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黄瓜苗期抗寒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培育的白籽南瓜A1、A2、B1和B3嫁接黄瓜为试材,黑籽南瓜嫁接黄瓜为对照,对低温(5℃)胁迫48h内叶片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B1与对照在胁迫过程中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A2在低温胁迫0~24 h与对照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之后差异逐渐增大,当低温胁迫36和48 h时保护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A1和B3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显著。[结论]B1嫁接黄瓜与对照抗寒性无明显差异;A2嫁接黄瓜短时间(0~24 h)抗寒性与对照相近,之后不及对照;A1和B3嫁接黄瓜的抗寒性不及对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瓜幼苗弱光耐受性相关指标。[方法]以M22、M19-1、M14等18份弱光适应性不同的黄瓜品系为试材,利用光照培养箱控制光照强度,对照光强约为300μmol/(m2·s),弱光处理光强约为40μmol/(m2·s),研究黄瓜幼苗耐弱光指数、生长发育指标、光合特性及光合色素变化,并对黄瓜耐弱光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弱光处理后,黄瓜耐弱光品系如M22、M67的各指标变化不显著,弱光敏感品系M19-1的Chla/Chlb指标和不耐弱光品系M14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面积及真叶鲜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黄瓜幼苗的耐弱光指数与各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叶面积、真叶鲜重与耐弱光指数未达到显著相关外,其他均达到了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黄瓜耐弱光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彩色马蹄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彩色马蹄莲抗寒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彩色马蹄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3个彩色马蹄莲品种(M1、M5、M8)在自然条件和人控低温(光照14h,平均温度5℃)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7d的变化规律。[结果]从连续7d的变化情况看,3含彩色马蹄莲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3个彩色马蹄莲品种都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所受的低温伤害有所减轻,总体表现为M1最好,M5次之,M8最差。  相似文献   

4.
对9507、9508等13份不同的黄瓜材料低温处理7天,调查其抗寒指数及叶片中的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经相关分析表明,抗寒指数与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呈正相关,抗寒指数与自由水含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变化率和活跃吸收面积变化率呈负相关.在今后的抗寒性选育过程中,可以利用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这5个指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试验将9个耐低温性不同的黄瓜自交系放在低温下进行处理,对幼苗在低温下抗寒指数、叶片可溶性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507抗寒指数5级;9518的抗寒指数2级;其余材料的抗寒指数居中。经本实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可溶性糖变化率与黄瓜抗寒指数呈正相关~([1]),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其抗寒性强,可溶性糖含量低的其抗寒性则弱~([2])。所以,在品种选择时通过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提高抗寒性状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秋末迎春5号杨叶片生理指标变化,探讨叶片内各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不同时间点采集杨树一年生叶片,测定光合色素、可溶性糖、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随气温降低,叶片中光合色素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温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Car/Chl、Chla/Chlb比值上升,其中Car/Chl比值与温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黄酮和总酚含量均升高,前二者与温度变化呈强负相关,而总酚含量相关性不强.[结论]叶片中Car/Chl及Chla/Chlb比值的上升,可能是杨树叶片抗寒能力增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小麦野生近缘物种是小麦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库,可为小麦抗寒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以抗寒性较好的三芒山羊草、冰草和强冬性小麦品种M808为试材,以春小麦材料中国春为对照,研究了低温处理对小麦族物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所有材料相对电导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春上升最快,96h后达到90%,M808次之,而三芒山羊草和冰草相对较慢;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4h内变化不显著,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三芒山羊草和冰草上升趋势较为明显,72h时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脯氨酸含量较未胁迫时有很大幅度的提高,96h后达到25~30μgFW· g-1的范围,三芒山羊草和冰草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小麦材料;在相同的处理时间下,三芒山羊草和冰草的SOD活性也高于小麦材料;低温胁迫初期所有材料MDA含量迅速增加,24h后平缓上升,72h达到峰值,约90nmol· g-1,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低温胁迫初期有下降趋势,24h以后有所提高.综合分析发现三芒山羊草、冰草和冬小麦米808相应指标变化明显比春小麦更倾向于提高抗寒水平的方向发展,而三芒山羊草和冰草的抗寒生理基础要强于冬小麦品种M808.这些将为小麦族抗寒材料的发掘和抗寒生理机制的明确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1年生大果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与CaCl2对其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喷施此2种外源物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果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延缓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解;大果榉幼苗冻害级别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大果榉抗寒性的评价结果与自然越冬后冻害级别的统计结果相一致,外源物质种类及其使用浓度对大果榉幼苗抗寒性影响的大小依次为20 mmol/L CaCl2>25 mmol/L CaCl2>0.15% PP333>0.1% PP333,20 mmol/L CaCl2提高抗寒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M26、M9T337、71-3-150、60-160、BP 5种苹果(Malus)矮化砧木的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低温处理,测定不同砧木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及SOD、POD活性。