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抽样调查了河南省分布的主要土类耕层土壤100个土样.对其土壤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进行了测定,并用王水-高氯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砷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主要土类中砷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黄棕壤>红黏土>褐土,砷含量平均分别为10.75 H培/kg,9.92mg/kg,7.40mg/kg,4.89mg/kg,5.34mg/kg,4.89 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规定的砷含量≤25 mg/kg.  相似文献   

2.
设施栽培土壤有效磷与活性有机磷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部分设施栽培地土壤活性有机磷及有效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被调查的设施土壤表层有效磷和活性有机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2.30-199.44mg/kg土、8.53-19.04mg/kg土;(2)不同地区设施土壤活性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当地露地土壤对应指标值;(3)设施土壤活性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剖面层次上表现为由高到低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3.
安徽沿淮地区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及镁对大豆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沿淮地区典型土壤样品的分析,结合盆栽试验,分析了安徽省沿淮地区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土壤交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沿淮地区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为18.6~489.1 mg/kg,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质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等;不同土壤类型交换性镁含量高低排序石灰土>潮土>黄褐土>紫色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黄棕壤,剖面土样中由上到下土壤交换性镁呈增加趋势.大豆施用镁肥结果表明,在0.2(Mg,mg/kg)水平处,大豆N的含量达到最高;施用镁肥对P、K吸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陈丰  张海涛 《农技服务》2013,30(8):840-841
对鱼台县清河镇不同农作物的土壤农田中镍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农田土壤镍含量有所差异,农田作物中镍含量高低为玉米>油菜>小麦>萝卜,各农田镍含量分别为38.41 mg/kg,36.21 mg/kg,32.63 mg/kg,27.34 mg/kg,4种农田的镍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规定的镍含量(≤50 mg/kg),未形成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云南干热河谷区退化生态系统土壤有效氮的现状及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对会泽、县娜、姑镇典型的3种不同类型植被下土壤有效氮及有机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植被土壤有效氮含量为车桑子灌丛林>银合欢林>扭黄茅草丛,平均分别为76.59 mg/kg、55.40 mg/kg和45.18 mg/kg;土壤有效氮随坡面变化表现为坡中>坡上>坡下;土壤有效氮与有机质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凤阳县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硫肥对大豆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凤阳县土壤样品进行有效硫含量测定和盆栽实验,研究了凤阳县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和硫肥对大豆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凤阳县土壤有效硫含量范围为3.2~189.7mg/kg;影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和施肥量;不同土壤类型有效硫含量排序为:菜园土>水稻土>黄褐土>砂姜黑土>石灰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效硫含量由上到下逐渐降低;硫肥对大豆氮、磷、钾的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省某些旱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动在20.8-164-3 mg/kg,平均为95.9 mg/kg;速效钾含量为55.4~340.5 mg/kg,平均为174.1 mg/kg;有效磷含量为2.0~154.4 mg/kg,平均为30.5 mg/kg.因成土母质不同土壤养分状况明显不同:土壤碱解氮含量顺序为耕型湖潮土>耕型河潮土>耕型花岗岩红壤>耕型板岩红壤>耕型砂岩红壤>耕型棕色石灰土>耕型石灰性紫色土;土壤速效钾含量顺序为耕型花岗岩红壤>耕型板岩红壤>耕型湖潮土>耕型河潮土>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砂岩红壤>耕型棕色石灰土;土壤有效磷含量顺序为耕型花岗岩红壤>耕型河潮土>耕型湖潮土>耕型板岩红壤>耕型砂岩红壤>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棕色石灰土.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镍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毒害作用,以黑土作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镍水平下大豆幼苗的生长情况,并对大豆幼苗镍中毒临界值及中毒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镍量的增加,大豆植株鲜重、干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土壤有效镍与大豆植株干重、土壤有效镍与植株含镍量进行拟合,推导出大豆幼苗生长状态最佳时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10.88 mg/kg,植株含镍量为26.46 mg/kg;中毒临界值(即某一施镍水平下的植株干物质累积量与不施镍处理相同)土壤有效镍为21.25 mg/kg,植株含镍量38.80 mg/kg;奢侈吸收区间黑土有效镍含量为10.88~21.25 mg/kg。以某一施镍水平下的干重占空白干重的90%~100%为轻度中毒分界点,得出大豆幼苗处于轻度中毒状态时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21.25~44.76mg/kg,此时植株镍含量为38.80~68.14mg/kg;促使大豆植株出现中度中毒时(干重为空白的80%~90%)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44.76~69.62mg/kg,此时植株镍含量为68.14~95.48 mg/kg;当土壤有效镍含量>69.62 mg/kg时,大豆植株则处于高度中毒状态(干重为空白的80%以下),此时植株含镍量>95.48 mg/kg。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富硒土壤资源,以典型富硒区-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闹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闹热村富硒土壤及其上种植玉米样品硒和其它主要元素含量的测定、相关性分析等,对闹热村富硒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阳县闹热村富硒土壤的硒含量介于1.83 mg/kg-15.33 mg/kg之间,平均为9.56 mg/kg,约是我国富硒土壤标准下限0.4 mg/kg的24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闹热村富硒土壤中的砷、镉、铜、镍、锌等重金属元素与硒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富硒土壤在开发利用时须重视和防范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与危害。闹热村富硒土壤上种植玉米的平均硒含量为3.37 mg/kg,是全国谷物籽实平均硒含量的10倍,最大铅、镉、砷、铬元素含量分别为:0 mg/kg、0.04 mg/kg、0.23 mg/kg、0.57 mg/kg,均低于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食用安全。富硒土壤中过量的硒抑制了玉米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这使得尽管闹热村富硒土壤中的砷、镉、铅、锌、镍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都超出了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限值,但并未对种植玉米造成重金属污染,这也提示硒元素在修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较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攀枝花市芒果基地土壤和芒果镍污染含量.结果表明,西区、盐边、仁和区芒果基地土壤镍平均值分别为47.9、39.2和21.7 mg/kg,超过国家Ⅱ级环境标准值的达分别达30 %、41 %和5 %.除仁和基地外,其它二基地土壤明显高出我国其它地区镍普遍含量(20.7~31.1 mg/kg).母质是影响土壤镍变异的主要因素.西区、盐边、仁和基地芒果镍平均值分别为0.80,0.66,0.60 mg/kg(干样计),芒果中平均镍含量与各基地土壤镍平均含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1.
