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巴西蕉”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不同LED光质处理对香蕉组培生根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筛选适合香蕉组培育苗的光源方案。结果表明,蓝光(B)处理香蕉组培苗假茎粗度、植株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光(R)、黄光(Y)对香蕉组培苗株高有促进作用;绿光(G)处理抑制香蕉组培苗生长;复合光质条件下,红光:蓝光=3:1(R3B1)处理在株高、茎粗、根数、鲜重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白光(W),可有效促进香蕉组培苗的生长,明显改善香蕉组培苗的生长状况,有利于香蕉组培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光环境可以改变马铃薯组培苗的形态特征,同样,光环境变化也会对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为了探究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对马铃薯组培苗产生的影响,试验收集了非连续性LED光源(T0)下培养的‘克新1号’马铃薯组培苗,重新接种后分别置于荧光灯(Fluorescent light,FL)和全光谱LED(Whole spectrum LED light,W-LED)光源下连续培养五代,并持续监测新光环境下第一、二、三、五代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调整光环境后,新光环境下的第一代马铃薯组培苗受到外植体内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的影响,其生长情况显著异于该光环境下其他代数的马铃薯组培苗。第一代28 d苗龄组培苗的株高、增殖系数显著低于第二、三、五代,随着新光环境调控的持续影响,荧光灯下第二、三、五代的株高、增殖系数和壮苗指数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31%、16.35%和23.36%,全光谱LED光源下分别为8.80%、11.28%和36.08%。两种新光环境下相同苗龄的第一代组培苗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和赤霉素(Gibb...  相似文献   

3.
采用LED光源单色红光、蓝光、绿光及白光不同光质配比7种组合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其对野生碧玉兰组培苗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绿复合光(RBG)下,组培苗的淀粉含量最高,为9.977 8 mg/g,极显著高于荧光灯处理。在单色蓝光(B)下,组培苗的淀粉含量最低,为3.684 5 mg/g,极显著低于荧光灯(CK)和单色红光(R)处理,说明蓝光会明显抑制碧玉兰组培苗的淀粉合成。因此,在碧玉兰组培苗培育过程中,利用LED红蓝绿复合光源(RBG)取代传统的荧光灯光源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4.
以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F1代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光源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普通荧光光源为对照,研究LED光源对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色红光(R)处理下株高、叶长、干重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CK相比差异显著,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促进生根;(2)2RB处理下总叶绿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且与其他光源处理下差异显著,红蓝白复合光(RBW)照射下,叶绿素b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单色蓝光(B)处理下,叶绿素a/b比值最高;(3)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组培苗可溶性糖合成;LED白光光源(W)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LED不同光质对组培苗生长影响明显,综合比较各项指标,LED红蓝复合光(2RB)可作为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 F1代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5.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蓝光能够抑制幼苗株高,提高充实度和根冠比,在培育壮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光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茎和叶鞘显著伸长,秧苗生长进程加快。此外,参试2个品种经红蓝光处理后的幼苗叶龄显著提高。试验结果探明了使用LED补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的影响,为调控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光和蓝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的主要光质,不同植物对红光和蓝光光质配比的需求有所差异。本研究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辐射产生的不同光质,探究不同光质对珊瑚姜愈伤组织诱导、芽增殖及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黑暗和红光的条件更利于珊瑚姜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光质下珊瑚姜愈伤组织诱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黑暗>红光>白光>蓝光、红蓝组合光,为节能省电,建议使用黑暗条件诱导珊瑚姜愈伤组织。在珊瑚姜芽增殖阶段,红蓝组合光下珊瑚姜芽增殖系数最高,红光次之。相比白光,红光会促进珊瑚姜组培苗长高,而蓝光使苗矮化。但红光条件下,幼苗生长状态较柔弱。红蓝组合光和白光条件下,幼苗较为健壮。