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抵御该病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目前应用较少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基因(ty-5)进行研究,对克隆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确定该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和转录区域均存在碱基突变,并利用含有该基因的抗病材料AVTO1227对ty-5的表达进行分析,不同材料中ty-5及其等位基因Ty-5的表达量在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前后均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为下一步针对ty-5翻译区域内单核苷酸变异导致其功能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育种提供了有效的连锁标记。  相似文献   

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病是威胁广东省番茄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 为给番茄抗病毒育种工作积累材料基础,本研究采用基于TYLCV侵染性克隆的番茄抗病性测定方法,对103份番茄材料进行了抗TYLCV鉴定,获得抗病番茄材料8份、耐病材料14份,这些材料可用于后续番茄抗TYLCV育种及其抗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安徽淮北番茄曲叶病的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手段鉴定了安徽淮北番茄曲叶病的病原.从安徽淮北番茄温室采集番茄叶片样本,用CTAB法从番茄叶片中提取总DNA.利用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从大部分样本中扩增出双生病毒500 bp特异性条带.将扩增片段克隆并测序,该片段序列全长541 bp,与我国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各个分离物序列相似性均很高,达到95.9%~99.4%,可以初步明确侵染安徽淮北番茄的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安徽淮北TYLCV 500 bp片段序列与山东TYLCV相似性最高,达99.4%,而且从构建的系统关系树也可以看出,安徽淮北TYLCV与山东TYLCV的亲缘关系最近,推测安徽淮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可能来源于山东.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番茄黄化曲叶病抗病品种培育进程,阻止该病蔓延,以抗病亲本CLN2777A和感病亲本TMXA48-4-0及其F2分离群体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进行抗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通过对亲本及F2分离群体进行TYLCV接种,发现F2代抗感病分离比率接近3∶1,抗性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用5...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分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军  孙茜  艾鹏飞  韩璀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016-18017
[目的]对河北省发生的一种番茄病毒病进行症状识别和分子诊断。[方法]2008年11月及2009年7~10月对河北省番茄病毒病田间发生情况和典型症状进行详细调查,然后根据已发表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该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相一致,从症状上初步诊断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石家庄和衡水采集的病株样本的DNA均扩增出307 bp大小的特异条带,表明该片段为TYLCV的一个分离物,证明采集的番茄病株是由TYLCV侵染所致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结论]该研究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河北省大面积发生及从分子水平上确诊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病毒病。结合国内外发生情况,主要通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特点、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发病原因进行综述,分析了两种防治TYLCV策略的优劣,提出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商业番茄品种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难以甄别,对86份番茄种质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抗性基因进行PCR检测并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目前抗TYLCV番茄种质抗性基因主要是Ty-1/ty-1和Ty-1/ty-1+Ty-3a/ty-3,2种类型抗病种质(19份、23份)分别占总抗病种质(61份)的31.15%和37.70%。在仅含有Ty-1基因的25个番茄种质中,有80.00%田间表现抗病,而同时含有Ty-1和Ty-3a 2个基因的26个番茄种质中,田间抗病率达100%,说明抗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通过抗性基因PCR方式进行抗病检测,准确率达到81.40%。同时推荐了M-17号、达丽等25份抗TYLCV番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品种江蔬1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内生细菌EBS05对番茄的促生作用及其对番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诱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BS05对番茄植株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诱导番茄体内细胞生长相关扩张蛋白基因LeEXP2、LeEXP5和LeEXP18的增量表达。EBS05菌悬液诱导处理后接种TYLCV,SA信号转导途径下游关键基因NPR1和PR1在第1天均被激活,且于诱导处理后3~5 d增量表达,至第7天达到最高峰值,分别比对照番茄植株增加了16倍和13倍。由此推测,内生细菌EBS05诱导番茄对TYLCV的系统抗性是通过SA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同时,接种后5 d,JA信号转导途径标记基因Coi1被激活,且增量表达,表明在内生细菌EBS05诱导番茄对TYLCV系统抗性信号转导途径过程中,可能存在SA信号途径和JA信号途径的交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与白菜叶缘裂刻发育相关的表达基因,了解叶缘裂刻调控的分子机理。 【方法】应用cDNA-AFLP技术从 mRNA 表达水平研究白菜叶全缘和裂刻近等基因系间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共获得 57 条差异片段,合并归属于 55 条非重复序列,其中在叶全缘株系中增强或特异表达的有 25 条,叶裂刻株系中增强或特异表达的有 30 条。54 条差异片段可以在 NCBI 数据库中找到同源序列(包括 EST)、其中42 条为已知基因,1条没有找到同源序列。按照其参与的生物学途径归类,已知基因片段参与了代谢、转录、细胞囊泡运输、蛋白质合成和降解、蛋白质储藏与运输、信号传导、光合系统、基因转座等相关过程。用 AFLP 转化的 SCAR 标记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SEL7B16-SCAR 检测片段的表达模式与 cDNA-AFLP 结果一致。【结论】构建了白菜叶缘裂刻发育调控基因表达谱,识别了与已知NAC036、DP-2、MYB77、TCP24 参与调控裂刻发生基因密切相关的片段。基于cDNA-AFLP特异序列,开发了1条与裂刻紧密连锁的 SCAR 标记,命名为SEL7B16-SCAR,可用于裂叶纯合和杂合的分子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白菜叶缘裂刻近等基因系的cDNA-AFLP分析及SCAR标记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与白菜叶缘裂刻发育相关的表达基因,了解叶缘裂刻调控的分子机理。【方法】应用cDNA-AFLP技术从mRNA表达水平研究白菜叶全缘和裂刻近等基因系间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共获得57条差异片段,合并归属于55条非重复序列,其中在叶全缘株系中增强或特异表达的有25条,叶裂刻株系中增强或特异表达的有30条。54条差异片段可以在NCBI数据库中找到同源序列(包括EST)、其中42条为已知基因,1条没有找到同源序列。按照其参与的生物学途径归类,已知基因片段参与了代谢、转录、细胞囊泡运输、蛋白质合成和降解、蛋白质储藏与运输、信号传导、光合系统、基因转座等相关过程。用AFLP转化的SCAR标记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SEL7B16-SCAR检测片段的表达模式与cDNA-AFLP结果一致。【结论】构建了白菜叶缘裂刻发育调控基因表达谱,识别了与已知NAC036、DP-2、MYB77、TCP24参与调控裂刻发生基因密切相关的片段。基于cDNA-AFLP特异序列,开发了1条与裂刻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命名为SEL7B16-SCAR,可用于裂叶纯合和杂合的分子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
