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培养液离体培养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观察其萌发过程,结果显示,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可以产生单极芽管和双极芽管,而且芽管顶端膨大可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形态以球形和棍棒状为主;不同培养液中,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率不同,其中0.1%的菜青虫体壁浸出液(CL)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最高,分别达到79.01%和18.69%。不同基质对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也不同,蝉翅较适合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相似文献   

2.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与8种常用农药相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普力克、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4种农药与玫烟色拟青霉的相容性较好,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孢子的萌发率均在75%以上;随着培养液中三唑酮、百菌清和阿维菌素浓度的增加,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下降.在第10 d,农药与玫烟色拟青霉的3种混合物中高效氯氰菊酯对3龄小菜蛾、啶虫脒对3龄蚜虫和吡虫啉对2龄烟粉虱的致死率分别为90.43%、92.34%和93.72%,但阿维菌素与玫烟色拟青霉的混合物对3龄小菜蛾的致死率仅为64.24%,与单独使用玫烟色拟青霉的致死率87.35%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3种农药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可与玫烟色拟青霉混合使用.在使用玫烟色拟青霉3 d后喷施普力克和百菌清对2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没有影响,但喷施杀毒矾与三唑酮对2龄烟粉虱的致死率分别为39.37%和43.31%.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玫烟色拟青霉QH-4分离株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的观察,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拟青霉属;研究不同营养物质、pH值、温度及光照等条件对玫烟色拟青霉QH-4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条件对玫烟色拟青霉QH-4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pH值为5~11条件下都可萌发,但偏酸(pH=5)和偏碱(pH=11)的情况下,孢子的萌发率比较低,与pH值为6、7、8和9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27℃;持续的光照有利于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培养液酸碱性对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 H值培养液下其孢子萌发情况不同;酸碱条件均对孢子萌发起促进作用;偏酸性条件下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率最高,中性条件下最低;菌株YXS-515菌株的耐酸碱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蝉拟青霉胞外蛋白酶与菌株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蝉拟青霉胞外蛋白酶与菌株毒力的内在联系,采用平板法培养蝉拟青霉,分析了其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水平,再用其分生孢子对蚜虫进行毒力测定,分析了产酶水平与毒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间产酶水平差异较大,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为57.89%~83.16%;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蚜虫的致病力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蝉拟青霉胞外蛋白酶活力是构成其毒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食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和致病力的改变。【方法】测定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及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致病力,分析它们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14个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由于T-DNA的插入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与原始菌株也存在分化,筛选获得了1株致病力增强的突变体BN-11和11株致病力明显下降的菌株;通过分析,这14个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和蛋白质酶的活性与寄生率之间不呈正相关性。【结论】获得了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和蛋白质酶的活性与致病力变化的证据,有助于淡紫拟青霉致病机制分析及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7.
采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了温度、湿度、紫外照射及化学农药对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区为20 ̄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紫外照射对该菌孢子萌发有很大影响。随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当照射时间为60min时,24h的孢子萌发率为54.2%,当照射时间达180min后,24h的孢子萌发率仅为5.4%,同时部分孢子的萌发时间显著被延长。不同杀虫剂及同一杀虫剂的不同浓度,对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同。20%氰戊菊酯、22%蚜虱灵、5%的抑太保、25%灭幼脲四种供试农药的三种浓度对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均很小,因此这四种杀虫剂可作为玫烟色拟青霉混用的首选药剂;此外10%吡虫啉和绿荣的1/2常规浓度和1/4常规浓度对该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也较小,因此也可作为玫烟色拟青霉的复配药剂。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养液和温度诱导球孢白僵菌BF菌株产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Folin-酚法和DNS法对球孢白僵菌BF菌株在不同培养液、不同温度下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僵菌在3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均能产生蛋白酶和几丁质酶。30℃以下时,以明胶培养液中产蛋白酶的活性最高(28℃时为127.09 U);30℃以上时,以虫尸粉培养液产酶活性最高(35℃时为133.51 U);球孢白僵菌在胶体几丁质中诱导几丁质酶的效果最好,其中30℃时酶活性最高(2.91 U);其次为虫尸粉培养液,在28℃时酶活性最高(1.44 U);细粉几丁质培养液的诱导效果在5个温度下都是最差;温度高于30℃时,这3种培养液诱导的几丁质酶活性都非常低。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报道的综述,介绍玫烟色拟青霉在自然界的分布与寄主、致病力及影响因子、发生与流行、毒素的产生及该菌目前的生产及应用状况,旨在了解当前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玫烟色拟青霉进行液体培养,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糖含量、酸碱度、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接种24-48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增长较慢;接种48-120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增长最快;接种120h,菌丝生物量达22.43mg/ml,产孢量达11.8×107孢子/ml。培养液中Ph值和糖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接种72h,营养液的Ph值由初始6.4降到5.16,菌丝快速生长和孢子大量繁殖的时期是糖消耗最大的时期,因此接种72小时后,适当调节酸碱度,对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利。  相似文献   

