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为了改进经典Trizol法,我们建立了一种有效提取矿化骨组织中总RNA的新方法。在Trizol裂解时加入等体积水饱和酚,在异丙醇沉淀时加入高浓度的盐溶液,并重复氯仿抽提1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1%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法分析提取RNA,以其逆转录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雌激素受体(ER)基因予以鉴定。结果,本方法获得的总RNA A260/A280达到1.85以上,电泳条带显示RNA完整,RT-PCR结果显示其纯度较好。结果表明,改良Trizol法是一种从矿化骨组织中提取总RNA的高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国产 JS-Ⅰ型电子血球计数器进行乳汁体细胞电子计数,并与乳汁涂片镜检进行了比较。通过对14批104份乳汁的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数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电子计数具有省力、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适于对批量奶样进行监测,可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苜蓿总R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苜蓿叶片为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法比较了改良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SDS法、Tris-热硼法和尿素法等五种方法提取的苜蓿总RNA的质量和纯度.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的OD260nm/OD230nm大于2.O并且OD260am/OD280nm接近1.8,具有较高的纯度.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有28SrRNA和18S rRNA两条清晰的条带,且无降解;其它四种方法获得的RNA品质较差,有降解和弥散现象.将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逆转录成cDNA,经RAPD扩增后出现4条清晰的条带,进一步证明了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RNA具有很高的纯度,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Reyan No.2)叶片为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法比较SDS 酚抽提法、CTAB法、Trizol试剂盒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柱花草总RNA的质量和纯度。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的RNA的OD260 nm/OD280 nm分别是1.85和1.93,OD260 nm/OD230 nm均大于2.0。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及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均有28S rRNA和18S rRNA两条清晰的条带,且无降解。其他两种方法获得的RNA品质较差,有降解和弥散现象。将改良CTAB法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的RNA逆转录成cDNA,cDNA能扩增出一条清晰的β actin基因片段,进一步证明了改良CTAB法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具有很高的纯度,其中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的效果好于改良CTAB法。  相似文献   

5.
以三月红荔枝果皮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改良CTAB法、SDS法、改良SDS法、改良Bugos法和RNAplant plus Reagent试剂盒(TIANGEN公司)提取总RNA,采用浓度检测、纯度检测、RT-PCR等方法进行提取结果检测,进而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这五种方法都能从三月红荔枝果皮中提取出总RNA,但总RNA浓度和纯度有明显的差异。其中采用改良Bugos法、改良SDS法和RNAplant plus Reagen试剂盒提取RNA的浓度较高;采用改良CTAB法和RNAplant plus Reagen试剂盒提取的总RNA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采用SDS法、改良SDS法和改良Bugos法所提取的荔枝果皮总RNA纯度低,降解严重。经RT-PCR验证,采用改良CTAB法和RNAplant plus Reagen试剂盒均能扩增得到200bp的18sRNA编码基因片段。综合以上各项检测的结果,改良CTAB法为提取荔枝果皮总RNA的最佳方法,总RNA质量和得率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从羊皮肤组织中提取总RNA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借鉴动物组织R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使用RNAlater保存液和Trizol试剂,改进了提取步骤和反应体系。利用改良的总RNA提取方法,从羊皮肤组织中快速、高效地提取了高质量总RNA,提取的总RNA可满足基于RNA分析技术的相关分子生物学试验需要。  相似文献   

7.
猪卵泡颗粒细胞总RNA提取方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NA是一类非常有用的生物大分子,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一种改进过的从动物组织提取总RNA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实用性强。用此方法提取的猪卵泡颗粒细胞总RNA,无DNA污染物等问题,完全满足分子克隆、基因表达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核糖核酸(RNA)是部分生物和病毒的遗传物质,在许多实验中,RNA的质量对实验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TRIzol法在不同温度下提取鸡的总RNA,为探究不同温度对R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条件下提取的RNA结果较好,可用于分子水平的核酸研究。  相似文献   

9.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若干份(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个/ml时,奶牛乳汁pH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10.
郭琼  李勇国 《四川蚕业》2003,31(1):12-14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植物特别是桑树各种组织的RNA快速提取方法 ,它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 ,且所提取的RNA样品质量较高 ,可直接用于cDNA合成、cDNA文库的构建以及Northernblot等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11.
牛奶体细胞数是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偏高意味着奶牛可能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在奶牛正常生理状态下,牛奶体细胞的组成和数量都是基本稳定的,而当乳房外伤或疾病(如乳房炎等)发生时,牛奶体细胞数增多,产奶量降低,乳品质量下降。牛奶的品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因此,确保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是奶牛养殖工作者必须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围绕牛奶体细胞生成与产奶量和乳品质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为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鲜奶配送合同当事人之间具备信任关系,信誉成本较大;鲜奶配送合同标的额很小。以至于当事人不足以承担给据成本。送奶人履行合同没有书面证据,可采取“自认证据规则”、“推定”等方法证明。  相似文献   

