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选育适应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以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土种大毛和LS2为父本,以经济性状优良,茧丝量高、丝质优、解舒丝长长、强健三齐的四眠蚕实用品种菁松、皓月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系统定向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且眠性稳定的强健性三眠蚕育种材料P035、P053、P055、P057、P059、P061、P077、H036、H088、H092、H102;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强健性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品种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98%),龄期经过短(较常规四眠蚕品种短2~3d),食桑量少,感染发病率低,茧丝纤度细(2.244D)、纤度均方差小(0.203D)、净度优(95.14分)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四川省级品种审定[川蚕品审(2019)03号],适合在四川蚕区全年推广饲育。  相似文献   

2.
家蚕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用显性三眠蚕品种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单杂交,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芊春和知日。通过杂交选配,育成了强健好养、眠性稳定、茧丝纤度细、茧丝质优的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及农村试养成绩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发育整齐,眠起快齐、上蔟齐涌,生命力强,三眠率达99%以上,全龄经过21 d左右,茧丝长1 100~1 200 m,解舒丝长800~900 m,净度93~95分,茧丝纤度1.9~2.1D,适于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  相似文献   

3.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用显性三眠蚕品种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单杂交,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芊春和知日。通过杂交选配,育成了强健好养、眠性稳定、茧丝纤度细、茧丝质优的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及农村试养成绩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发育整齐,眠起快齐、上蔟齐涌,生命力强,三眠率达99%以上,全龄经过21 d左右,茧丝长1 100~1 200 m,解舒丝长800~900 m,净度93~95分,茧丝纤度1.9~2.1D,适于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在柞蚕3龄起添食咪唑类化合物GD,可使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三眠蚕全龄经过缩短8~9d,其茧丝纤度为4.157D,比对照四眠蚕细1.522D,获得了细纤度柞蚕丝。三眠蚕的产卵量为对照的43.8%,但其产出卵率明显提高.三眠蚕的后代仍为四眠五龄,对其产量、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眠性家蚕具有茧丝纤度细、可缫制高品位生丝(5~6A级)的优点,细纤度生丝可全部用于出口,是我国家蚕品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对贵州地方三眠家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研究,鉴定了贵州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品种781、丰1、渝1、782等的遗传强势性。同时从鉴定的杂交组合中选择具有生产性能优的组合进行定向培育,选育出适应贵州条件的三眠蚕品种材料,结果培育了4个性能优良的品种材料,为实用三眠蚕品种的育成完成了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6个三眠蚕品种SG×54A、春兰×秋菊、853白、543B、SG、853白×543B引种到普洱后的饲养技术参数、体重饲料效率、健康性和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G×54A是6个参试品种中生长发育较好、体质强健、饲料利用率较高、鲜茧产量较高、茧质较好、丝质较优、茧丝纤度细而开差较小的三眠蚕品种,是适宜在普洱饲养的经济性状较好的三眠蚕品种。  相似文献   

7.
2019年早秋和正秋两季在四川省珙县对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进行了农村中试,结果表明:"蜀细1号"的眠性稳定,三眠率99%以上;全龄经过21 d,较对照品种"川山×蜀水"短2 d;早秋健蛹率较对照种高1.52%,正秋与对照种相当;茧丝纤度细、净度优,两季丝质成绩均优于对照种,适于缫制高位生丝。  相似文献   

8.
桑蚕的三龄期或四龄期使用保幼激素(JHA)及抗保幼激素(AJH)活性物质,能从四眠蚕中诱导出三眠蚕(村越,1972;桑野,1983;赤井弘,1984)。应用抗保幼激素诱导三眠蚕,使茧丝细纤度化的同时,茧层量从原来的0.4~0.6克降低到0.1g左右(AKaiet al,1984),这对蚕桑生产上的应用极为不利。作为生产细纤度丝的技术,应力求做到既使茧丝细纤度化,又不影响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饲料转化效率。作者通过对五龄期桑蚕添食抗保幼激素类活性物质,调查了对生长发育及茧质的影响。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鹿三眠素在幼虫3、4龄初期添食,可使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在幼虫末龄中后期添食,可增加茧层量和产丝量.用三眠素诱导原蚕三眠化制造三眠种,可增强体质、节约用桑、减少不产卵蛾、少产卵蛾、不受精卵和残存卵,提高制种量.所制三眠种下代不添药,仍为四眠蚕其产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爪象甲的发生及其利用研究初报李艳君,李玉军,王素兰(沈阳市苏家屯区植保站)小爪象甲(Lemascntuarils),属鞘翅目象甲科。笔者自1982年在大豆田发现该虫寄生于大豆茧丝子后,历经10年对其各虫态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对大豆茧丝子生长...  相似文献   

