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青贮 青贮是将腊熟期完成秸秆切碎、收集或人工收获后,将青玉米秸秆铡碎至1-2厘米长,使其含水量为67%~75%,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贮藏。人为造就厌氧的环境,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由于乳酸的不断积累,最后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所控制而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2.
青贮饲用玉米即将收获.怎样青贮呢?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原理.秸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青贮是利用新鲜的玉米茎叶或整株切碎,密封贮藏,使植株本身呼吸造成缺氧条件,而乳酸菌对青贮料的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PH值降到4左右时,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最后乳酸菌本身亦因乳酸不断积累,被自身的乳酸控制而停止活动,从而达到长期青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贮”是相对青贮而言。青贮是将青绿饲料填入密闭的设施或容器中经微生物发酵而调制、贮存饲料的技术。青贮要求秸秆含水率在60%~70%之间,含水率过低时便不能作业,因此青贮在时间上受到限制。黄贮是将黄(干)秸秆作原料,粉碎后加适量水(有时需加生物菌剂),再压实、密封而调制饲料的技术,能达到与青贮同样的效果。由于黄贮不受秸秆含水率的限制,黄贮技术具有更为广阔的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4.
高妍 《广东饲料》2013,(3):22-23
"黄贮"是相对青贮而言。青贮是将青绿饲料填入密闭的设施或容器中经微生物发酵作用而调制、贮存饲料的技术。由于青贮要求秸秆含水率在60%~70%之间,含水率过低时便不能作业,因此青贮在时间上受到限制。黄贮是将黄(干)秸秆做原料,粉碎后加适量水(有时需加生物菌剂),再压实、密  相似文献   

5.
半干青贮亦称为低水分青贮,它是指青贮原料收获后,经风干晾晒至水分为45%~55%时,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长期保持青绿多汁饲草营养特性的一种加工处理方法。半干青贮后的玉米秸秆,具有青干草和青贮料两者的优点,基本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分,养分损失率仅为10%~15%。采用玉米秸秆半干青贮,既可解决青贮与秋  相似文献   

6.
1原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营养特性的方法。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抑制原料中养分被微生物分解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地保存下来。乳酸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当青贮原料温度上升到50℃时,乳酸菌也就停止了活动,发酵结束。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贮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质。  相似文献   

7.
1 收割和运输 种植青贮玉米在乳熟(灌浆)末期和腊熟(定浆)初期收割,要求青贮玉米含水率在65%~75%之间.玉米黄贮在掰棒后马上进行,含水率在50%以上,封窑时再加水至70%左右.无论是机械收割还是人工收割都要求收割后迅速运回,及时青贮入窑,尽量减少秸秆中水分和养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西藏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将青稞秸秆与黑麦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青稞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组)、80%青稞秸秆+2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L组)、60%青稞秸秆+4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M组)及40%青稞秸秆+6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H组)4个处理。青贮后第7,14和3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青稞秸秆与黑麦草混合青贮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降低了pH值和干物质含量,M和H组在乳酸产生的同时乙酸含量显著(P<0.05)提高,混贮组氨态氮/总氮略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显示较低的丙酸和丁酸含量。从秸秆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以40%黑麦草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秸秆的青贮是将新鲜的秸秆、藤蔓、杂草等切短或铡碎,装入青贮池或青贮塔内,通过封埋措施,造成厌氧条件,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调制出营养丰富、消化率高的饲料,达到能较长期贮存青贮料的一种方法.一般农作物秸秆都可青贮,但以玉米秸秆青贮的较多.经过青贮的秸秆,适口性增加,容易消化,主要用于饲喂牛羊.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是草食畜的主要饲草来源,在秸秆青(微)贮过程中产生的有益微生物可促进草食畜的生长和生产,其功效在奶牛生产中尤为明显。每年秋收季节是秸秆青(微)贮的黄金时期,把农作物秸秆作科学处理,使之成为草食畜赖以生存的饲料资源,对于提高草食家畜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玉米秸秆为例,其科学处理有秸秆青贮法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但都应共同遵循以下技术原则并进行品质鉴定。  相似文献   

