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小蓬草茎叶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蓬草茎叶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其总离子流图,对各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共鉴定出3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苧稀(65.332%)、2,6-二甲基-6-(4-甲基-3-戌烯基)-双环[3.1.1]庚-2-烯(3.494%)、石竹烯氧化物(2.622%)等。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山茗葱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茗葱根挥发油中得到37个色谱峰,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其中2,3-去氢-1,8-桉叶素(50.616%)、甲基-2-烯丙基二硫醚(19.036%)质量分数相对较高;鳞茎挥发油中得到21个色谱峰,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其中硫化丙烯(28.459%)、二烯丙基二硫(27.765%)质量分数较高;叶片挥发油中得到24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2种化合物,其中(Z)乙酸叶醇酯(55.910%)、乙酸反-2-己烯酯(9.183%)2种化合物质量分数较高。HSSPME 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部位茗葱挥发油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黑龙江和新疆产地雪菊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雪菊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技术鉴定雪菊挥发油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占总含量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黑龙江雪菊挥发油中得到36个色谱峰,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柠檬烯(50.961%)、α-水芹烯(5.717%)、蒎烯(5.226%),新疆雪菊挥发油中得到36个色谱峰,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主要为D-柠檬烯(59.911%),蒎烯(7.866%)、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双环[4.4.0]-1-癸烯(3.840%);黑龙江雪菊经减压蒸馏处理,鉴定出的成分从23种减少到18种,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65.810%)。柠檬烯和D-柠檬烯含量可作为鉴别2个产地雪菊挥发油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荷花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荷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试验共分离出95个峰,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6.61%)、1,4-二甲氧基苯(9.06%)、肉桂醛(6.60%)、肉桂醇(10.20%)、茉莉酮(4.75%)等挥发性的醇类、脂类、醛类、酸类和烯类化合物。通过试验可知,GC-MS能很好地鉴定出荷花挥发油的化合物组成,为荷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梅果实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对新鲜和贮藏的木叶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果实挥发油(volatile oils)进行了GC-MS联用分析比较。新鲜果实挥发油分离得到58个色谱峰,从中鉴定出49种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6.03%;3~5℃贮藏5 d后的果实挥发油分离得到66个色谱峰,从中鉴定出57种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87.17%。木叶杨梅果实中因含大量单萜及倍半萜而带有浓郁的甜香、花香和木香。杨梅贮藏过程中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变化明显,使杨梅的香气、口感发生改变,新鲜度降低。贮藏过程中具有抗菌作用化合物的消失和含量的减少,使杨梅果实抗菌防腐能力降低。研究结果为杨梅果实的保鲜、加工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液相连续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铁炮百合花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鉴定了其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共分离出57个组分,确定了其中5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烯、醇、酯、醛、酸和烷类化合物。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气液相连续萃取法多萃取出14种化合物,增加的化合物中低沸点、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成分较多。另外,2种方法共有的低沸点化合物中,气液相连续萃取法萃取出的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如α?萜品醇(0.40%、3.49%)、(E)-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0.35%、2.60%)、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0.40%、19.76%)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对甘孜州沙德松茸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判定其关键风味物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微波消解法检测样品中的无机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按照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检测其营养素含量.结果 显示,沙德松茸中含有3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3-辛醇(13.34%),其次是苯甲醛(11.90%);关键挥发性成分为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微量元素共检测到9种,其中含量最高的为镁元素(978.36 mg·kg^-1),其次为铁元素(241.44 mg·kg^-1).沙德松茸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1.90%.其余营养成分为多糖(0.41%)、脂质(4.38%)、蛋白质(20.47%)、灰分(5.80%).沙德松茸中的铅元素和无机砷元素未超标,铬、镉和汞元素出现轻微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云南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得到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6种、醛类11种、醇类9种、酮类8种、酚类6种、酯类5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1种。醇类(16.7%)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9.148%)、酯类(7.615%)、含氮含硫及杂环类(5.109%)、酮类(2.038%)、烃类(1.283%)、酚类(1.013%)。1-辛烯-3-醇的含量为9.918%,是云南美味牛肝菌最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菜心不同采收时期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确定菜心的最佳采收期,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四九-19菜心的3个采收期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3个时期共检测到醛类、醇类、烃类、酮类、酯类等10类60种化合物,其中酯类相对含量最高,占比51.08%~95.95%(11~16种),其次是醇类,占比3.48%~27.42%(4~8种);3个采收期菜心风味物质均含有2-乙基己醇、正己醇、乙酸己酯、月桂酸乙酯等。四九-19菜心蕾前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分别检测出5类23种、6类26种和10类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总的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增加;其中醛、酮、醇、酸、醚和腈类的相对含量和种类增加,酯类相对含量和种类下降。3个采收期的四九-19菜心挥发性风味物质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开花期最高,此时收获菜心风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化合物种类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  相似文献   

11.
