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2.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3.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原蚕区生产一代杂交种,是根据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靠原有的专业种场生产杂交种,已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的.目前,我省农村原蚕区生产量已占蚕种生产总量的80%左右,因此原蚕区的蚕种质量好坏,将对整个茧丝绸行业起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蚕种生产单位大多在农村原蚕区繁育蚕种,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人口逐渐减少并趋于老龄化,蚕种繁育的劳动力成本逐年大幅增长。传统的精工细作、劳动密集型的蚕种繁育模式,导致蚕种生产单位盈利能力下降,在原蚕区繁育蚕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原蚕饲育区微粒子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原蚕饲育区(包括国营原蚕区种场、村办场、场带队,下同),为我省发展蚕种生产、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蚕种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仅1990年春期我省原蚕饲育区就生产了蚕种273万盒,占全省生产量的73.6%。可见原蚕饲育区,为克服国家财政困难、缓解我省蚕种供需矛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已经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在我省发展步子快,对原蚕区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等一整套的工作还要不断完善。我们海安县蚕种场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饲养原蚕,十多年来碰到的问题很多,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的体会在现阶段巩固和发展原蚕区,达到提高蚕种质量的目的,必须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是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蚕茧生产发展迅猛,蚕种供不应求,为适应其需要,于1951年开始发展原蚕区,到现在原蚕区已是一代杂交种生产的主力军.由于蚕种生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如何减少风险,生产出无毒、优质蚕种,提高蚕种场和蚕农双方的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原蚕区的技术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体会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嵊州市蚕种场是原蚕区制种的单一型蚕种场,原蚕区全部在本市境内。近年来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价值提高和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蚕桑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农村经济表现出务工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的趋势,养蚕收入在家庭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减少。受此影响原蚕区的生产陷入困境,不仅制种成本增加,而且生产风险加大,原蚕区的发展矛盾重重。1原蚕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蚕种生产目前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是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10.
原蚕区蚕种生产与专业蚕种场内生产有着很大的区别。安吉县西亩乡黄金村作为10多年的老原蚕点,不仅有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饲养的原种、安吉本县及德清县莫干山等蚕种生产单位饲养的原种,原蚕户周边还有大量蚕农饲养着一代杂交种。再加上该地区除了栽桑养蚕外,还从事其他多种种植、养殖活动,使得蚕种生产环境十分复杂,病原积累多,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家蚕交叉感染机会陡增。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稳固的农村原蚕区基地,开展合作制种,是提高蚕种产量质量,提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实现蚕种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原蚕区建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性要求,总结了安康市蚕种场的利好政策,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原蚕区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农村原蚕区的防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蚕种生产近10年来,已由20世纪80年代主要依靠场内生产逐步转向原蚕区生产,然而农村原蚕区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加之生产生活用房分不开等诸多因素,使农村原蚕区生产在微粒子病防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1999年浒关蚕种场到太仓绿化村开辟农村原蚕点,当年淘汰蚕种52.3%,然后逐年减少,经过十多年净化,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原蚕区生产作为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蚕桑大发展的年代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滑坡,蚕种需求量急剧下降,场内生产比例逐年增大,已从1985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62%。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蚕区生产仍占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苏南蚕种场。因此,加强原蚕区建设,对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近几年农村原蚕生产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树立原蚕点长期建设思想,加大投入,打好基础前几年,由于微粒子病的上升蔓延,原蚕区安全生产态势十分严峻,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盐县雄蚕种在农村原蚕区繁育中,通过对基地的选择与扶持、与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提高群众繁育雄蚕种生产技能、增加投入、开展试验等措施,使基地的雄蚕种繁育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建议继续加大对原蚕区农户的反哺力度,进一步挖掘雄蚕种繁育潜力,加快雄蚕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周为友 《江苏蚕业》2004,26(1):45-46
<正> 原蚕区非蚕种生产期是指在原蚕区未饲养原蚕、繁育蚕种的某一特定时期,是蚕种生产期的一个延续阶段,具有生产间隔长、操作细节多、实施对象广等的特点,因此其管理工作的好坏对蚕种品质的优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农村原蚕区一般春季搞蚕种生产,其它季节从事丝茧生产或闲置弃产抛荒,势必造成病原累积多、虫害发生率高,环境、桑园  相似文献   

18.
<正>以原蚕区种茧生产为依托,生产繁育一代杂交种是现有蚕种场普通种生产的主要途径。凉山州蚕种场年生产普通种40多万张,全部来自于农村原蚕区收茧制种。从目前蚕种的生产状况看,原蚕区的种茧生产水平,完全决定了蚕种生产的质量高低和经营效益。当前,在农村蚕桑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蚕种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面对蚕茧市场的变化,从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我国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发展迅速,农村小蚕人工饲料育也逐渐普及。但是,当前我国的蚕种生产却面临着原蚕区迅速萎缩、原蚕区农药及环境污染加剧,以及从业人员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蚕桑产业链优质蚕种的稳定供应。蚕种界已有通过原蚕人工饲料育解决以上问题的设想。为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有关岗位科学家团队和综合试验站联合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共同致力于原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研发及饲育机械的研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饲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加强环境整治,提高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云 《北方蚕业》2000,21(4):25-26
前些年,由于蚕桑发展较快,蚕种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场原蚕区制种量不断递增。在原蚕生产过程中,原蚕区由于养蚕基础设施差,蚕农防微观念淡薄,关键技术不到位,因而出现了只求蚕种数量,忽视蚕种质量的倾向。加之原蚕区大环境污染严重,致使生产的蚕种因微粒子病毒超标,而淘汰的批次比例增大,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我场总结多年在防微上的经验和教训,近两年狠抓了原蚕区的环境整治工作,使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