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参地即栽种人参作货后的闲置地。人参有一重要特点,是不能连作,种过人参的参地,再栽种人参,则人参病害多,产量低。因此,老参地再利用一直是人参栽培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长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由于我国老参地栽参和农田栽参技术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使我国人参栽培方式仍然限制在“伐林栽参”的原始做法上,极大地破坏了人参主产区的林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科研工作者为解决老参地问题不懈努力30多年,已取得一些重要的进展,摸清了人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土壤消毒、有机肥改土、绿肥轮作等技术,使人参轮作由33年缩短至6年左右,近年杨继祥等在人参与西洋参轮作方面又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解决老参地问题除了研究利用老参地继续栽种人参以外,尚有  相似文献   

2.
在长白山区自古一直采用皆伐林地栽培人参,而且只能栽培一茬人参,土地利用率很低、至今老参地大多荒废,参后还林也是近几年才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老参地再栽参问题已是人参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人参栽培技术,参地不使用肥料,怕烂参,但近十几年由于透光棚等一系  相似文献   

3.
老参地、农田地土壤及作货人参、西洋参农残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参地 ,即栽培过人参的土地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再栽培人参、西洋参。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对生态意识认识的增强 ,在广大人参栽培区已不允许再毁林栽参 ,这样就导致了栽培用地日益紧缺 ,现已影响到人参业的生存和发展。由吉林人参研究院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研究”项目 (合同编号 :吉科合字第2 0 0 0 0 2 0 3 -0 4号 ) ,其研究内容就是利用处理的老参地、农田地栽培人参、西洋参 ,现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该项目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土壤改良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人参、西…  相似文献   

4.
老参地再利用势在必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栽种过人参的土地称为“老参地”。人参忌连作 ,短期内老参地不能再栽人参。人参忌连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为了总结交流经验 ,明确存在的问题 ,利于今后人参生产的发展 ,作为人参生产者 ,现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 ,就老参地改造再利用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供参考。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一种名贵中药和保健佳品 ,一向倍受人们的珍视和推崇 ,它已经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烟酒等行业得到广泛地应用 ,成为具有特殊作用的原材料。人参消费的增长不仅刺激了人参栽培业的快速发展 ,而由于人参主要是利用林区腐殖土栽培…  相似文献   

5.
在人参栽培后的老参地中栽培黄芪,是一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在栽参后的老参地理。栽培黄芪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老参地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老参地问题作为人参栽培领域的“瓶颈”限制性因素至今尚未彻底解决。这不仅制约着人参的生产方式,使一些现代化栽培手段不能应用到生产实践,而且使参地来源大部分局限在“伐林栽参”的原始作法上,极大地破坏了参区的生态平衡。文献报道,老参地连作障碍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病原微生物增多。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③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④参根分泌物增多。而解决的方法包括施肥改土、土壤消毒、绿肥轮作及绿肥盖膜发醇等手段,使原来的33年轮作缩短为6年。此外,有些地方采取西洋参与人参短期轮作的栽培方法也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人参栽培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人参不能连作而导致很难找到适宜人参生长的栽培地,以前在老参地种植人参需要30年才可种植,专卖公社也需15年以上。从韩国人参烟草研究所成立以来,对根腐病原菌进行的深入研究,目前在老参地7年后就可种植人参。种植人参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连作的原因是人参短期内进行连作会出现根腐病及生育不良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2次实验结果表明,新土壤熏蒸消毒剂甲基溴在有一定坡度的林地老参地上应用效果不理想,仍然存在着烧须,烂根,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甲基溴熏蒸消毒平地农田土老参地土壤后再栽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人参的保苗率和存根率,并能使须根正常生育,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老参地土壤消毒技术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参具有强烈的忌地性 ,即栽种过一茬人参的土地短期内不能再栽参。人参忌连作是一个全国性的技术难题 ,对于这样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参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参业工作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由于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有些局限 ,还不够深入 ,谈的看法也不够成熟。为了开阔视野 ,打开思路 ,现根据国内外人参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工作 ,就老参地土壤消毒技术 ,谈几点看法 ,供广大同行参考。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为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中药材 ,已有4 0 0 0多年的应用历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人参由于营…  相似文献   

10.
曹志强 《人参研究》2004,16(4):25-28
“长白山经济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一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研究”项目是吉林省科技厅针对老参地不能连续栽参,农田地栽参病害严重而立的2000--2003发展计划项目,该项目2003年12月通过技术鉴定,2004年1月获国家级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1.
集安老参地再利用试验情况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参地再利用问题是参业生产中始终未能根本解决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宜参地资源的锐减和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参林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参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解决老参地再利用问题,在当今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深化我国参业生产和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毁林栽参所带来的副作用,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农田栽参、林下种参两条腿走路的人参栽培生产制度,健全人参政策法规,促进人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参业 ,是集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也是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 ,长期以来 ,我国的参业生产是以砍树为主的栽参模式 ,可以说是以牺牲生态平衡为代价的。所以 ,在如何保护好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搞好集安参业生产 ,是参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集安市委、市政府早在 1 999年《关于参业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了我市参业发展要坚持“逐步压缩园参面积、适度发展西洋参、大力发展山参”的方针 ,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巩固参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同时 ,安排部署科研部门积极开展农田栽参、老参地再利用等试验研…  相似文献   

14.
韩国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栽培人参有千余年 ,一直采用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 ,由于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以至造成参、林矛盾 ,水土流失严重。韩国从本世纪 4 0年代开始采用农田栽参 ,其方法便于施肥改土、灌溉和其它田间管理 ,也便于实现参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人参产业化生产。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 ,集国内 5 0年人参生产经验 ,引进了韩国现行栽培方法 ,推广平地栽参 ,是当务之急。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其特点是 :平地栽参、人工施肥、栽培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韩国人参栽培有直播栽培和移栽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栽培是把催芽的种…  相似文献   

15.
老参地农田地连续栽参中试扩繁土壤处理操作规程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老参地(参后地)、农田地连续栽培人参、西洋参项目是吉林人参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2003年12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2004年1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更好的推广使用该项目,现将中试扩繁土壤处理操作规程细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被称为"百草之王",自古以来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在吉林省中药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伐林栽参的栽培模式被国家禁止后,农田栽参成为人参产业发展的主要生产模式。文章对农田栽参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了概述,讨论了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施肥改土、绿肥回田的措施对参地的改善作用,文章对农田栽参模式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为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老参地土壤生态改良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丛枝菌根菌、EM菌、NEB菌剂结合发酵玉米秸秆粉等物质对老参地土壤进行改良后栽参。正交实验设计法。4种物质施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90%~30.79%、pH值提高2.22%~7.06%、碱解氮提高11.33%~63.36%、速效磷提高41.91%~163.35%、速效钾提高7.8%~54.01%、有益微生物放线菌数量提高2~10倍,除个别处理外,人参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单枝鲜重提高9.52%~49.21%、产量提高1.91%~68.80%、折干率提高6.71%~17.14%,保苗率提高35.15%~73.35%,病株数降低2~7倍。这种方法有效改善了老参地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和理化性状,有利于人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老参地(参后地)永续栽参的土壤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目前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中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具有最好的土壤和植被的地块几乎都被用做伐林栽参。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人参产业是吉林省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是东部山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作为吉林省的特色产业,长久以来,人参栽培主要采用伐林栽参模式,每年都有不少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显而易见,伐林栽参模式下的参业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当下,伐林栽参的适参地资源已面临枯竭,而且每年政策允许伐林栽参的适参地指标又极为  相似文献   

20.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