11.
桑蚕第3龄或第4龄使用三眠素能使龄数减少,全龄期缩短,5龄使用则使龄期延长.3龄使用金鹿三眠素或5龄添用蜕皮激素丝腺重量低于对照,但三眠素使用区单位重量丝腺的RNA量与对照有表现一致的趋向;而5龄使用三眠素则丝腺重量大于对照区.研究表明,3龄使用三眠素,蚕体强健,茧层率较高;5龄使用三眠素,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优于对照.使用蜕皮激素、龄期缩短,强健性,茧质成绩均较差  相似文献   

12.
 按Comstock和Robinson提出的NCDIⅡ设计设置。多元回归式的自变量选用四元组合的双亲五龄经过(X#-1)、虫蛹统一生命率(X#-2)、全茧量(X#-3)、茧层量(X#-4)、茧层率(X#-5)、茧丝长(X#-6)、解舒率(X#-7)计7个性状的平均值(MP)。以MP对自身的四元杂种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来求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效果以最大绝对误差、平均误差、平均误差百分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来评估,并探讨了预测方法上的若干问题及遗传力与预测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三项预测效果好,平均误差百分率均在5%以下;茧丝长、解舒率预测效果不理想,平均误差在5%以上。遗传力和预测效果有密切联系,遗传力高,预测准确;遗传力低,预测难以把握。相关系数不能作为评价预测效果好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眠蚕进行催青温度处理,桑叶成熟度方面的研究发现三眠蚕的眠性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催青温度影响三眠蚕的眠性和全茧量,不同的催青温度处理三眠蚕眠性会发生变化,特别是高温催青温度处理对眠性不稳定的材料影响非常明显;适合的催青温度处理有利于提高三眠蚕的全茧量;桑叶的成熟度影响三眠蚕的三眠率,在三眠蚕饲育过程中,稚蚕期给予适熟偏嫰的桑叶既可以提高三眠率,又可以提高全茧量。  相似文献   

14.
抗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幼虫生长和茧丝质量的影响(摘要)拉吉,缪云根,徐俊良(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杭州310029)Intensivepioneeringresearchininsectendocrinologyinthefirsthalfofth...  相似文献   

15.
净度是生丝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茧丝,净度疵点(茧丝上的某些部位呈瘤状或块状、裂丝及离细纤维等异常形态)多,制成的组织物表面绒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匀一,因而蚕茧净度是关系生丝质量的一大主要问题,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会东县蚕茧综合质量在四川省具有较强优势,受到省内外广大客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贵州地方三眠蚕对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三眠蚕品种“202”同时与四眠蚕品种781、丰1等杂交,通过对其后代各项性状的表现及眠性遗传显隐性研究,检测贵州地方三眠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分析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的遗传强势性。结果,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为显性遗传。研究为贵州实用三眠蚕品种的选育准备了基础材料,同时为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遗传改良,育成实用三眠蚕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唐代北方的蚕茧,由于经过了长期的人工选择,茧形已比过去个大,从新疆发掘到唐代的茧壳,据测茧长3.2 cm,茧幅2 cm,性状已酷似现在四川或山东的三眠蚕黄茧种。但当时北方的白茧仍是相当多的,唐代王建(颍川人,今河南许昌)《簇蚕词》提到"箔头作茧丝皓皓""三日开箔雪团团",四川茧丝是白色,如《唐书·尹思贞传》"天宝中,益州……白净无异乎常蚕",苏涣《变律诗》"养蚕为素丝"。但四川茧色可能已有变化,并对蚕茧要求提高丝长,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国内茧丝价格持续走高,2009年底干茧和生丝(3A级)平均价格分别达到7.92万元/吨和25.48万元/吨,较2009年年初分别上涨67.1%和54.7%,较2008年10月茧丝价格最低时分别上涨126.3%和85.8%。2010年干茧和生丝的价格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19.
用显性三眠蚕品种(N3)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C1、C2、C6、C9、C10、C12)进行杂交,选育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实用型三眠蚕品种。结果表明:选育的三眠蚕全龄期为21d左右,比常规种少5~7d;在6对三眠蚕组合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是N3×C6(正反交),其次是N3×C10(正反交),再次是N3×C2(正反交)。但在6对三眠蚕组合中只有N3×C2(正反交)全是三眠蚕,而其他几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四眠蚕。  相似文献   

20.
近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在宁阳县召开山东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研讨会,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宁阳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