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菌虫杀灭剂直接在蔬菜保护地中薰蒸土壤法杀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以60g/m ̄2的菌虫杀灭剂药量处理3天,基本杀死有害细菌、真菌、放线菌及线虫等。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蔬菜保护地的病源菌。  相似文献   

2.
一、栽培条件的改善与控制 1.土壤处理由于果菜类蔬菜灰霉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夏、保护地可以利用土壤消毒进行防治。在各种方法中,利用太阳能加热消毒最为经济。具体的做法是在春茬的保护地蔬菜拉秧后,将田间的病株处理干净,每亩施入草木灰500—1000公斤,再施入100公斤硝石灰,将其翻入土中,做成  相似文献   

3.
根结线虫是为害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特别是保护地蔬菜,由于周年栽培,土壤中菌源积累,使得保护地内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此病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上的一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蔬菜土壤药物消毒新法保护地蔬菜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一次消毒,可有效地防治保护地蔬菜立枯病、软腐病、霜霉病、根腐病等易发病,减少蔬菜生长期用药次数、用药浓度及药物对蔬菜的污染,提高蔬菜品质。据试验,对保护地蔬菜土壤消毒的有效新方法是:1、药液...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肥是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品,通过补充有益微生物,平衡土壤有益菌菌落,减少土壤中有害菌数量,降低有害菌活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蔬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减轻土传性病害对蔬菜作物的危害,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目的。试验材料微生物肥料由  相似文献   

6.
针对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大棚土壤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高温闷棚技术,不仅可以熟化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又能杀灭病菌虫和杂草,对解决大棚土壤问题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蔬菜保护地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Cu、Zn污染的状况。导致Fe、Cu、Zn含量升高和Mn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了元素的含量状况,保护地土壤特殊的水、肥、气、热和生物因子影响了元素各形态间的转化。农药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Cu、Zn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番茄是湟中县温室主要栽培品种。但是,随着蔬菜产品与种苗流通的日益频繁和连茬种植,为蔬菜病虫害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保护地积累了大量的菌源和虫源,造成各种病虫害日趋严重。防治中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蔬菜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土壤障碍因子。据笔者在陕西省泾阳县、三原县等地的调查,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多数使用年限在3a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表层的含盐量均大于露地土壤,大棚土壤的含盐量在0.10%~0.38%,日光温室土壤的含盐量在0.15%~0.50%之间,蔬菜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分浓度危害。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还表现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10.
反季节栽培蔬菜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技术,效益显著。随着温室、大棚面积的逐步扩大,连年种植,蔬菜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对蔬菜生产和蔬菜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制约了蔬菜保护地生产。为了有效解决冬季保护地低温、弱光、病害重的问题,我们引进了鞍山生产的生态调节仪,该产品通过产生臭氧,可杀死保护地内多种有害菌,达到防病的目的。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蔬菜保护地栽培是目前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随保护地生产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次生盐积化现象日趋突出,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因而在当前保护地蔬菜生产中,有效减轻或消除土壤盐积化影响,是一项重要任务。本试验试图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保护地盐积化的危害,以促进保护地生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内温湿度可以人为控制,封闭后又便于高温或烟毒熏染灭菌灭虫,防病治虫十分便利,效果显著。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科学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既控制病虫害,省药,又使蔬菜产量大幅度提高。针对保护地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本文介绍了其科学用药的方法,提出要灵活掌握用药品种、时间、浓度和方法,以期科学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3.
太和区现有保护地蔬菜面积1800hm2,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由于保护地生产的特定条件及诸多栽培管理措施不当,造成土壤中产生了一些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害不利因素,笔者根据在生产中的体会总结出产生不利因素的原因及应该采用的改正措施。1不利因素类型、危害状态及产生原因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用菌菌糠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用平菇菌糠作底肥,以番茄玛瓦为材料,于2002~2005年设计0(对照)、5、10、15、20 kg/15 m2 5个施肥处理,测定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和番茄产量。[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菌糠后蔬菜保护地有机质增加0.7%~23.2%,全氮增加4.3%~57.1%,速效磷增加22.3%~170.8%,速效钾提高9.0%~64.0%,番茄产量增加1.5%~20.3%。20kg/15 m2处理的番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 kg/15 m2处理与对照的番茄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施用菌糠能够有效地增加保护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蔬菜产量,对蔬菜的长期生产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番茄产量高,群众喜食,是大同地区主要蔬菜栽培品种.但是蔬菜产品与种苗流通的日益频繁,连茬种植和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又为蔬菜病虫害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保护地积累了大量的菌源和虫源,春季开棚时给露地栽培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造成各种病虫为害日趋严重.鉴于这些情况,笔者通过田间系统观测、大田调查和室内鉴定,基本摸清了我市番茄的主要病虫种类,针对其种类多、难于防治的特点,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蔬菜保护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保护地蔬菜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菜农不断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施肥料,使土壤得不到应有的养护,土壤中盐离子增多,pH值升高,一般使用年限在3年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表层的含盐量均大于露地土壤,  相似文献   

17.
太湖和滇池流域保护地蔬菜氮肥去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化肥氮在保护地土壤-蔬菜系统中的当季利用与损失,在浙汀嘉兴和云南昆明15个点位上进行15N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莴苣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8.32%~14.52%,保护地西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6.34%~13.85%,保护地结球生菜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11.34%.相同土壤、同一种类蔬菜保护地种植中,随着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莴苣和西芹吸收化肥氮和土壤氮的比例在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上差异不显著.当季蔬菜收获后,0~20 cm土层15N丰度和化肥氮残留量显著高于20 cm以下各土层.在保护地莴苣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8.98%~42.5%损失.在保护地西芹种植系统中,有11.7%~18.9%损失.在保护地生菜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6.0%损失.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地蔬菜土壤主要是指在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用于栽培蔬菜的土壤。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往往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等障碍因素,不利于蔬菜生产。因此,只有弄清障碍因素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才有利于蔬菜生产。 一、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 1.土壤盐分积累:土壤盐分积累是保护地蔬菜生产存在最突出的问题。保护地蔬菜土壤由于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保护地生产年限的增加,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发生极大变化,研究其变化对哈尔滨市保护地番茄生产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经研究,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含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保护地不同层次剖面土壤养分变化较老保护地显著,老保护地土壤养分在不同剖面层次之间变化则趋于平缓,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向着适于蔬菜生长发育方向发展。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使番茄的产量增加13.8%。  相似文献   

20.
由于保护地在进行蔬菜生产时每天的放风换气时间相对较短,使保护地内气体与保护地外气体交换受阻,导致一些有害气体容易在保护地内积累,并对蔬菜造成危害。常见的有害气体危害有氨气、亚硝酸气、二氧化硫及塑料薄膜发挥的有害气体危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