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立秋过后,气候渐趋凉爽,水温适宜,是鱼种大量生长由增加体长转入增加体重,大量积累营养物质,以备越冬期自身消耗,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时期。因此,抓住秋季鱼种培育,促进鱼种长瞟肥壮,是关系到鱼种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的关键。秋季强化鱼种培育,主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培育池条件亲鱼培育池塘应选择土壤微量元素较全,环境安静,电力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的区域,且距产卵池、孵化场较近的地方。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培育池塘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长方形,南北向,阳光足,池水深,保温好,池底平坦,便于管理和拉网,以培育草鱼、青鱼为主的池塘池底最好无淤泥。  相似文献   

3.
漠斑牙鲆又称南方鲆,是我国于2002年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新型养殖鱼类,它具有生长快,适应能力强,少病害发生的优势。在我国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养殖方面有很好的优势。以下将亲鱼培养的技术介绍如下:1亲鱼来源亲鱼的来源有两种:一是从自然海区捕捞的、无伤的、达到性成熟的野生成鱼,再经过人工驯化培育;二是从人工养殖的种群中选择体形正常、健康、生长快的养殖成鱼。  相似文献   

4.
(一)看水施肥鲢、鳙以浮游生物为食,应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饲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是在入冬前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0.067公顷500千克左右),使水色转浓,同时入冬后还应少量补充施肥,施肥应遵循“次多量少,不断补充”的原则。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用熟肥,最好用堆肥沤水,并且还应注意在秋季下雷阵雨和天气闷热、气压低时,要严格控制施肥数量,以免造成亲鱼泛池。总之,在秋冬季应力使亲鱼积蓄充足营养,保证开春时亲鱼卵巢的正常发育,促使卵子顺利成熟。另外,鲢、鳙亲鱼培育主要要…  相似文献   

5.
(一)清塘消毒经过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有害物及病原菌增多。因此,到了秋季最好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再进行培育。在水源和鱼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鱼种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按  相似文献   

6.
(一)投饵草鱼亲鱼以投喂草和精料为主,根据草的来源情况,一般上午投草,下午投喂精料,都要在固定的食台上投喂,早春青饲料缺乏时,可给草鱼喂一  相似文献   

7.
(一)清塘消毒 经过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有害物及病原菌增多。因此,到了秋季最好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再进行培育。在水源和鱼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鱼种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原塘。  相似文献   

8.
春季是亲鱼性腺成熟的重要阶段。从开春到产卵,亲鱼体内的养分将大量转移到性腺发育上来,使之从Ⅲ期顺利发育到Ⅳ期直到成熟。所以春季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十分关键,只有加强亲鱼的培育,才能满足其性腺发育需要,促进亲鱼适时成熟,顺利产卵。亲鱼春季培育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草鱼、青鱼亲鱼的秋培技术 1.投饲:秋季水温适宜,是草鱼、青鱼摄食量较多的季节。整个秋季,应采用“以精料为主,精粗结合”的投饲原则。草鱼的亲鱼每天应投喂小麦、豆饼等干重精料。间隔2天,投喂青饲料1次,每次投喂量为亲鱼体  相似文献   

10.
四是对维生素的需求。鱼类性腺发育过程对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需要量较大。对于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来说,除确保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以外,还应补充投喂一些莴苣叶、大麦芽等青饲料,以增加维生素E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1.
(一)投喂特点 池塘饲料投喂量3-8月份是个渐升的过程,9月上旬达最高点,然后是个下降的过程,终止于11月下旬。9月份气候适宜鱼类生长,也正是摄食旺季。饲料投饲量占全年总量的22%,份额在一年中为最高月份。10月份饲料投饲量占全年总量的18%,略低于8月份(19%)。11月份饲料投饲量占全年总量的5%,投喂终止于11月下旬。根据鱼类生长特点,通常将每月的饲料量以上、中、下旬3个时段划分。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鲑属冷水鱼类,其生存水温为0~22℃,最适水温为16~18℃。太平洋鲑对水质要求较高,宜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体中养殖,以山泉水、水库水和地下水为好,水体pH值要求6.5~7.5,氨氮小于0.5毫克/升,亚硝  相似文献   

13.
鲤鱼是北方地区主要的养殖鱼类品种。传统的鲤鱼商品鱼养殖方式普遍采取春放秋捕,由于秋季商品鱼集中上市,导致了卖鱼难、鱼价低,效益不高。针对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推广了鲤鱼复养技术,也就是在1年内重复两次养殖:先养一茬商品鱼,上市后,再养一茬鱼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