因此,建议使用低耗能、低散热、寿命长的LED红蓝组合光替代普通白炽灯作为珊瑚姜芽增殖培养的光源。该研究结果为LED系统在珊瑚姜的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兰花‘霞光’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R)、蓝光(B)、绿光(G)和白光(W)等不同光质的配比组合光对组培苗进行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兰花‘霞光’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红蓝绿复合光(RBG)、单色红光(R)和红蓝复合光(1RB)对组培苗的株高、叶长、叶数、根长、根数等有影响,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1RB处理下植株的干重显著高于CK。(2)与CK相比,在白光光源(W)下,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3)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霞光’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之下,LED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的‘霞光’组培苗长势最好,可替代普通荧光灯光源,作为‘霞光’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杉木组培苗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单、复色LED光源对杉木组培苗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LED处理下,杉木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均以30μmol/(m~2·s)蓝光处理的最大,而F_V/F_m和F_V/F_0值均以70μmol/(m~2·s)蓝光处理的最大。不同复色LED光源对杉木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以及F_V/F_0值作用大小顺序均为:RBG;对叶绿素b含量和F_V/F_m值作用大小顺序均为:RG=B。促进杉木叶绿素积累的最优光色光强组合为70μmol/(m~2·s)R+60μmol/(m~2·s)G+30μmol/(m~2·s)B,而有效提高F_V/F_m和FV/F0值的最优光色光强组合为60μmol/(m~2·s)R+50μmol/(m~2·s)G+40μmol/(m~2·s)B。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瓠瓜幼苗生长的最佳光谱配方,在南方塑料大棚内密闭式光照植物培养架中,以瓠瓜为试材,以白光(CK)作为对照,研究4个不同LED(发光二极管)复合光质处理[红∶绿∶蓝(R∶G∶B)分别为7∶0∶3(L1)、6∶2∶2(L2)、3∶0∶7(L3)和2∶2∶6(L4)]对瓠瓜幼苗的生长及其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当不同LED复合光质处理的光强与光周期均一致时,当红光比例大于蓝光时,有利于瓠瓜幼苗株高、叶面积、下胚轴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蓝光比例大于红光时,有利于增加茎粗和提高壮苗指数;红蓝复合光中,适当加入绿光,有利于茎粗的增加及增强壮苗指数,降低MDA含量,提高瓠瓜幼苗抗逆性。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可将红绿蓝比例为6∶2∶2的LED复合光作为瓠瓜生长的最适光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红蓝光质组合LED灯对鳄嘴花生长的影响,采用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不同比例红蓝光组合(红光∶蓝光=5∶5、红光∶蓝光=6∶4、红光∶蓝光=7∶3、红光∶蓝光=8∶2)6个处理组,以白光(普通日光灯)为对照组,光照12 h/d的研究方法,各试验均以45 d为一个周期,研究了红蓝光质不同配比对鳄嘴花的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组合对植物影响存在差异,但不同红蓝光LED灯组合配比对叶鲜重无影响;其中,红光∶蓝光=5∶5组能显著提高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红光∶蓝光=7∶3组能有效提高鳄嘴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并且不利于抗坏血酸的积累;红光能有效增加鳄嘴花叶片中总黄酮和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同时降低了粗蛋白的含量;不同红蓝光LED灯配比对鳄嘴花叶片中的Fe、Zn、Ca、Mg和抗坏血酸含量不起促进效果。总的来说,不同红蓝光质组合LED灯不仅对黎药鳄嘴花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对营养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具有红光(660 nm)和蓝光(446 nm)复合光的LED灯作为光源,研究其对‘阳光红心’红掌组培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70%红光+30%蓝光的复合光能显著提高红掌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促进叶片和根茎的干物质积累,而30%红光+70%蓝光的复合光则更有利于叶面积的扩张。红蓝复合光能抑制红掌叶片暗适应初始荧光(Fo),增加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叶绿素荧光产量,显著提高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改善光合作用系统Ⅱ(PSⅡ),促进叶片获取光能的能力,提高光合电子传递和光能转化效率,促进红掌叶片和根茎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LED光萎凋对乌龙茶雨水青的光响应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乌龙茶阴雨天难制茶,茶叶品质低的问题,试验以LED蓝光为萎凋光源,通过设置5个不同萎凋温度,探讨LED蓝光对雨水青萎凋过程的光响应变化规律和理化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无光照的CK,LED蓝光萎凋有利于提高乌龙茶雨水青的净光合速率、萎凋叶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并能降低酚氨比,提高毛茶品质。