11.
EM微贮秸秆及添加青贮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10℃以上气温条件下,可快速将各种秸秆发酵成能为各种家畜(包括猪)所利用的较好饲料,那么,利用该技术能否微贮秸秆,做到秋贮春用呢,本试验证明EM发酵后干贮,EM微贮以及EM添加青贮都是可行的,且品质和转化效果优于其它许多秸秆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12.
青贮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乳酸菌,在厌氧的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将青贮料中的淀粉、糖发酵。分解产生乳酸,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便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使青贮料的养分得以长期保存。实践证明,地上或半地上青贮技术操作简单、省时省工、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1常规青贮青贮原料的含糖量一般不低于1.0%~1.5%,含水量一般为65%~75%,密闭缺氧环境,青贮温度不得超过38℃。青贮的原理是通过饲草的密封贮藏,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贮藏窖内的pH值降到4.0左右,此时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也由于乳酸的不断积累,最后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所控制而停止生长,从而达到青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秸秆青贮是将收割后的青绿秸秆或适当凋萎的半干秸秆,切碎、贮存于密闭设备中(多数是青贮池或窖),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主要是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当乳酸积聚到一定浓度时,秸秆里的有害微生物将被抑制,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青绿饲料的目的。但是在青贮过程中,如果贮存方法不当或关键技术把握不好,将会造成青贮失败。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秸秆青贮要想成功,应该把握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方法青贮苜蓿结果表明:苜蓿加酸青贮试验以添加0.25%乙酸和0.25%乳酸处理青贮效果最好。苜蓿混合青贮试验以添加50%玉米秸秆粉+5%玉米面粉+45%苜蓿混贮效果最佳,无论是气味、色泽、质地、含水量等都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是青贮玉米秸发酵成熟的主导菌群,它能在厌氧状态和适宜条件下,利用秸秆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引起乳酸发酵,产生有机酸等,对抑制青贮腐败菌发酵,延长青贮的保存,提高青贮玉米秸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乳酸菌菌落数的多少从一定的角度说,决定了青贮成败。摸清不同物理处理情况下,青贮玉米秸秆中乳酸菌菌落数目,以便为青贮料的制作和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农作物秸秆二次发酵是指已由乳酸菌发酵的饲料(青贮、黄贮、霉贮、微贮秸秆饲料)与空气接触,在需氧菌作用下进行的再次发酵,会造成贮存饲料变质霉烂。青贮、微贮是在密封的容器内制作,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滋生,达到保存饲料的目的。1造成秸秆二次发酵的原因(1)秸秆二次发酵经常发生在气候温暖的春、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与玉米(Zea mays var.rugosa)秸秆混合青贮的效果,用含水率同为71.20%的象草与玉米秸秆调制了含水率为73.86%~73.10%的混合青贮(MC1青贮),用含水率分别为59.30%与59.10%的象草与玉米秸秆调制了含水率为62.30%~60.91%的混合青贮(MC2青贮),MC1和MC2青贮均设3种混合比例(象草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80∶20、70∶30和60∶40)。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后评定青贮的品质。结果表明,所有青贮的品质优良;MC1和MC2青贮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pH值极显著降低,水分、乙酸、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减少,干物质回收率极显著提高;MC2青贮的品质优于MC1青贮。  相似文献   

19.
经鲜贮、半干青贮和风干处理的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鲜贮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达到7.61,分别高出半干青贮、风干秸秆1.07和5.04个百分点,并饲喂杂种绵羊80d试验结果为鲜贮组和半干青贮组羊平均增重4.79kg和4.19kg,两组与风干玉米秸秆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用每100kg鲜贮,半干青贮玉米秸秆饲喂绵羊可增净收入分别为8.11元和6.31元。  相似文献   

20.
“黄贮”是相对青贮而言。黄贮是将黄(干)秸秆作原料,粉碎后加适量水(有时需加生物菌剂),再压实、密封而调制饲料的技术,能达到与青贮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