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与纤维素酶法相结合,对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超临界CO2从落叶松树皮中提取脂溶性成分,采用萃取压力35 MPa、温度50℃,萃取130 min后,树脂平均得率为2.16%,然后将萃余物通过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原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 g脱脂树皮粉以缓冲液为溶剂,原料粒度为150~178μm,纤维酶加入量为原料质量的0.6%,液料比14∶1(mL∶g),酶解pH值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2 h后,原花青素的得率可以达到7.36%。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树脂后的树皮纤维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促使胞内物质溶出,提高了得率,所获得的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分子中主要存在原花青定型结构单元,没有使有效成分的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松树皮原花青素的超声提取、膜分离纯化技术中试试验,考察了超声波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试验得到了超滤膜工作压力、截留分子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强化逆流提取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最佳参数为:料液比1:12,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超滤膜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膜工作压力0.2MPa,截留分子量5000。试验获得的松树皮原花青素经检测含量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法优选低聚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落叶松树皮中的低聚原花青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液料比等4个因素对低聚原花青素提取的影响,确立了低聚原花青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剂,在85℃、液料比10:1的条件下保温浸提2h。提取物经醇沉后,用石油醚沉淀法分离低聚原花青素,产物经正丁醇一盐酸法显色,比色法测定质量含量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原花色素的提取通常采取用传统外加热方式的溶剂浸渍法,存在提取时间长、提取效率低等缺点,而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具有加热效率高、提取时间短和提取率高等优点,成为传统提取技术的一种替代方式。笔者以兴安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树皮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法和常规水浴浸渍法在不同提取时间下对原花色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对树皮提取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和常规浸渍法相比,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可显著缩短提取时间,提高原花色素的提取得率,并且不会引起原花色素结构的破坏。兴安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树皮中原花色素的微波辅助提取适宜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00 W,提取时间10 min,温度60℃,溶剂为50%乙醇,溶剂和树皮的体积与质量比(mL∶g)为10∶1。在此条件下,兴安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树皮中原花色素的提取得率分别为239%和278%。两者树皮中的原花色素均以原花青素结构为主,仅含有少量原翠雀素。相同条件下,兴安落叶松树皮比日本落叶松树皮的原花色素提取得率稍低。微波辅助提取法适用于落叶松树皮中原花色素的提取,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的匀浆提取及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匀浆法从落叶松树皮中提取原花青素,以得率和纯度为指标,对匀浆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进行了优化.确定的匀浆提取优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5(g:mL),匀浆提取5 min,匀浆提取4次.在此条件下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和纯度分别达到17.33%和75.46%.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探究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吸附剂对Cr~(3+)、Cu~(2+)、Pb~(2+)、Ni~(2+)的吸附性能,阐明马尾松树皮和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相关机理,以更好地利用农林废弃物马尾松树皮制备出成本低廉、便于产业化的生物质吸附材料,为其大规模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抽提后的马尾松树皮绝干样品在80℃水浴加热搅拌条件下使用对甲苯磺酸溶液处理1 h,反应结束后趁热过滤并透析滤渣。滤渣样品通过微射流均质机20次,得到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固含量2%的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样品-20℃冷冻120 min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研究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吸附剂对Cr~(3+)、Cu~(2+)、Pb~(2+)、Ni~(2+)的最大吸附容量(q_e)以及其等温吸附特性、吸附热力学特性和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吸附剂对Cr~(3+)、Cu~(2+)、Pb~(2+)和Ni~(2+)的最大吸附容量(q_e)分别为132.7、130.4、186.7和123.4 mg·g~(-1)。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吸附Cr~(3+)符合Temkin等温吸附(R~2=0.990 1),且为不均匀的单层吸附。吸附热力学特性研究表明,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吸附Cr~(3+)的过程符合热力学规律,R~2=0.992 9,且为非自发复合吸附过程,升高温度对吸附过程的促进作用与放热反应对吸附过程的抑制作用甚至会出现相互抵消的情况。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吸附Cr~(3+)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1 0),其吸附Cr~(3+)的速率主要受化学作用而非物质传输步骤影响,特别是二者之间电子的化学分享或共价键交换等过程。【结论】基于廉价的生物质———马尾松树皮制备的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可作为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吸附剂,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吸附容量,静态吸附涉及的条件较为简单,具有一定的可试验推广性,马尾松树皮基吸附剂的开发也可推动廉价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马尾松树皮和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2种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稳定可靠,有望通过优化工艺提升性能;但是需要基于大规模甚至中试规模试验才能检验其有效性,进而指导工艺优化,得到性能更加出色的马尾松树皮纳米木质纤维素气凝胶作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了白芷的有效成分,并使用紫外光谱法,以300nm为测定波长,研究了白芷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结果发现:白芷随着温度升高,提取物的吸光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60℃时,稳定性最好;光照下不稳定;加入氧化剂后,溶液吸光度增大的幅度较大,不稳定;加入还原剂后,溶液吸光度变小,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物质的吸光度的变化很小,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的变化幅度大,不稳定;与Zn~(2+)、Al~(3+)离子共存,与Cu~(2+)、Fe~(2+)离子不能共存。  相似文献   

8.
