说和唐宋诗词中都有记述。宋代的《东溪试茶录》(公元1041—1048年),是最早系统记叙茶树品种资源的著作,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宋沈括《梦溪笔谈》:“建茶皆乔木”,梅尧臣的“建溪茗株成大树,颇殊楚越所种茶”诗句,也描写了当时福建多乔木茶树与长江中下游的茶树有所不同。明  相似文献   

14.
茶书《煎茶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重视和加强对明清茶书的研究”,是茶史专家朱自振先生在搜集整理明清茶书以后,于《明清茶书综述》一文中发表的观点。目前,已经收录到的茶书,包括了现在还能辑有引文和仅存书目的佚书。其中,唐和五代16种,宋元47种,明清122种。确定属于明代撰写的茶书79种,清代撰写的茶书41种,余下4种为明末清初难以确定朝代的茶书。明清茶书,是传统茶书或传统茶学向近代茶书和近代茶学的产物。其历史发展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明清茶书存在一些问题,诸如:1.一书多名,一书几个作者,有的书名作者混乱;2.不著不述,专抄专辑,随便饣豆食丁成书;3.作…  相似文献   

15.
茶叶作为饮料,在我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初为祭品与药用,后为日常饮用,泡饮方法多变,因时因地而异。近再读陆羽《茶经》六之饮一章中记述:“饮有(牜甬)(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场、乃春、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何谓“庵茶”查《玉篇》“庵,半卧半起病也,亦作殗”。在此指夹生之意。就是将茶叶放在瓶缶中,用沸水冲泡,叫做“夹生茶”,似今日之泡饮方法。其后又述用葱姜等和茶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国内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省份之一,是茶树原产地边缘发展的古老茶区。各少数民族对茶的方言与我国唐代以前的多种茶义汉字的音韵相近似,至今仍保留着各民族较为原始的利用茶叶的技术。贵定县农业局宫关华,于一九八一年在昌明区岩下公社海拔1960米的铁锁岩半山腰地带,发现我省罕见的近千年野生古茶树数株,其中最大的根部直径有45厘米左右。早在公元760—770年间,唐朝陆羽《茶经》即载:“黔中生思州、播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茶叶诗词,具有五大特点: 一、源远流长:西晋文学家左思(约250~350年)便在他的《娇女诗》中写入了茶,“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该诗被茶神陆羽收集在他写的《茶经》之中,因此,《娇女诗》便成为祖国的第一首茶诗,距今已1700年。  相似文献   

18.
霍山黄芽茶中珍品,早在唐朝就很有名。李肇(713~824年间人)所写的《国史补》卷下中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盖霍山唐初曰盛唐县,属寿州,后改霍山县,划归六安,故所称寿州黄芽乃产自霍山。又据《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撰):“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二月诏寿州兵三千保其境内之茶园。”可见当时霍山茶园之广,其地位之重。  相似文献   

19.
青城雪芽     
一、青城名茶的历史青城山海拔二千多米。共有三十六峰。“纵横八百里,高七十二里。”古称:“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峰峦重叠,云雾时隐,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有一条清澈甘甜的味江河水潺潺而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这里种植茶树。据公元780年《茶经》记载:“蜀州青城县生丈人山,青城县有散茶。茶”。明代杨的沙坪茶歌中有“相如凡将名最的,谱之重见毛文锡……”的诗句。唐代陆羽还亲自品尝了青城茶。把青城茶与九陇茶并列前茅。  相似文献   

20.
《茶经》版本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茶叶科学家、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是我国现存版较多的农书之一,仅茶史专家们经常提到的就有三十一种之多。其中大致可分为“四库全书本”和“桑苧庐藏本”两大系统。“四库全书本”,是清代乾隆年间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时纂辑的《茶经》版本。属于“四库全书本”的《茶经》版本有十一种。它们分别被人们称为《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学津讨原本》、《格致丛书本》、《汪士贤刊本》、《明刊吕氏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