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环境温度对微山麻鸭产蛋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山麻鸭产蛋适宜温度为23~28 ℃,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和产蛋量成正比关系。微山麻鸭的日产蛋规律如下:3.906%的鸭凌晨02∶00开始产蛋;产蛋高峰期集中在凌晨04∶00~05∶00,所产的蛋占全天蛋数的55.8%;10∶00以后,大部分鸭产蛋结束。  相似文献   

2.
一防寒保暖产蛋鸭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3℃~20℃,这个温度范围内,鸭的饲料转化率和产蛋率最佳。1搞好鸭舍的保温隔热设计在深夜,鸭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因此,棚舍要围严、围实,外面再围上一层尼龙薄膜,棚顶的盖草也应当加厚,有窗鸭舍可将北边的窗户封严,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禽》2003,25(11):14-15
1雏鸭体温低,绒毛属于针形胎毛不保温,神经和体液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健全,调节体温能力弱。因此,雏鸭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出壳雏鸭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不能保持其正常体温,处于“变温动物”状态。当外界温度低于25℃时,会冷得发抖,堆叠成堆,互靠体温取暖,俗  相似文献   

4.
1适宜的环境温度蛋鸭对温度要求十分严格,虽然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影响产蛋量、蛋重、蛋壳厚度和饲料的利用率,也影响受精率和种蛋孵化率,甚至致病造成死亡。若环境温度过低,鸭体为了维持体温,势必消耗很多能量,使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成年鸭适宜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5.
1温度雏鸭一日龄时,室内温度不得超过32℃,平均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1.1不论用哪种供温方式,温度都应每两天逐渐下降1℃,直到和环境温度一致,或四周龄左右达到15℃,应该每天在舍内相当于鸭背的水平高度检查,并做好记录。1.2季节不同,品种不同,温度控制还应当根据雏鸭的反应进  相似文献   

6.
(一)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1.温度。鸭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蛋用鸭育雏期温度可较肉用鸭略低,刚出壳后24小时内的雏鸭,应保持在30~35℃。待毛干后掌握温度参见表1。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境温度和维生素A(VA)对育成期(12~17周龄)笼养公鸭睾丸发育及相关激素的影响.选取12周龄金定公鸭144只,采用2×3两因素交互试验设计,随机分配到适宜舍温[(18±1)℃]和较低舍温[(2±1)℃]下的3个VA水平组(4 000、10 000和15 000 IU/kg)中,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试鸭.结果表明:(1)环境温度对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影响极显著(P<0.01),对胰岛素影响不显著(P>0.05);VA水平对T3影响不显著(P>0.05),对T4影响极显著(P<0.01),对胰岛素影响不显著(P>0.05);环境温度和VA水平对胰岛素有交互作用(P<0.05);(2)环境温度对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血清睾酮(T)影响极显著(P<0.01),VA水平对FSH和T影响不显著(P>0.05),对LH影响显著(P<0.05);(3)环境温度对睾丸相对重量和睾丸相对长度影响显著(P<0.05);VA水平对睾丸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条件下,15 000 IU/kg的VA能有效地调节较低舍温对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使其与正常生理水平相接近,10 000 IU/kg的VA能降低较低舍温对睾丸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境温度对14~35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6只初始体重基本一致的14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6组北京鸭分别饲养于6个人工气候环境控制舱内,舱内环境温度分别为20、22、24、26、28和30℃,相对湿度均为60%。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24、26、28和30℃组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20℃组(P<0.05),20、22、24、26和28℃组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30℃组(P<0.05),30℃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20、22、24、26和28℃组(P<0.05)。以料重比为评价指标,依据折线模型,14~35日龄北京鸭养殖环境温度的上限拐点温度为28℃。2)26、28、30℃组的血浆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4℃组(P<0.05),28、30℃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高于20、22、26℃组(P<0.05),30℃组的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20、22、24、26和28℃组(P<0.05)。24℃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28、30℃组(P<0.05),24℃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α-羟基丁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8、30℃组的血浆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20、22、24、26℃组(P<0.05)。3)30℃组的血液红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0℃组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20、22、24℃组(P<0.05),30℃组的血液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20、22、24、26℃组(P<0.05),24、26、28、30℃组的血液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20、22℃组(P<0.05)。由此可见,环境温度过高可降低14~35日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影响血液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北京鸭养殖温度的上限拐点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9.
<正>炎热夏季,尤其南方区域,高温高湿,在未有效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情况下,鸭群发生热应激中暑或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当环境温度越高,采食量下降幅度越大,研究发现,肉鸭在20~30℃时环境温度每升高1℃,肉鸭的采食量下降1.5%~1.6%,当温度超过32℃时,肉鸭的采食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在32~38℃的范围内,肉鸭  相似文献   