以碱性大红模拟废水为对象,采用Fe~(2+)和Fe~(3+)作为催化剂与H_2O_2构成芬顿体系进行了Fenton氧化反应,考查了pH值、反应时间、Fenton试剂配比与用量等影响因子对色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初始pH=3、C(Fe~(2+))∶C(H_2O_2)=1∶5或C(Fe~(3+))∶C(H_2O_2)=1∶5、反应时间为30 min。当碱性大红模拟废水浓度为1000 mg/L,初始H_2O_2浓度为5 mmol/L时,最佳条件下Fe~(2+)、Fe~(3+)芬顿体系的脱色率去除效率分别为92.30%、95.68%。对比了Fe~(2+)和Fe~(3+)作为催化剂进行Fenton氧化反应的处理效果。说明Fe~(3+)作为催化剂与Fe~(2+)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树皮提取物中低聚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丁醇-盐酸法和香草醛-盐酸法测定落叶松树皮提取物中的低聚原花青素含量,依据不同的反应原理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丁醇-盐酸法更有利于严格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树皮提取物中低聚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丁醇-盐酸法和香草醛-盐酸法测定落叶松树皮提取物中的低聚原花青素含量,依据不同的反应原理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丁醇-盐酸法更有利于严格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松树皮为材料,探讨浸提剂类型、浸提剂体积、浸提时间、料液比对云南松树皮低聚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云南松树皮低聚原花青素提取最佳工艺组合为:浸提时间24 h、浸提剂60%乙醇、料液比1︰8,浸提量达到15.746 mg/g,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对落叶松树皮提取分离的原花青素(PC)进行没食子酰化反应,在其分子结构中引入具有邻三酚羟基的没食子酰基,获得改性产物没食子酰化原花青素(GPC)。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C经过没食子酰化反应,产物GPC形成了原花青素没食子酯的结构,羟基的数量得到增加。通过HPLC法测定产物GPC水解后生成的没食子酸量,计算其没食子酰化度为63%。测定比较了PC和GPC对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对油脂抗氧化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原花青素经过没食子酰化后,其改性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花青素的稳定性易受加工条件的影响,为提高花青素在果蔬深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以软枣猕猴桃为试材,对其花青素进行提取,比较光照、pH值、温度及金属离子对花青素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处理是软枣猕猴桃花青素加工过程保持稳定性的有效方法;pH值3.0、温度25℃时花青素稳定性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K^+、Na^+、Ca^2+对保持花青素的稳定性显著优于Mg^2+、Cu^2+。  相似文献   

14.