结果表明:砧木的抗寒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SOD、POD活性呈负相关;71-3-150、60-160和BP砧木抗寒性较强,M26和M9T337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后越冬期根系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对4种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处理后,测定苜蓿根系在整个越冬期间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苜蓿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后根系MDA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CAT活性随着自然温度的下降而增加,翌年春随着温度的回升而降低;SOD和POD的活性则随温度的大幅下降呈增加趋势,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和寒冷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翌年又随苜蓿返青而有所提高。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酶活性表现为混播高于单播。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发现各处理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Wega7F+无芒雀麦、Wega7F、WL319HQ+无芒雀麦、WL319HQ、驯鹿+无芒雀麦、驯鹿、敖汉+无芒雀麦、敖汉。[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苜蓿抗寒育种及栽培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惠梅  师生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99-4804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下麻花艽植物的光合特性。[方法]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强、温度和CO2的响应和酶活性的比较,研究了不同海拔麻花艽植物的光合性质。[结果]高海拔的海北麻花艽植物光合作用受到低温、强光、低气压的限制。低海拔的西宁麻花艽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但是高海拔的海北麻花艽植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高于西宁的麻花艽植物。[结论]低海拔的麻花艽植物光合潜力和温度适应范围广,引种栽培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高温有可能造成光抑制,会降低光合生产力。高海拔的海北麻花艽植物光合色素的含量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的活性,保护了光合机构免遭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瓜种子脂肪酸含量、种类与耐低温性的关系。[方法]对15份不同来源的黄瓜材料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 h,处理14 d,对黄瓜的耐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耐寒指数,测定供试黄瓜种子的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黄瓜种子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6∶0)、棕榈烯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与其耐寒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耐寒指数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种子含油量I、UFA(不饱和度)达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含量、棕榈烯酸含量、硬脂酸含量相关系数很小,各材料的油酸含量基本相同。[结论]黄瓜的亚油酸、亚麻酸、种子含油量I、UFA与黄瓜的耐低温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冬前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比色法、冰晶消长法、显微测微、光合测定等技术,探讨北方寒旱区主要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形成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理。【结果】冬前低温阶段,弱抗寒品种多数气孔关闭或半开放,而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气孔仍保持完全开放状态,且光合速率、根冠比、根部干物质积累均较高;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显著正相关,而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与抗寒性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天油2号相比,低温下陇油7号质外体蛋白提取液形成冰晶体积小、分布均匀,形态以五边形、椭圆形和双菱形为主,具有明显重结晶抑制活性和饰晶活性。【结论】冬前低温阶段,白菜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叶片气孔多数仍保持开放,Pn较高,光合产物优先分配至地下部贮存;根部抗冻蛋白表达上调,增强了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耐寒绿叶阔叶树种。【方法】以火棘、桂花、广玉兰三种常绿阔叶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了这三个树种引种于北方地区后的自然越冬表现及其抗寒性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这三种常绿阔叶植物的电导率、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下降而升高,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又降低;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与气温变化部分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只与气温降低有关,短期内的气温回升对它们作用微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温度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广玉兰和桂花抗寒性较强,火棘则最差,这与露天生长状态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黄金香柳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光立  周鑫  潘远志  陈其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62-12064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a cv.‘Revolution Gold’)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金香柳1年生枝为试材,探讨不同温度胁迫(0、-5、-10、-15、-20℃)对黄金香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黄金香柳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降-升-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和POD活性、MDA含量在-15℃时均达到顶峰。[结论]黄金香柳抗寒能力较弱,0℃低温已明显受害,抗寒极限温度在-15℃左右,在1月气温低于0℃的地区栽植,应采取保护措施,其在我国露地栽培北界应与0℃等温线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