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义 《甘肃农业》2011,(1):83-83
优质专用小麦是指商品品质(容重大、干粒重高、腹沟浅、面粉白)和营养品质(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好,加工出精粉率高,加工品质(面筋含量、沉淀值高)优,制作食品烘烤品质好和蒸煮品质好的小麦。  相似文献   

2.
灌浆期喷施钼、锌、镁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期喷施钼、锌、铗肥对小麦氮代谢及品质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旗叶的硝酸还原酶(NR)、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其中钼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最大,可以提高粗蛋白、沉淀值、吸水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喷镁肥可以提高沉淀值、湿面筋、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喷镁肥可使蛋白质、沉淀值、吸水量、稳定时间增加,以对增加稳定时间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小麦GPI是基于小麦粉SRC(溶剂保持力)的基础上建立的参数,该参数很好地规避了水作为溶剂对SRC测定结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66份栽培试验材料SRC及其他品质参数测定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GPI相对于四种溶剂的SRC能很好地反映小麦品质差异,避免由于水作为溶剂存在对试验结果的误导;(2)破损淀粉对品质参数测定的影响极为明显,因此磨粉前需要严格按照试验标准进行润麦;(3)GPI=0.6可作为区分小麦品质差异,但仍需结合实际和大量试验结果适当调整;(4)品种品质参数间一致性较差是导致的“中间大,两头小”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特性鉴定结果及评价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方法,对全国25个省(区)、市提供的2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蛋白质、赖氨酸、沉淀值、硬度等项目的分析鉴定。基本上摸清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发现了一批珍贵优质资源,明确了小麦品质的地理差异,为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和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为建立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面包小麦新品种(系)同国外面包小麦品种相比,在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品质上都存在着一段差异,但也有部分品种(系)的品质性状表现优异。经比较认为,在小麦杂交育种中筛选和利用具有优良蛋白质品质和比沉淀值高的亲本资源来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在仍以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品质性状与蛋糕酥饼烘烤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26个冬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并进行了蛋糕酥饼烘烤实验及品质评价。蛋糕和酥饼品质受面筋含量和面团强度的强烈影响。α-淀粉酶活性、面粉粗脂肪含量对品质也有一定影响。籽粒角质率也影响蛋糕酥饼的品质,以软质小麦较好。改良蛋糕、酥饼用小麦粉品质的关键是降低面筋含量和面筋强度。育种早期可注意选择低沉淀值(小于22ml)软质小麦。分析表明,我国偏南部更适宜用作糕点粉小麦品种的选育和面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黄淮冬麦区部分区域小麦品种构成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定点农户调查和田间采样分析,了解黄淮麦区主产区小麦生产的品种构成及小麦品质性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业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夏收时在陕西、河南、河北3省所属9个地市、27个县区、81个乡镇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3份;2009年夏收时在同一区域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2份。统计小麦品种构成,分析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黄淮麦区调查区域小麦主栽品种数量较多(86个小麦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比例较低(19.8%)。小麦籽粒千粒重(39.5g)、容重(787 g•L-1)、蛋白质含量(14.0%)较高,籽粒硬度大(56%),但沉淀值较低(26.7 mL);除沉淀值和粉质参数外,其它品质性状年际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查地区生产的小麦属硬质、高蛋白质、中强筋产品;该区域具有生产高筋、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政府部门应加强稳产、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推广,以提高小麦商品粮的质量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区食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麦籽粒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分析表明:HMW-GS的含量及其比例与沉淀值呈正相关,Y型亚基主要起正向作用,而X型亚基主要起负向作用;A组亚基(HMW-GS)与B组亚基(LMW-GS-B)占谷蛋白的比例与沉淀值呈显著正相关,而C组亚基(LMW-GS-C)呈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主要通过A和C组亚基比例的变化而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籽粒容重803.3 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 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 min、稳定时间5.3 min、弱化度119 Bu,出粉率69.3。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容重、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而沉淀值、稳定时间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接近。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7个、63个和0个品种。提高吸水率、找到合适的形成时间、提高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是今后河南省小麦品种品质育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施氮水平对小麦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感官评价为标准,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烟农15号和济麦19号中国面条(鲜面条和干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和SDS沉淀值明显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明显改善两品种鲜、干面条的加工品质。施用氮肥对鲜面条品质的影响明显高于对干面条品质的影响,对济麦19号面条品质改善的幅度略大于烟农15号。施用氮肥使烟农15号小麦所制作的鲜面条和干面条的综合评分分别比对照提高10.8%和9.1%,而施用氮肥使济麦19号小麦所制作的鲜面条和干面条的综合评分分别比对照提高12.5%和11.0%。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与面条品质的关系密切。小麦面粉SDS沉淀值与面条品质各参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施用氮肥改善面条加工品质主要是通过影响面条的韧性、粘性、适口性和表观状态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李桂萍  张改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96-7397