其中LED蓝光在萎凋温度为30℃和35℃时,雨水青光响应较好,净光合速率大于其他温度的处理,萎凋叶生化品质较优,毛茶感官审评得分较高,不仅加速了在制叶萎凋进程,而且促进了乌龙茶优异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植株优选、茎尖剥离、病毒检测,培养成无毒健壮组培苗,在防虫温室(网棚)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新品种‘泉云4号’为试验材料,MS基础培养基为对照,研究在M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有机添加物番茄、马铃薯和香蕉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上述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长高、叶片数的增加和结薯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0g/L的马铃薯最适宜组培苗长高和结薯;200 g/L的番茄最适宜叶片数的增加。试验结果为规模化生产组培苗和试管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对N、P、K、Ca、Mg 5种元素的缺失、适量和加量而影响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状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元素的用量对组培苗的初生根时间影响较小,无明显差异;不同品系的脱毒组培苗对各种元素的需求量不同,总的来说,P、Ca、Mg的加量使用能够促进组培苗的生长;各种元素的缺失和加量对组培苗的黑尖、分枝等不良性状的影响以及对组培苗的有效叶片数、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株高等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品系间差异。因此,建立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快繁体系要根据繁育品系的不同,使用相应的优化培养基,这样既能减少马铃薯组培苗生长过程中的黑尖、分枝和苗弱等现象,又能促进生根和有效叶片的形成,保障和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适于马铃薯倍性鉴定的流式细胞法试验体系,以二倍体马铃薯‘E’和四倍体马铃薯‘青薯9号’为材料,分别利用LB01,Galbraith's和Tris·MgCl_2 3种细胞核分离缓冲液制备马铃薯组培苗幼叶单细胞核悬浮液,比较离心和不离心及不同核酸染料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对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核分离缓冲液对制备马铃薯组培苗幼叶单细胞核悬浮液存在差异,其中核分离缓冲液LB01的效果最好;不离心的效果和离心相比,离心的悬浮液中目的细胞少于不离心的;染料DAPI与PI相比,染色效果无明显差异。从而初步建立起一套利用流式细胞术鉴定马铃薯倍性的方法,该方法样品需求量小,且制备简单,测量快速,准确度高,背景碎片和杂峰较少,主峰清晰,是鉴定马铃薯染色体倍性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发光二极管(LED)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温室栽培作物及科研的光源。本研究以上海青、华夏7号和浙鲜豆5号3个品种菜用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LED植物生长灯为光源,研究相同光照强度(180±5μmol·m~(-2)·s-1)下,不同光质对菜用大豆光形态建成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以红光为主的光质处理显著提高了菜用大豆的株高和下胚轴长度,随着组合光中红光比例的增加,植株的复叶面积逐渐增大;蓝光及以蓝光为主的组合光明显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相对于单色光组合光能提高菜用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及根冠比;菜用大豆对光质的响应存在着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东源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品种‘红霞’为材料,研究了白光(W)、红光(R)、蓝光(B),以及组合光R8B2、R7B3、R5B5、R3B7、R2B8共8种光质的LED对金线莲组培增殖与生根的影响,并比较了株高、鲜重、干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组合光R8B2和红光(R)显著提高了东源金线莲增殖系数,而所有LED处理对福建金线莲‘红霞’的增殖系数差异不显著。白光、红光、组合光R8B2和R7B3有利于2种金线莲的生根和株高的增加,白光、组合光R8B2和R7B3促进了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而蓝光(B)显著抑制了2种金线莲的生根,生根率、根数和平均最长根长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试管苗的干重和鲜重也较低。综合来看,金线莲增殖阶段最适LED光质为R8B2和红光,生根诱导阶段最适LED光质为R8B2和R7B3,该研究结果为LED光源在金线莲组织培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甘肃省旱作区的优势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应用是当地马铃薯产业增效的首要因素.引进18个马铃薯新品种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当地主栽品种'克新2号'为早熟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对照品种,以筛选适宜甘肃陇东干旱半干旱区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华颂7号'中薯9号'和'华颂11号'综合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与马铃薯组培苗生产效率有关的培养基配制、培养瓶规格、接种方法及苗数、炼苗周期等因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提出了高效组培苗生产技术,使马铃薯组培苗生产成本降低55.6%,移栽成活率提高5.6%,该技术可运用于马铃薯组培苗规模化、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