河南主要土类土壤耕层铬(Cr)含量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主要土类土壤耕层的100个土壤样品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并对其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及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等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类耕层土壤铬含量有差异,其平均值大小(mg/kg)顺序为砂姜黑土(31.59)>黄褐土(26.48)>潮土(26.01)>褐土(24.58)>红黏土(22.20)>黄棕壤(19.74),且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规定的铬含量小于或等于90 mg/kg的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中的铬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有机质对土壤中铬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中铬含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原市不同土壤类型1 984个耕层土壤样本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太原市土壤中交换性镁的含量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全市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65.21 mg/kg,最高含量为993.83 mg/kg,最低含量为13.82 mg/kg;不同土壤类型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石灰性褐土>粗骨土>褐土>褐土性土>淋溶褐土。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主要土类土壤耕层铅含量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主要土类土壤耕层铅含量进行了抽样调查,60个随机抽样点的检测结果表明,潮土、褐土、砂姜黑土、黄褐土、黄棕壤铅含量高低不一,铅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砂姜黑土>褐土>黄褐土>潮土>黄棕壤,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铅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吸钾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钾吸收特性的影响,给河南省各烟区科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3种土壤类型烤烟的钾吸收状况。结果表明,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施钾处理与不施钾相比,在移栽后60d烤烟生物学性状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3种土壤类型的施钾处理烤烟干物质积累强度表现为红黏土>褐土>黄褐土。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烟株中各部位全钾含量,褐土施用钾肥对叶片中钾含量的提高最显著,移栽后90d的烤烟叶片钾含量为3.404%。3种土壤类型施钾处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初期迅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的过程,褐土的速效钾含量下降最多(33.0mg/kg)。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钾肥利用率分别为15.24%、40.96%和38.85%。因此,在褐土上应特别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省11个主要土类50个样本的粘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和褐土,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绿泥石、高岭石和少量蒙脱石;在红棕色粘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和水稻土,粘粒矿物仍以水云母为主,但含有较多量的高岭石和蒙脱石;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森林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粘粒普遍富含水云母,蛭石和绿泥石,其主要矿物组合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主要土类耕层中几种微量元素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河南省潮土、褐土、黄褐土、砂姜黑土、黄棕壤、红粘土6种土类耕层的1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Fe、Mn、Cu、Zn全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的各类土壤中,全Fe含量最高,其次是全Mn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测土壤中,Cu和Zn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pH值高的土壤中全Cu含量高于全Zn;pH值低的土壤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培养及室外盆栽实验 ,研究了砷在粘盘黄褐土、红壤 (高肥力、低肥力 )、水稻土上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砷浓度<30mg/kg时对土壤中纤维素的分解有刺激作用 ,砷浓度>60mg/kg 时对土壤中纤维素分解有抑制作用 ;砷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施入有机物料可以减轻砷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四季豆是对砷敏感的作物 ,砷浓度>30mg/kg 时产生明显的中毒症状 ;施入磷肥可加重砷对四季豆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紧实胁迫对不同土壤类型玉米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植株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微区桶栽,设计了土壤类型和紧实度两因素试验,研究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紧实胁迫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紧实胁迫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玉米的根干重、根长度、养分累积量和分配量以及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参数变化顺序均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紧实胁迫下叶片中的养分分配比例高于茎鞘,养分转移率表现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了玉米根干重和根长度的增加,增加了各类土壤上玉米单株和各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和玉米产量,其中黄褐土和砂姜黑土增加幅度较大,潮土较小;玉米叶片和茎鞘中的氮、磷、钾转移率随紧实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紧实胁迫影响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和吸收,生产实践中对不同土壤类型可通过降低紧实度来改善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养分的吸收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信阳茶园低产土壤有粘化型和瘠薄型二类 ,主要有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黄土质黄褐土 ,黄土粘盘黄褐土 ,第三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粘土以及石质土、粗骨土。通过对上述低产茶园土壤的诊断 ,阐述了粘化型土壤障碍因子是土体中有粘化层或粘盘层 ,土壤通性差 ,排水不畅有渍水层。瘠薄型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土层浅薄 ,全量养分缺乏等。针对这些障碍因子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山东省17个地市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的耕层土壤样品的有效铁,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土壤有效铁平均含量22.92 mg/kg,高于山东省土壤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范围为3.01~201.60 mg/kg;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依次为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山东省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布特点呈明显的区域性,表现为东高西低,中部的鲁中山区也有部分的高含量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