[目的]研究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和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4种异源细胞质对杂种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具有这4种异源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分别与3个恢复系组配成不同组合,对杂种小麦的籽粒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这4种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小麦在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两个性状上在不同异源细胞质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沉淀值这个性状上,偏型细胞质与其他3种细胞质之间差异显著,表现出正向效应。[结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要利用异源细胞质改良沉淀值这个性状,选用偏凸山羊草细胞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系蛋白质及HMW谷蛋白亚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新选的24个小麦品系蛋白质及高分子量(HMW)谷蛋白亚基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改良已取得较大突破。N2501品系的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分别高达34.1%、16.4%和61mL,均超过国家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强筋粉有关指标,且有效穗平均5.2个,穗粒数、千粒得和穗粒重也分别高达98.6粒、45.1g和4.44g,是一个难得的适合四川生产的优质新品系。新品系蛋白质品质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不显著,说明可望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向改良。新品系中5 10优质亚基比率相对较高,这为进一步开展小麦品质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沉淀值是评价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成为小麦育种工作者重视和经常应用的一个品质指标。以育种实践及前人发表的论著为基础,从沉淀值测定方法,沉淀值与小麦的品质性状、品质改良和环境营养条件等方面加以分析论述,探讨沉淀值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作用,以期为亲本选配、后代选择处理、品质鉴定等提供参考。沉淀值与其他小麦品质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小麦品质的指标之一;沉淀值常用测定方法包括Zeleny法和SDS法,后者又分为常量测定和微量测定,其中微量SDS测定更适合小麦育种过程中的后代品质分析。沉淀值遗传力大,同时也受环境条件影响,育种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肥力水平,以更好地反映基因型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限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晏本菊  任正隆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414-1421
 为研究西南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小麦优质育种问题,利用SDS-PAGE分析了四川几个主要育种单位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种)的HMW-GS组成,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组分和主要品质性状。在46个供试的新品系(种)中,1和2*,7 + 8,5 + 10等亚基的频率分别为41.3%、58.7%和50.0%。供试材料在Glu-1基因座的品质评分平均为7.37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有8个品系(种)得分为10分,占17.4%。结果表明,近年来育成的小麦品种(系)群体中,优质谷蛋白亚基基因频率显著提高;粗蛋白(平均14.09%)和湿面筋(平均36.5%)含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良,年份间表现较为稳定;然而它们的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普遍较低而且在年份间极不稳定,是西南麦区品质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些性状显示了品种间的巨大差异,变异系数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育种加以改良。相关分析结果指出:品质评分与各品质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湿面筋含量彼此显著正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稳定时间与沉淀值、降落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指出谷蛋白含量比粗蛋白含量对面包烘烤品质更重要。本研究指出,针对我国西南麦区的气候条件,在小麦的优质育种中,除注意优质谷蛋白亚基的引入、粗蛋白和面筋含量的提高外,还必须同时注意谷蛋白含量的改良、以及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的深入研究和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评分系统的局限性,选用100个春小麦品种,测定了其HMW-GS以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和SDS沉淀值等5项小麦蛋白质品质,并通过数量化理论及统计学鉴评方法,研究了HMW-GS与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关系,得到了5个多元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96以上,能准确预测5个蛋白质品质,建立了针对不同小麦蛋白质品质的HMW-GS评分系统。总体来看,1亚基、2*亚基、7亚基、5+10亚基和10亚基对小麦蛋白质品质有积极意义,属于优质亚基,但对于不同的蛋白质品质,亚基的作用不尽相同,10亚基有利于蛋白质数量的增加,5+10亚基有利于蛋白质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措施对于小麦面粉SDS沉淀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1989-1991年试验研究,分析了春小麦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措施诸因素对于SDS沉淀值的影响。按模糊聚类法,依SDS值及其变异程度将宁夏主要小麦品种分为三类。SDS沉淀值的遗传性较稳定,栽培技术笃之影响程度较小。在小麦育种上,可将之作为重要选择目标之一;在高产优质栽培上,可通过选择适宜品种和技术措施提高SDS沉淀值,从而提高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7.
对强筋小麦洲元9369进行了不同追肥种类和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以追施营养均衡的复合肥料(N:P2O5:K2O=18:12:15)较好,能使小麦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潮土区砂壤质土壤强筋小麦钾肥不同施用方式和抽穗期喷施微量元素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提高强筋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灌浆期喷施钾、锌、硼肥,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旗叶的硝酸还原酶(NR)、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其中,钾和锌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最大,可以提高粗蛋白、沉淀值、吸水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喷锌肥可以提高沉淀值、湿面筋、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喷钾肥可使蛋白质、沉淀值、吸水量、稳定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质快速检测体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品质的优劣决定其最终用途,最终用途的多样化也使小麦品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不断多样化。本文概括综述了快速检测小麦品质的技术方法,并利用这些技术方法对试验样品的籽粒硬度、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粉揉混特性、淀粉品质特性等进行检测分析,认为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近红外光谱技术(NIR)、面筋仪、Zeleny沉降值、揉混仪、快速粘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zer,RVA)等形成了一套快速检测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粉淀粉品质的体系。该体系对于小麦品质育种早代的品质检测评价及快速、准确检测大批量商品小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不同水分胁迫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春小麦品种,在防渗池中进行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筋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而膨胀势显著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水分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