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红体病的发生及流行红体病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8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在对虾病害打击下养虾业一蹶不振,无奈之中企望引进抗病能力较强的南美白对虾来振兴养虾业,但好景不长,1998年风云四起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溃不成军,病害流行。而目前大陆所需的南美白对虾苗有的引自台湾省,又把虾的红体病病原带进大陆,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上海等省(区)沿海海水、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大面积暴发。该病发生后,发病迅速,病程极短,死亡率极高,一般虾池发病后10天左右大部分对虾死亡…  相似文献   

2.
实际生产中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病大致可归为三类:病毒性红体、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一、病毒性红体病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征,由桃拉病毒(TSV)引起。1.鉴别发病虾池水质一般较浓,透明度通常在20厘米以内,pH高于9,氨氮含量在0.5毫克/升以上。虾体通体呈微红色或茶红色,特别是肝脏发红明显。病虾甲壳变软,易与肌肉分  相似文献   

3.
孙克年 《内陆水产》2007,32(5):25-26
南美白对虾生病时有些疾病临床上有红体现象,俗称红体病。红体病症病因多样,其防治方法也各异,要认真鉴别准确诊断,对症下药,把红体病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本文将常见的具有明显红体现象的疾病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今年早春放养南美白对虾经过15-60d养殖发病率达70%,排塘率达60%,病情来势凶猛,暴发性流行覆盖面广,损失惨重。笔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积累一些防治虾病经验,与广大虾农交流和探讨,把防治虾病工作推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随着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推广,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产量不断提高,但病害也日益严重,其中对虾红体病就是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养殖经验,就对虾红体病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晓丹 《内陆水产》2002,27(4):34-34
红体病症状红体病,专业上又称桃拉(TAURA)综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该病的暴发有以下规律:通常在气温骤升或骤降时出现;养殖对虾的发病时间在30~60天;发病的对虾规格在5~9厘米;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则在0.5毫克/升以上。该病的发生蔓延时间较长,一般较少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现象,其早期症状表现为:对虾群体常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仅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肉眼分不出肝脏和心脏(正常对虾肉眼可分清肝脏和心脏),只能看出肝脏肿大或变淡…  相似文献   

7.
黄金臣 《齐鲁渔业》2007,24(2):17-18
无论淡水池塘养殖还是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大规格南美白对虾仔虾,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这就要求育苗场要为养殖户提供大规格南美白对虾苗种。一般情况下,规格至少达到1.2cm。但在室内培育条件下,此规格南美白对虾仔虾也是暴发红体病的危险期,病状发生后,不仅每个池内虾苗病情传染速度快,而且池与池之间如不严格控制,稍有不慎,即造成全军覆灭,给育苗生产单位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仅唐山市丰南区至少80%以上的育苗场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三种类型红体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坷  万志 《海鲜世界》2004,(4):34-34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不少人不知道是何种类型的红体病而乱下药,从而因错过治疗时间,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红体病,应区别不同类型,分别采取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南美白对虾亲虾培百过程中红体病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虾病,它可以引起整池亲虾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此病传染性极强,亲虾红体病携带病原,可能通过垂直传播传给后代使其后代成为红体病病原携带者。在人工育苗阶段因病原数量少,没能暴发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的深入,水质条件的改变,病原随时可能暴发,造成养殖失败。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学名Penaeus vanamei Beone,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原产于中、南太平洋海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其具有生长快速,食性杂,对饲料蛋白的要求较低,出肉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其适温性广,  相似文献   

11.
张亚 《河南水产》2008,74(1):31-32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疾病发生后的一种显著现象,一些养殖户在碰到这种情况后,将其按"桃拉综合症"进行治疗,由于没有对症下药,因此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影响了南美白对虾的治疗时机。南美白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主要发生的病害有白斑病、细菌性红体病、软壳病、红胃病、纤毛虫病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对养殖危害较大也是死亡较严重的是白斑病,为此,笔者针对所发生的病情,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所采用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一、发病情况自6月下旬开始陆续发生,最初发生体长在6~7厘米时,到7月15日体长4厘米也出现病情,整个发病池中最早发病和死亡的都是从最大个体开始的。到6厘米以上的个体传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发病较高传染较快的是池水较浅、投喂不足、清池不彻底和池水消毒不及时的…  相似文献   