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络合金属离子是原花青素的基本特性之一,不管是低聚体原花青素还是高聚体原花青素均能够络合金属离子。笔者研究利用金属离子与原花青素酚羟基的络合反应导致的原花青素(PC)荧光猝灭作用,研究高粱原花青素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移取2 900μL醋酸盐缓冲溶液(pH 6)于1 cm石英池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5 mmol/L高粱原花青素溶液,再逐次加入浓度为05 mmol/L金属离子(Al~(3+)、Cu~(2+)、Sn~(2+)和Zn~(2+))溶液进行荧光滴定反应,每次加入金属离子溶液量为1μL,金属离子加入总量为10μL。记录原花青素的荧光强度衰变曲线,利用Stern-Volmer荧光猝灭方程计算得到4种金属离子Al3+、Cu~(2+)、Sn~(2+)、Zn~(2+)分别与PC络合常数为135,032,144和029(×10~6L/mol)。利用Jobs法测定得到4种金属离子Al~(3+)、Cu~(2+)、Sn~(2+)和Zn~(2+)与PC形成的金属离子-PC络合物化学计量比(mol∶mol)分别为1∶2,1∶2,1∶1和1∶2。此次对金属离子-PC络合反应定量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原花青素的生理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分析巴里黄檀心材色素成分,探究色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为充分利用巴里黄檀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为同类红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巴里黄檀木制品加工废料(刨花)中提取色素,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法分离鉴定色素成分,对色素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探究p H、金属离子、温度和紫外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分析色素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从巴里黄檀心材色素中鉴定出荭草素、葛根素、牡荆素、异鼠李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高车前素、白杨素、黄豆黄素、蓟黄素、樱花素、柚皮苷、染料木素、锦葵素、香叶木素、美迪紫檀素、芒柄花黄素、高丽槐素和6-羟基黄酮共19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芒柄花黄素相对含量为2.27%;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差,p H9后溶液出现沉淀;K~+、Na~+、Ba~(2+)、Ca~(2+)、Mg~(2+)对色素几乎无影响,Al~(3+)对色素有增色作用,Gr~(6+)、Cu~(2+)、Fe~(3+)使色素产生沉淀,破坏作用较大;色素高温加热2 h内稳定性较好,长时间高温加热对色素有增色作用;紫外光照射对色素有缓慢增色作用;色素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能力。【结论】巴里黄檀心材色素为黄酮类色素;色素在酸性至中性环境下较为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Gr~(6+)、Cu~(2+)、Fe~(3+)存在时不稳定,长时间高温加热和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色素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综述了主要以松树皮为原料所提取的低聚原花青素的概况,包括松树皮提取物的生理功效、原花青素的生理功能和提取情况以及其在食品药品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情况,为松树皮中低聚原花青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莲中不同部位原花青素的含量、稳定性及通过机械力化学效应结合的魔芋与原花青素缓释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莲房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 ,约为 5 5~ 9 5 g/1 0 0 g干重。原花青素在酸性的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 ,而在生理盐水和人工肠液中 ,高温处理时原花青素不稳定 ,金属离子对原花青素的影响各异。选用 1 2 0目魔芋粉、1 /5的淀粉、压力 40 0MPa条件下得到的缓释片在人工胃液及生理盐水中释放较慢 ,而在人工肠液中释放较快 ,且在 2 4h内可以恒速释放完全。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野生毛葡萄中原花青素醇提工艺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响应面试验设计法,选取乙醇浓度(A)、料液比(B)、反应温度(C)为考察因素,对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醇提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经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的分析,得出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4%、料液比为1∶7、提取温度为35℃。建立的原花青素醇提数学模型为:Y=0.61-0.058A+0.029B-0.12C+0.025AC-0.013BC-0.091A2-0.095B2-0.17C2,原花青素得率的预测值为86.95 mg.g-1、验证值为85.54 mg.g-1。证明此模型是合理可靠的,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UASB在改变进水Fe~(2+)浓度的情况下,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物VFA以及出水S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浓度升高时,液相末端产物乙酸浓度逐渐降低,丙酸浓度随之升高;此外Fe~(2+)的投加能有效地去除SS;Fe~(2+)在改善厌氧发酵工艺的效率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基于茶多酚的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反应中(-)-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化合物1)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产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各反应溶液中化合物1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50~90℃)、反应时间(30~180 min)、盐酸浓度(0.1%~5%)和茶多酚/多聚原花青素比率(1∶3~3∶1,w/w)对化合物1生成的影响。采用4因素5水平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其降解条件,以化合物1的含量为响应值,以上述4个因素为自变量,利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对28个试验点测定所得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方差分析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测。【结果】反应温度、盐酸浓度和茶多酚/多聚原花青素比率明显影响降解反应中化合物1的生成,建立的回归模型极显著(P0.000 1),且线性系数良好(R2=0.952 6),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试验结果,可用于分析和预测化合物1的生成。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盐酸浓度1%和茶多酚/多聚原花青素比率3∶2。经验证此条件下反应液中化合物1的浓度可达718.57 nmol·mL~(-1),与理论值(721.39 nmol·mL~(-1))较为接近。【结论】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的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以获取主产物(-)-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