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机理及菌种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药的使用一方面可以保证农业稳产和增产,另一方面却改变了土壤微环境,污染周边的水体乃至大气环境。在农药使用造成的各种污染中,农药残留对人类影响大,作用时间长,尤其是部分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毒、降解慢的特点,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使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机理和微生物诱变和筛选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农药残留降解微生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降解残留有机农药的微生物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农药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微生物在环境农药残留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降解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氮等农药的微生物种属资源以及相关酶资源和基因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近年来该领域中对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并讨论了在环境修复、生物防治和生物肥料等方面多功能化应用微生物资源,同时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应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药残留及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药在人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草害等诸方面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之而来的农药残留问题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农药残留及微生物在其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莠去津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莠去津降解微生物的筛选方法、降解速度的影响因素、降解机理,并对农药降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降解农药微生物的研究不但可以得到消除莠去津环境污染的菌株和相应的酶制剂,而且对于抗莠去津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广泛使用除草剂丁草胺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寻找丁草胺的高效降解方法对于消除丁草胺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微生物修复丁草胺污染土壤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烟嘧磺隆属磺酰脲类除草剂,因其对玉米安全,对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高效而在玉米田广泛应用,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则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微生物对烟嘧磺隆的降解有望成为修复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文章从烟嘧磺隆的使用及危害,可降解烟嘧磺隆的微生物种类及降解特性、降解途径、降解酶及其编码基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目前有关烟嘧磺隆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降解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等方面,对于其微生物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和基因方面的研究仍较少,因此未来的研究趋势将主要体现在降解复合菌系的培养、降解微生物的环境生态学、降解基因以及降解酶制剂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白腐真菌降解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真菌是一类腐生的丝状真菌,其分泌的非特异性胞外氧化酶可以降解多种结构不同、毒性较高且难以降解的有机农药。本研究总结了白腐真菌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降解效果,并对部分农药的降解途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白腐真菌降解农药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遗传工程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大昉 《植物保护》1993,19(4):31-33
  相似文献   

9.
浅谈有机杀虫剂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乐民 《广西植保》1999,12(1):33-35
寻找,研究有机杀虫剂及其残留物的降解菌有益于环境保护,综述DDT等9种有机杀虫剂的降解微生物,其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途径,及其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农药剂型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农药剂型加工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是目前极具开发潜力的材料之一,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本文综述了这类材料应用于农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甲壳素、壳聚糖、环糊精等材料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水基性农药制剂是以水为介质或稀释剂的农药加工类型,本文对水基性农药制剂的主要类别悬浮剂、水剂、水乳剂、悬浮乳剂、悬浮种衣剂、微胶囊悬浮剂等的国内外研发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植物保护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纳米乳剂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润湿性、粒径小以及缓释增效等优点,从而提高农药在靶标表面的附着、沉积和渗透,并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风险。本文介绍了纳米乳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乳剂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同时对目前有较大争议的关于纳米乳剂和微乳剂的界限进行了讨论,并对该领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为制备性能优异的纳米乳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农药可控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孔道均匀、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软模板法、硬模板法和自模板法),表征技术[扫描电镜分析(SEM)、透射电镜分析(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物理吸附分析、热重和差热分析(TGA-DT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其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应用状况,探讨了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农药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环境响应性载体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智能复合材料,能够响应酶、氧化还原、pH值、光、温度、电场、磁场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刺激的变化,实现有效成分的靶向控制释放,在药物控释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目前医药、食品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环境响应性载体材料的种类及其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状况,探讨了以环境响应性载体材料作为农药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常见的环境响应性载体材料主要包括酶响应性载体材料、pH响应性载体材料、氧化还原响应性载体材料、光响应性载体材料及温度响应性载体材料等种类,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分离纯化、临床诊断以及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等领域,其作为助剂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尚处于基础阶段,在商业化与规模化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海涛  叶非 《植物保护》2010,36(1):28-32
随着农药施用量的增加,农药污染土壤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传统的修复方法因其价格昂贵而不能普遍采用,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利用植物积累、吸收、降解等去除土壤、水和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新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修复的机制和方式,对近年来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了植物修复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e total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Ukraine amounts to $30 billion, equivalent to 30% of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The annual cost of pesticide inputs is estimated to be $200–225 million. Herbicides and insecticides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50% and 30% of pesticide use, respectively. Th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a National Program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ver the next five to eight years. The programme envisages an expans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sticide use and a continuation of the move towards a free‐market economy. Improvements in crop yield and quality will benefit both the individual grower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transition to the free‐market economy, growers requir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present pesticide technology and crop production systems. A major change of attitude is required by all those people involved in providing and using pesticides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used both economically and safely. To address this issue, a Regional Academic Programme (REAP), involving Writtle College and Bila Tserkva State Agrarian University, has been initiated. © 200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assesses the usefulness of the concept of ‘concentration addition’ (CA) for describing the joint effect of pesticides on aquatic organisms, based on literature data from 1972 to 1998. For more than 90% of 202 mixtures in 26 studies, CA was found to predict effect concentrations correctly within a factor of two. Although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the assumption of CA may be invalid when dealing with mixtures of compounds with dissimilar modes of ac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usually been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at predicted by CA. Deviations from CA did occur, but were mostly limited in extent. Upward and downward deviations from CA were of comparable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and tended to cancel each other out. The combinations identified as most frequently leading to deviations from CA were those of an organophosphorus ester or a carbamate with either another organophosphorus ester or a synthetic pyrethroid. © 200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