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河蟹)是我国内陆地区的传统养殖品种,在所有淡水蟹中因其养殖规格最火,市场效益最好而广受欢迎。产量表现:年初投放蟹种400~600只/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年底产量表现为:池塘和稻田40~60千克/亩,湖泊围网15~20千克/亩,河沟30~35千克/亩。  相似文献   

2.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深面阔、水量充足、水质清新、饵源充沛、无污染源、排灌方便,进排水口用钢丝网或拦鱼栅封牢,以防鱼类外逃。试验池塘呈长方形、东西向,面积为12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坡比为1∶2.5~3,池底平坦、土质为黏性土,水深为1.5~2.0米。养殖塘口应配备抽水、投饵和增氧等机电设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陆山区利用荒山坡地及山岰筑塘建池的不断增多,单口池塘小的则近10亩(每亩667平方米),大的100多亩。因池塘水面大水深,管理不便,养殖单产一直较低,一般都在500~650千克左右。近二年来,笔者通过摸索与实验,总结出确保大水面池塘养殖增产增效的六项措施,亩产达1500千克左右。现将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怀头鲶又称六须鲶,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优良养殖品种,其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极快,当年繁殖的水花在精养条件下3个多月即可长成1.5千克左右的商品鱼,养殖周期短、效益高。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不宜过大,2~5亩(每亩667平方米)为好。  相似文献   

5.
春季池塘混养鱼类要想实现低成本高效,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要做到以下七项注意: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亩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  相似文献   

6.
1鱼苗培育1.1池塘的准备鱼苗塘的面积以2~3亩(每亩667m2)最好,水深1m,要求池底平坦,淤泥20cm左右,进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7.
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 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m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  相似文献   

8.
1 池塘条件 选择鱼苗培育池塘不要过大或过小。池塘过大容易引起风浪,不易管理,不易打网操作;过小水质不好控制,容易产生气泡病。所以用于进行鱼苗发塘的池塘以6~15亩(每亩667平方米)为宜,水深不超过1.5米,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 2 池塘消毒 鱼苗发塘池要进行严格消毒,彻底杀灭淤泥中的有害病菌与野杂鱼等。在水源pH值不高情况下,最好选择生石灰,也可选择漂白粉等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9.
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 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种养互补的原则,利用时间差,采取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比只养殖河蟹亩效益增加20%以上,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要求一个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水深1~1.5  相似文献   

10.
陈林 《饲料广角》2004,(18):39-41
笔者在广东某国营养殖场进行鱼-鳖-菜综合生产试验,采用岸上利用塘泥种草种菜、水中鱼鳖混养,同时调控水质、预防疾病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1.1池塘:试验池塘1#、2#为面积均为8亩的土质池塘,池深2m,池塘四周陆地面积分别是1#塘2亩、2#塘3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及养殖池塘对台湾鳗鳅的生长、存活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水泥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2万尾/亩(1池,1亩≈666.7 m~2)、4万尾/亩(2池)、6万尾/亩(3池),将土池塘养殖密度设为4万尾/亩(4池)。结果表明:1池、2池、3池、4池中台湾鳗鳅存活率分别为90.0%、80.0%、75.6%、8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体长增长率为4池2池1池3池。在相同养殖密度、不同养殖池塘条件下,土池塘台湾鳗鳅的纯利润和产投比均高于水泥池塘。  相似文献   

12.
鱼回亦称沟鲶,属鱼回形目,鱼回科,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它具有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易饲养、肉味鲜美等特点。此鱼已在南方地区养殖试验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为了改良辽宁省淡水养殖品种,提高本地淡水渔业经济效益,2000年,笔者在辽宁省铁岭市三家子渔场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1条件与方法1.1池塘条件1.1.1亲鱼培育池辽宁省铁岭市三家子渔场2号池(4亩),3号池(2亩),池塘水深1.5m至2.0m,池底平坦,淤泥少,沙质底,注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一)池塘的基本条件养殖食用鱼的池塘面积3~1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池深1.5~2.5米。养殖池塘应具备充足的无污染水源,进排水方便,配备增氧设备。池塘底质多为沙土质。沙土底质虽然保肥保水较差,但不易使水质变坏。粘土底质池塘可适当多放鲢鳙鱼,沙土底质池塘可适当少放鲢鳙鱼。池塘配备一定的机械设备,以保障鱼类的正常生长。一般亩产量在1250千克以下时,8~15亩的池塘应配备3.0千瓦的叶轮式增气机一台或l.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14.
正1池塘的选择鱼种池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2m;成鱼池面积以10亩为宜,水深2~2.5m。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每3~5亩池塘配备3.0千瓦增氧机1台,每个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池塘平整无渗漏、无杂草。在鱼苗和鱼种下塘前10~15天,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125kg或3~5kg漂白粉干法清塘,消毒除野。5~7天后注入70~80cm深的水,注水时用60目聚乙烯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300mg/kg紫苏子提取物,经随机抽取两处10口池塘,计算同期池塘应用及未应用紫苏子提取物添加饲料池塘投入产出情况:应用紫苏子提取物作为添加剂的池塘,异育银鲫增重率比未使用紫苏子提取物的池塘高9%~15%;饲料系数下降11.4%~11.8%,异育银鲫重量增长了50~99kg/亩,产值增长680~853元/亩。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eo(Richardson)]又名黄姑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heobagrus),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李明锋等,2010)。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问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祁保霞,2009),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又分为池塘精养与池塘混养。黄颡鱼品种较多,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本文以珠三角地区黄颡鱼养殖为例,简要介绍黄颡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一、池塘标准化改造(一)池塘改造标准1.池塘面积。5~20亩。2.池塘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3.水深。2.5~3米。4.池塘淤泥厚度。0~15厘米。5.进排水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具备独立的进、排水渠,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500亩。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此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示范区地点在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利用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5~15亩,平均水深2米以上,池底淤泥深25厘  相似文献   

19.
1养殖方式1.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1亩(667平方米)左右为宜,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20.
(一)池塘整修铲除池塘四周杂草,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平整塘底,加固池埂,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渠,检修配电线路、投饵机、增氧机、抽水泵等机电设备。(二)池塘消毒让池底冻晒一个冬季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用量分别为75~100千克∕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