阿魏菇菌糠成分测定及对四种大宗食用菌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干燥、无霉变具有代表性的阿魏菇菌糠试样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至200 g,应用国标法分别对阿魏菇菌糠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粗纤维被很大程度降解,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主料有很大幅度提高,且富含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在此基础上,应用平板法考察了阿魏菇菌糠提取液对鸡腿菇、香菇、杏鲍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化感效应.发现其菌糠提取液显著影响4种大宗食用菌菌丝生长,当PDA培养基中菌糠提取液加入量分别为30%和50%时,对香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量为50%时,明显抑制鸡腿菇的菌丝生长;除了加入量为10%外,均抑制杏鲍菇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灵菇鲜品中糖、蛋白质、氨基酸、甘露醇等营养成分的舍量,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不仅营乔丰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白灵菇采后的贮藏过程中旺盛的氮、糖代谢是引起白灵菇失鲜、变质和腐败的原因,其中在贮藏前期以氮代谢为主,在贮藏后期以糖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山区6~9月采用陈旧和新鲜的锯末、木屑与棉籽壳混合配料,研究了锯末、木屑添加量对阿魏菇菌丝生长和出菇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天堆放半年的锯末与棉籽壳1∶1混合栽培阿魏菇,菌丝生长良好,出菇转化率达到33.5%,而新鲜木屑与棉籽壳1∶1混合栽培阿魏菇,出菇转化率达到13.5%,锯末、木屑添加量超过一半时出菇量下降,单一使用锯末或木屑没能出菇.在山区林场利用当地堆放时间更久的锯末或木屑生产白灵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 Lanzi)A0501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主要介绍了阿魏菇的生产工艺流程:母种的制备、原种的制备、茵袋的制备、接种发茵、后熟管理、搔茵与催蕾、修菇及育菇和出菇期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茵袋污染和出菇期间发生病虫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控制污染的过程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无菌过滤单元接种,对发茵棚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方法。针对病虫害的防治,采用不同的方法防治不同的病虫害,从而提高阿魏菇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侧耳属种间有性杂交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试验对阿魏蘑和香平菇(本实验室培育的四倍体侧耳)进行种间有性杂交获得成功,在F2代中出现广泛的遗传分离,说明种间有性杂交可作食物用菌育种的有效手段,试验还探讨了阿魏蘑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阿魏侧耳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闫训友  王玮  赵英 《北方园艺》2007,(12):243-245
阿魏侧耳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名贵珍稀食用菌,具有"天然、营养、保健"于一体功能.现对阿魏侧耳的研究历史及阿魏侧耳多糖的药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阿魏蘑、白灵菇及杏鲍菇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产物克隆测序测定了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魏蘑、白灵菇和杏鲍菇三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白灵菇与杏鲍菇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阿魏蘑、白灵菇和杏鲍菇为3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18.
阿魏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祁  肖杰  王勤 《中国食用菌》2001,20(1):43-45
用不同剂量(250mg/kg,1250mg/kg,2500mg/kg)的阿魏菇(Pleurotus ferulea)对实验小鼠连续灌胃10d,取其血清测定体液免疫功能,从外周血分离出淋巴细胞测定NK细胞活性;取腹腔巨噬细胞(MΦ)测定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取红细胞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比较,P.ferulae能有效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P<0.05)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红细胞C3bR花环率明显提高,IC花环率有所下降,但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液体深层发酵生产阿魏菇功能饮料工艺进行了研究,再以阿魏菇原汁浓度、酸味剂、甜味剂和稳定剂的添加量为正交因素配制饮料。实验得到了阿魏菇功能饮料的配制最佳配方为:阿魏菇原汁浓度20%、甜味剂12%、酸味剂0.10%、稳定剂0.20%、VC0.02%。  相似文献   

20.
我国阿魏侧耳的驯化与栽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阿魏侧耳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分布在我国的新亚维吾尔自治区;欧洲、北非和中亚也有分布。1958年至今,国内外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1983年中国驯化栽培成功,1990年选育到一株适于商业化栽培的菌株KH2,目前已在许多省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