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国家推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措施,目的就是缓解当前城镇的用地压力。同时,推动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随着全国各地试点工作的开展,土地权属问题变得日益凸显。文章基于该项目具体实施所涉及国家土地权属内容的调整,按照“权属调整”原则,整合出权属调整程序,并提出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与建议,让这一举措得以有序、高效、协调化实施。  相似文献   

2.
构建农村内部和谐与城乡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合理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反哺农村和国家发展农村的资金、政策支持,构建起可持续的农村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认可度是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标准之一,权属调整认可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质量。对土地权属调整认可度评价的指标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以实证的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对权属调整认可度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应的验证,这对评价和提高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质量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阜新县一位农民来信咨询:我们所在的镇最近被划入了自然保护区。如果我们的土地被划入了自然保护区,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再拥有土地使用权?编辑部答:《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依法属于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自然保护区内的国有土地使用者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应当依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土地证书。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贵州省岑巩县某大寨村民。事情是这样的:大木供销社在1969年的时候由老厂地搬迁到我大寨,占用我大寨集体土地进行经营。搬迁时无任何手续,我大寨村民也从未得  相似文献   

6.
黄河 《吉林农业》2011,(11):48-48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迫切要求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内容非常丰富,它既包括了水电路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引发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现象。因此,要构建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题中之议,也是我国社会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规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是缓和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于农村来说,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农村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至影响人民政权在农村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指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这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和谐社会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基础上,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以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要素结构的影响为实证分析,说明如何以和谐社会为目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研究旨在阐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的现状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于2011年底,我们在江苏与陕西2省的24个村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工作。[结果]在不同的村之间农户的土地产权稳定性差异很大。在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稳定,并且享有绝大部分的权利。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低,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在另外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不稳定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村干部和上级政府对土地具有强制力。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高,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不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征地的情况越来越多,涉及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此外,土地调整的频率逐渐降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小。[结论]该研究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自实行二轮承包以来,太和县普遍存在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民自发的经常性土地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与土地调整之间的冲突成为土地承包经营制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对太和县土地调整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认为产权虚置是农村土地频繁调整的制度根源,并提出实行产权到户以遏制土地调整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分析了中国目前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中国农村和谐社会需要改变执政观念,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作保障;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支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助推,同时提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效益农业;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弱化转移农村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彦丽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62-11264
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农民由于医疗保障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平均偏低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等原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为此,应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调整卫生资源布局,加快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卫生防疫系统建立,规范发展各类补充医疗保险项目,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史国保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83-184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海事管理的发展也将是迈入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海事管理机构来说,构建和谐、健康、先进的海事文化,将促进水上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海事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足及影响基础上,提出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促进农村税费改革的措施,即明确集体准土地所有权主体权利,明晰土地产权结构,界定租税费,并完善法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和谐视角下农村大学生“自我意识”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7023-7024,7027
从引导农村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调控自我、积极完善自我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和谐视角下引导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将人地和谐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古代朴素的人地协调理论、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以及现代人地和谐理论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人地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人地关系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在空间上不匹配;耕地数量、质量不断下降;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展,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乡村生态景观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进一步从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构建人地和谐的土地管理机制,主要有:加强土地承载潜力研究,合理引导人口布局;加强耕地保护,大力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完善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陈金龙  陈庆利  李蓉  朱永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77-11678
实现农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的不和谐主要是由市场经济制度引发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依托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支撑体系是实现农村和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产权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要保护农民在征地中的利益,必须完善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解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545-2548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着主体虚位、权能不全、客体范围界定不清等弊端,使农民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就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行法律规定作了一些反思,并对目前学术界的几种改革思路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刘函语  鲍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24-2325
在分析培养新型农民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目前新型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加大农村投入、关注农民群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