13.
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病害有蚤状幼体和仔虾(P5以前)的“粘脏病”、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的“红体病”,其中以大规格仔虾的“红体病”损失最为惨重,小则整池、大则整场绝产.池中死亡的大规格虾苗成堆。育苗的技术人员公认一旦发病之后根本无药可治.1~2天之内整池虾苗死绝,而且很快就传染到整场;刚得病的池子因症状明显.虾苗很难卖出,并且影响到整个育苗场的虾苗销售,只有等死。此时育苗场该投入的都投了,到最后马上就要卖钱时却都死光,损失惨重.最可怕的足到现在其病原也没有搞清,以至于育苗场家谈“红体病”色变。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红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一、病因引起软壳虾的因素很多,在斗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引起虾壳变软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种:1.长期投饵不足,使对虾呈饥饿状态。2.饲料营养配比不均衡,钙和磷的比例不恰当,很多虾农用低档饲料来投喂南美白对虾,这些饲料往往达不到要求。3.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4.池水中的溶解磷的含量下降,对虾摄磷量不足,而磷是对虾甲壳的形成和钙化过程的主要元素。5.由于当地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恶劣,水质恶化,导致虾壳变软,严重者并发其它疾病,形成暴发病。6.水中含有机锡或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可抑制对虾甲壳中几丁质…  相似文献   

15.
章秋虎 《内陆水产》2001,26(11):35-35
南美白对虾虽然抗病能力强,但在高密度人工养殖条件下,如不注意防病工作,仍有发病的可能。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加强预防工作,从池塘、水质、苗种、饲料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综合把关,杜绝疾病的发生。养殖一开始应做好清塘消毒,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放苗30天后消毒1次,以后每隔15~20天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等。同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C、维生素E、氯霉素等,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现虾病应立即查明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美白对虾在高密度池养条件下容易发病 ,因此 ,应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从池塘、水质、苗种、饲料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关 ,杜绝疾病的发生。放苗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放苗后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放苗 30 d后消毒一次 ,以后每隔 1 5~ 2 0天消毒一次。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 C、维生素 E、氯霉素等 ,以增强白对虾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现虾病应立即查明原因 ,对症下药。南美白对虾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红体病 (又称桃拉综合症 )1 .病因  由 TSV病毒感染引起。2 .症状  病虾…  相似文献   

17.
①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甲壳完好。②镜检放大100倍或160倍:有的病虾甲壳上有不明显的点状小洞,一个视野可见3~10个,此种现象为初发阶段,病虾头胸甲不易剥离.对对虾没有造成伤害。有的甲壳上有点状小洞.洞中间有一黑点,此为坏死组织,一个视野可见5个以上黑点.头胸甲易剥离,此类对虾已出现摄食减少或其他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自1988年引进我国以来,人工繁育和种苗批量生产相继获得成功。1998年起在我国南方各省进行规模养殖,不久上海地区也开始试养,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是因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本而传播到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1999年该病在台湾地区大面积暴发,使台湾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遭到严重挫折。2000年以来,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沿海海水养殖密集区均有发生,并逐步蔓延。今年7月以来,上海市崇明县养殖南美白对虾部分区域也相继暴发桃拉病毒…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白斑病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两种.对于细菌性白斑病,养殖户是可以控制的.2005年10月笔者走访了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北洋村养虾户刘振来,2005年他的8个池塘有3个池塘(面积7亩)发生细菌性白斑病,放养密度为90万尾/hm2.由于采取了科学的管理措施,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成活率达到60%,到当年10月收获时这3个池塘共收获规格50~52尾/kg的南美白对虾4·!925kg,每667m2产703.6kg.现将其成功养殖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红腿病1.症状①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变红,鳃区呈黄色或浅红色,尾扇浅红而后深红,步足红点渐多。②甲壳变硬,体表无黑斑。③病虾最初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大减,胃部仅有少量食物或完全无食,而后离群独游,行动呆滞,不能控制行动方向,或在水面打转或在池边爬行,重者伏在池边2~4小时开始死亡。2.病原副溶血弧菌侵入虾体血液而引起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清淤不彻底、消毒不严格,水中理化因子恶化或变化频繁的池塘。14~31℃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常呈急性型暴发,死亡率高达90%。3.预防①放养前必须对池塘彻底清淤、严格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