11.
海洋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明圈法初筛、DNS复筛,从大连近海海域的海泥中分离出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的菌株,经初步鉴定为扩展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inens).采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等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产酶最适条件是在28℃、pH7.0、蛋白胨1g/L、胶体几丁质10g/L、NaCl 20g/L条件下,几丁质酶活力可达0.508 U/mL,比优化前其产酶活力提高了9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物磁效应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方法]利用场强为0.10T、0.25 T、0.40T恒定磁场,以流速为1 m/s,分别对普通水进行9次处理,串联(SC)磁场处理3次的磁处理水,用于液体培养蛹虫草,研究了生物磁效应对蛹虫草胞外蛋白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虫草素、虫草酸、多糖含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并且对胞外酶活性与以上指标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0.40 T处理能显著促进蛹虫草胞外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菌丝干重及虫草酸含量,相比对照组,其酶活高峰分别提高了38.98%和16.75%,菌丝干重和虫草酸分别提高了27.12%和22.93%;0.10 T处理可显著提高胞外淀粉酶活性和多糖含量,相比对照组,酶活高峰提高了34.94%,多糖含量提高了18.32%;0.25 T处理有利于虫草素的积累,比对照组提高了16.4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胞外蛋白酶活性与菌丝干重、虫草酸含量在0.0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为关键酶.[结论]不同场强处理的磁化水均能显著提高蛹虫草液体培养胞外酶活性、菌丝干重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但影响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为发酵生产蛹虫草药用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chi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取几丁质酶基因chiA,将其与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HSG连接,构建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检测培养液中的几丁质酶活性。[结果]扩增得到几丁质酶基因chiA大小为2.5 kb。构建的重组菌对底物[4-MU-(GlcNAc)3]显示出一定的水解活性,培养液酶活约为2.8 U/ml,而pHSG空质粒转化子在同样条件下其培养液没有明显酶活。该重组酶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50℃,与苏云金芽孢杆菌自身产生的几丁质酶性质一致。[结论]几丁质酶基因chiA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成功分泌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4.
室内测定台湾黑僵菌F061菌株的孢外酶活性及其对柑橘粉蚧的毒力,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2种胞外酶活性均在1.00×10~8和1.00×107孢子·mL~(-1)2个处理时较高,其中蛋白酶活性达7.63U·mL~(-1)和7.61U·mL~(-1),几丁质酶活性达5.45U·mL~(-1)和5.67U·mL~(-1);供试菌株对柑橘粉蚧的LT50也在1.00×10~8和1.00×107孢子·mL~(-1)2个处理时较短,分别为4.98d和5.39d;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对柑橘粉蚧的LT50与菌株蛋白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菌株几丁质酶活性呈中度负相关。可见,台湾黑僵菌F061菌株蛋白酶活性比几丁质酶活性强,在侵染柑橘粉蚧过程中起更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芝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外酶与胞外多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芝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外酶与胞外多糖等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8℃,15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云芝茵丝体生物量在第12 d达到最大值(6.436 g/L);发酵液的pH值在整个液体培养过程中变化不大;胞外蛋白质浓度于第11 d达到峰值;愈创木酚氧化酶在第12 d达产酶高峰,酶活性为713.2 u;多酚氧化酶分别在第12 d与第18 d出现产酶高峰,其酶活峰值分别是660.1 u和1 001. 0 u;胞外多糖含量的最大值(23.70 mg/L)也出现在第12 d.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平板快速筛选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细菌BacillusSp.2108,其代谢物对几丁质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其发酵液离心,用硫酸铵盐析后,经Sephadex G-25脱盐柱脱盐、DEAE Sephrose Fast F 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低压液相色谱Superdex G 75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最后通过SDS-PAGE检测,得到一条单带。纯品经SDS-PAGE,转膜,测序,及序列比对,初步判定此抑制物是一种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几种化学杀虫剂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的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影响较大,供试的12株金龟子绿僵菌大部分菌株的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明显降低,仅有Ma202、Ma207菌株的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海尔特兹’未生根和生根两个时期的组培苗为材料,对其各个部位的抗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尔特兹’组培苗的SOD活性在19.71~28.17U/g,未生根组培苗-茎的SOD活性最高,为28.17U/g,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CAT活性在11.39~76.40U/g之间,生根组培苗—叶的CAT活性最大,为76.40U/g·min,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POD活性在19.03~92.12U/g·min之间,未生根组培苗-茎的POD活性最高,为92.12U/g·min,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POD活性与CAT活性呈负相关,未生根、生根组培苗均为茎的抗氧化酶活性叶根,未生根组培苗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生根组培苗。‘海尔特兹’红树莓组培苗总酚含量在0.076~1.907mg/g FW之间,DPPH清除率在68.6%~93.4%之间,未生根组培苗-叶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907mg/g FW,DPPH清除率为93.4%,叶的DPPH清除率茎根,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呈正相关,未生根的组培苗的总酚含量及DPPH清除率高于生根组培苗。  相似文献   

19.
对毛霉ZG-2菌株的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以便于生抽大曲的大规模生产。结果表明,在大豆粉40%、麸皮60%、加水100%(V/m)、温度40℃条件下,制成的大曲蛋白酶活性最高,其中酸性蛋白酶酶活2 314U/g、中性蛋白酶酶活4 602U/g、碱性蛋白酶酶活1 352U/g;加120g/L食盐水溶液进行稀醪发酵60d,原料蛋白质转化率最高,达7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