白银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前人研究,对白银市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样品合成相同序列引物,利用RCR扩增技术,并将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BLAST。结果表明,该片段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一段序列,证实白银地区番茄感染了TYLCV。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导致的番茄黄化曲叶病给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番茄生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除番茄外,TYLCV还可以侵染多种作物及杂草,这些非番茄寄主在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周年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明确TYLCV的寄主范围,2012—2014年对TYLCV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寄主范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除番茄外TYLCV还可以侵染菜豆,并导致严重的矮化及皱缩症状,暗示TYLCV的发生可能成为菜豆种植的新威胁。杂草寄主的调查结果显示,TYLCV可以侵染铁苋菜、皱果苋,暗示这2种杂草是TYLCV的中间寄主,可能在TYLCV的周年循环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6年6月从青岛即墨市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基地采集疑似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烟叶样品。提取病叶总DNA,使用双生病毒(Geminivirus)通用引物PA/PB对样品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感病叶片DNA仅检测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简称TYLCV);根据测定的部分序列片段,设计了1对全长序列背向引物,对其基因组全长进行克隆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核酸为单链环状DNA,基因组为单一组分DNA-A,经过分子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TYLCV-SDQDJM(Gen Bank:KY640456)与山东省潍坊市番茄分离物TYLCV、山东省泰安市番茄分离物TYLCV同源性最高为99%,与已经报道的其他地区TYLCV分离物同源性均在97%以上,因此确定从青岛即墨市采集的烟草矮化病毒症状烟株是由TYLCV侵染所致;同时采集了发病植株以及周边蔬菜保护地部分蔬菜上的烟粉虱成虫进行检测,其中15.0%的烟粉虱样品检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因此明确了侵染该地区烟草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由带毒烟粉虱传播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番茄鞭毛蛋白受体基因(LeFLS2)的功能,构建了LeFLS2的进化树,通过RNA-seq方法研究LeFLS2基因在番茄植株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侵染时的响应情况,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LeFLS2在番茄各个发育组织器官的表达量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在番茄中沉默LeFLS2,对沉默植株接种TYLCV以及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变种DC3000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对沉默植株的表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LeFLS2基因与另外一个相似性达到83%的另一个番茄LeFLS2-2基因在一个独立分支上;受TYLCV侵染后LeFLS2基因上调表达;LeFLS2在番茄植株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均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新叶中表达量最低;沉默LeFLS2后对TYLCV的抗性变化不大,而对DC3000的感病性增强,沉默植株比野生型植株生长明显加快。说明LeFLS2基因对抵抗细菌DC3000侵染以及番茄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近几年在山东大发生,对番茄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试验明确了其病原为中国黄化曲叶病毒(TYLCV—Ch),建立了灵敏度高的分子检测技术,简要综述了病害的流行因素和防控措施,为监控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该病害在田间由烟粉虱传播,由于不同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变异较大,这使番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育种进展很慢。本文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番茄抗源材料的筛选与抗性鉴定、抗番茄黄化曲叶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番茄黄化曲叶病及其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毁灭性的病毒病,已成为世界番茄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在中国呈现逐年加重,自南向北迅速蔓延的趋势,已对中国番茄种植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培育抗病品种.为了更好地控制病害,文章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类、抗性病鉴定方法、抗源筛选及遗传规律、抗性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国番茄黄化曲叶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一些信息,同时对抗性基因的应用和聚合育种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在洛阳地区普遍发生,但其病原尚不清楚。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PB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特异性引物对表现黄化及曲叶症状的疑似样品进行PCR分子检测,结果发现TYLCV是引起洛阳地区大田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原。此外,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病原类型及可能的来源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苏粉11号是以TM-06—1为母本,以TM-06—14为父本育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果实高圆形,单果重220g左右;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粉红色;田间抗病性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V)、番茄花叶病毒(ToMV)、叶霉病、枯萎病;适宜番茄黄化曲叶病暴发严重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局部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症状。为了确定这种疑似病毒,利用双生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及DNA—A基因组的引物对枣庄、菏泽和淄博的染病番茄叶片进行了检测,测序分析表明这种病毒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可能是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日本传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