10.
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为针形胎毛,保温性能差,雏鸭神经和体液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弱.体温常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处于"变温动物"的状态,低温(低于25℃)易引起肉雏鸭感冒或因取暖挤压而造成窒息死亡.肉雏鸭15日龄以后,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体温开始恒定.所以,肉雏鸭在育雏期,第一周龄的舍温应达到30℃以上,然后随日龄增加再逐日下降,至15日龄左右,温度可降至20℃左右,并恒定至出栏.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金定鸭生产性能、血液生殖激素、卵巢生殖相关基因表达量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产蛋期400日龄的金定鸭,设置对照组(常温组)、试验组(热应激)。对照组环境温度(25±2)℃,试验组环境温度(35±2)℃;测定热应激下金定鸭生产指标、血清生殖激素指标和免疫指标、卵巢生殖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蛋率、总蛋重和平均蛋重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含量显著降低(P<0.05);卵巢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黄体生成素(L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对金定鸭生产性能、生殖激素水平及免疫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产蛋率、总蛋重、平均蛋重、血清FSH及卵巢LH、GnRH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蛋鸭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增加,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发酵床养殖垫料的含水量、铺撒厚度、翻动频率以及每日鸭粪排泄量等可人工控制因素对垫料的温度、湿度、供氧和营养物质含量等具有复杂的交叉影响,从而调控垫料中发酵菌群的构成和生长状态,最终导致了鸭粪转化程度和氨气排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在20-35℃、垫料含水量45%-60%、垫料厚度为50-60cm、每天翻动1-2次的情况下,发酵垫料每日最高可承载自身干重7.5%-10%的鲜鸭粪,折合蛋鸭养殖密度为10只/m2。如鸭粪排泄量超过垫料的承载能力,将使鸭粪的处理能力逐渐降低,氨气的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热应激下肉种鸭的产蛋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来长 《中国家禽》1999,21(7):24-25
热应激使种鸭采食量减少,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蛋壳品质降低。要提高热应激时肉用种鸭的产蛋性能,必须降低热应激对肉用种鸭的影响。1热应激对种鸭产蛋性能的影响机理11高温导致采食量下降环境温度升高,给体形较大的肉种鸭带来了沉重的散热负担,体热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炎热夏天 ,由于鸭没有汗腺又由于有羽毛的覆盖 ,鸭体的散热受到很大限制。当气温越过等热区时 ,鸭体温上升 ,在未搞好防暑降温的情况下 ,鸭发生急性热应激甚至热昏厥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温、高湿的环境还使鸭舍粪便易于分解 ,造成鸭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过高 ,危害鸭体健康。同时高温还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 ,诱发疾病。为使夏季饲养的肉用仔鸭健康和正常生长 ,应抓好以下饲养管理关键措施。1 抓好饲料供应 ,保证鸭营养需要1 .1 调整饲料配方由于鸭的采食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温度升高1℃ ,采食量下降 1.5 % ) ,所以应配制夏季高温…  相似文献   

15.
正种鸭饲养育成期目的是培育出健康的、发育整齐、骨架均匀、体成熟和性成熟一致的后备种鸭。1体重均匀度的控制1.1控制好料量料量的确定及调整料量增幅对种鸭均匀度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四周末确定种鸭的料量,主要是根据种鸭的周末体重来确定,同时考虑环境温度对种鸭的体重增长的影响。在4~8周龄对种鸭的料量调整幅度宜小,这个阶段种鸭的生长主要以骨骼发育为主,生长较快,加料幅度一般在3~5g,超过这个加料幅度,种鸭易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引进我区的樱桃谷肉鸭,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45—49天体重达2—2.5公斤,便可上市。这种鸭,早期一些有经验的鸭农,瞄准市场,狠抓冬季育雏饲养肉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烧鸭提供原料,丰富冬春肉类市场,值得提倡。樱桃谷鸭1—20日龄可定为育雏阶段。为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应突出抓好以下技术施措: 一、保温刚出壳的雏鸭要求所处的环境温度在33~34℃,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降低,20日龄便可脱温。我区冬春季节一般在5~20℃,无疑,不保温无法把雏鸭养成活。温度是否  相似文献   

17.
环境温度和日粮纤维素水平都可影响大白鼠的产热量及产热量占代谢能(HE/MEI)的比例,其在高纤维素日粮组较低纤维素日粮组高,环境温度为16℃和32℃时较24℃时高。环境温度和高纤维日粮还可增加大白鼠的绝食代谢产热量和生长价。维持代谢能(MEm)并不受日根纤维素的影响,但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低纤维日粮和适中的环境温度可使沉积能中脂肪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8.
1环境控制雏鸭绒毛较短而且稀疏,体温调节机能很不完善,环境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按照不同日龄的温度要求标准进行稳定控制。1~3日龄,温度33~28℃;4~6日龄,温度28~24℃;7~10日龄,温度24~21℃;11~14日龄,温度21~19℃;15~21日龄,温度19~17℃;21日龄以后17℃以下。密度大小关系到雏鸭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直接影响育雏效果。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1周龄20只/m2左右,第2周龄14只/m2左右,第3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m2;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但是不管群体大小和密度如何,都要适时进行雏鸭强弱分群,弱雏单独饲养,精心护理,以减少残次成鸭数量。  相似文献   

19.
立夏以前育的春鸭,饲料花费少,经济效益高,然而两周以内的雏鸭要求20—30℃的环境温度,这时一般难以达到。为此,这里介绍一种箩筐保温育雏法:即可用干净、干燥的箩筐数只,内铺干燥的短稻草10—15厘米厚,箩筐外用麻袋包紧,箩筐口上则平放几块竹片,吊一支温度计,使温度计底部距稻草15厘米左右。每只箩筐内可放一周龄雏鸭20—30只,1—2周龄雏鸭15—20只,箩筐上面盖破衣服,以掀、盖衣服来调  相似文献   

20.
<正>蛋鸭是水禽,喜在水中寻食、嬉戏和求偶配种。但是,随着规模养鸭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各地都采取了蛋鸭禁止江河放养措施,圈养蛋鸭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圈养蛋鸭的产蛋性能。1鸭舍建设产蛋鸭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4~20℃,最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