13.
牛乳体细胞数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奶牛业和乳品业的迅速发展,牛奶体细胞数在牛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影响牛奶体细胞数的因素、体细胞数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乳及乳制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In a trial involving 542 dairy cattle on 28 farms, 276 were treated once with thiabendazole within two days of calving. The treated group showed an average increase in milk yielded over the non‐return group of 229.8 kg during the subsequent lactation.

In the treated group, total milk fat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over that of the controls by 7.4 kg per cow; milk protein was increased by 6.9 kg per cow. All treatment parameter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at the 1% level of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15.
奶牛隐性乳房炎乳汁部分成份的检测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两群临床健康的336 头泌乳奶牛的混合乳进行了隐性乳房炎、乳汁体细胞数、乳脂率和蛋白质检测。336 份混合乳样经青海乳房炎试验(QMT) 检测,检出乳房炎阴性牛( 包括可疑反应)175 头(5209 % ) ,乳房炎阳性牛161 头(4791 % ) 。乳房炎阴性牛的乳汁体细胞数为2317 ±1299 万/ml,乳脂率为360 % ±076 % ,乳蛋白质为293 % ±034 % ,乳房炎阳性牛乳汁体细胞数为182 万/ml±15227 万/ml,乳脂率为340 % ±070 % ,乳蛋白质为305 % ±035 % 。乳房炎阴性牛乳汁体细胞数,乳蛋白极显著低于乳房炎阳性牛(P< 001) ,而乳脂率显著高于乳房炎阳性牛(P< 005) 。  相似文献   

16.
    
Somatic cell counts of 2570 milk samples from 765 cows collected bimonthly from November 1975 to May 1976 were transformed to logarithmic values and analysed statistically. Components of variance were estimated as follows: Herds 0.033 (13 %), age groups 0.021 (8%), cows (within herds and age groups) 0.080 (31%), months 0.014 (6%), residual 0.107 (42%). Correction of actual cell counts for the influence of milk yield on the day of sampling led to only small changes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amples from the same cow was computed as 0.60 when the samples were from the same lactation, and 0.37 for samples from consecutive lactations.The proportionately small variation among herds as compared to the variation among cows of the same herd throws doubt on the efficiency of cell counting in samples of herd milk as a way of identifying cows with high cell count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测定体细胞数,探究奶牛的胎次及其不同泌乳阶段对其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乳损失量的影响。通过对某养殖场泌乳期奶牛DH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但SCS在不同胎次的不同泌乳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一胎牛SCS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增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SCS呈显著性差异(P<0.05);二胎牛与三胎牛SCS呈现相同变化规律,泌乳前期的SCS较泌乳中期高,而泌乳后期SCS显著高于前2个泌乳阶段(P<0.05)。乳损失量随胎次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泌乳早期和泌乳后期乳损失量高于泌乳中期。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体重、胎次、产犊日期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g/d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试验在夏季高温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和泌乳期的进程,试验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量均相应下降;但添加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后,采食量和泌乳量的下降较对照组缓慢,试验同期奶牛的采食量较对照组高,试验第50d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8.06%,乳脂率提高0.655%,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分别提高35.16%和9.03%;乳中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牛奶的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某规模化奶牛场2012年1—12月的DHI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统计与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牛场的体细胞评分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存在泌乳高峰期到达时间晚、产犊间隔较长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对日产奶量(DMY)和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使用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共2 338头荷斯坦牛的33 290条DHI记录和生产性能数据,将DHI记录中的体细胞数(SCC)转化为SCS后分析SCS对DMY与乳成分的影响。运用SAS 9.2软件对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并对SCS与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其固定效应主要包括SCS、场、年份、季节及胎次效应。结果表明:SCS、场效应、年份效应、季节效应和胎次效应均对DMY与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SCS的增加,DMY和乳糖率(MLP)呈下降趋势,当SCS为0水平,且SCC为9×103~17×103个/mL时,DMY和MLP极显著高于其他SCS水平(P<0.01);MFP和MPP呈上升趋势,当SCS为9水平,且SCC为4 529×103~4 904×103个/mL时,MFP和MPP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S与DMY、M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CS与MFP、MP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通过分析SCS对产奶量和乳成分间的关系,可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降低患乳房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