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植株茎叶淀粉含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单株茎数和块茎数等方面与块茎淀粉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叶片和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生育前中期叶片和生育中后期茎秆的淀粉含量,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始终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单株最大叶面积和任何生育时期的单株干物重,均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生理指标;(3)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故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重要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铃薯》2015,(5):278-282
为了确定陇中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氯化钾的合理用量,于2010年在甘肃兰州和定西两地进行了不同氯化钾施用量试验,测定了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烂薯率和薯块产量,分析了不同用量下马铃薯品质。结果表明,在施N 120 kg/hm2和P2O5 60 kg/hm2的基础上,K2O用量在0~84 kg/hm2的范围内,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和薯块产量以及马铃薯干物质、粗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不断提高,而烂薯率明显减小,维生素C含量不断下降;且在钾肥施入量为84 kg/hm2时,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和薯块产量以及马铃薯干物质、粗淀粉含量最高,而烂薯率最低。因此,甘肃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在施纯N 120 kg/hm2和P2O5 60 kg/hm2条件下,氯化钾适宜用量为K2O 36~84 kg/hm2。  相似文献   

3.
利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密度和氮磷钾肥料因素对‘渝马铃薯3号’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高产栽培最佳模型,为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渝马铃薯3号’正交试验各处理在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商品薯数比和商品薯重比4个性状间无明显差异,在株高和单株块茎重间差异明显;密度间、施氮量间株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施磷量和施钾量间株高无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株高越低,氮肥用量越高,株高越高。单株块茎重除密度间差异显著外,氮磷钾因素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密度4 000株/667m~2和氮肥用量10 kg/667m~2时的单株块茎重最高;单株块茎重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钾肥用量11 kg/667m~2时单株块茎重最高。‘渝马铃薯3号’高产栽培最佳组合为T5处理,即密度4 000株/667m~2、施氮量10 kg/667m~2、施磷量6 kg/667m~2、施钾量为11 kg/667m~2时,‘渝马铃薯3号’鲜薯产量可达2 508 kg/667m~2。  相似文献   

4.
钾肥对鲜食型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使用不同用量的钾肥,研究不同用量K肥对鲜食型马铃薯植株性状、块茎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07~2008年,在张掖绿洲灌溉农业区灌漠土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K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块茎粗淀粉、蛋白质、干物质、维生素C含量增加,K肥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则下降;增施K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的产量随K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K肥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则递减;马铃薯在K肥适宜用量为180kg·hm-2时,其产量最高,块茎还原糖含量最低,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红美’品质优良,市场潜力巨大,为品种推广提供依据。利用L_9(3~4)正交设计,研究密度和氮磷钾肥料对于彩色马铃薯品种‘红美’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佳高产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的密度和氮磷钾肥对‘红美’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的影响极显著,对单株块茎数的影响不显著。密度、磷钾肥均以中间水平时单株块茎重最高,单株块茎重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商品薯率随着磷肥增加而增加,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处于中间水平时商品薯率最高。‘红美’最佳高产组合为T9组合,即密度5 000株/667m~2,施氮量15 kg/667m~2,施钾量10 kg/667m~2,施磷量5 kg/667m~2时,‘红美’鲜薯产量可达2 149 kg/667m~2。  相似文献   

6.
在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增长过程中 ,小薯不断地形成、退化或转化成大中薯 ,其中出苗2 8d以后的 2~ 3周是决定大中薯数的关键期。在不同密度及施肥处理下 ,马铃薯块茎体积及干重的增长均呈S型曲线变化。单株块茎体积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适量施用氮、磷、钾 ,可增加块茎体积、单株结薯数和大中薯数 ,其中磷钾肥可使结薯时间提前 ,过量氮肥则推迟结薯时间 ;随密度的增加 ,块茎日增重逐渐降低 ,适量增施磷、钾肥可提高库的充实度 ,增加产量。在本试验因素中量 (适量 )组合 ,底西芮品种单株块茎体积最大增长速率为 2 5 7392ml d ,块茎干重的最大增长速率为 10 6 82 6 g d ;种植密度 4 5 0 0株 6 6 7m2 时 ,单株结薯数为 13 5个 ,大中薯数平均为 10个 ,单产可达 30 0 0kg 6 6 7m2 以上  相似文献   

7.
宁海县马铃薯种植品种以本地品种'东仓种'为主,因结构单一、种性退化导致马铃薯产量与品质下降.为了筛选适合在宁海县种植的新品种,引进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中薯3号'和本地'东仓种'作对照,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块茎性状和经济性状,并测定其产量.结果表明,'浙薯956'和'希森6号'商品薯率较高,分别达到83.3...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2016,(3):158-163
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氮肥在马铃薯增产中作用巨大,但是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通常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鲜食品种‘东农09-3306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氮素积累分配规律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生育期的推移,马铃薯植株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在茎和叶片中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块茎中氮素分配比例逐渐升高至成熟期的57%~78%。当施氮量超过10 kg/667m2时,块茎中氮素积累量增加不明显,块茎氮素分配比例不再增加。马铃薯产量在施氮量13.3 kg/667m2时达到最大值,氮素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在施氮量3.3 kg/667m2时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增施钙肥对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是南方常见的花生栽培模式,但因酸性土壤难以满足花生荚果发育对钙元素的需求,其荚果常出现空秕问题。本研究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桂花1026为材料,研究增施不同钙肥对间作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可提高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SPAD值,除每公顷增施1 500kg钙镁磷肥外,其他钙肥处理对花生地上部植株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施钙显著增加单株饱果数、减少单株秕果数并显著提高出仁率、百果重和单株生产力,显著提高荚果产量,其中每公顷增施1 125kg钙镁磷肥和每公顷增施1 500kg钙镁磷肥产量分别比不施钙肥增产99.55%和100.45%。钙肥处理除了显著提高籽仁脂肪含量外,对籽仁蛋白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无显著影响。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增施钙肥以钙镁磷肥更为合适。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增施1 125kg钙镁磷肥,花生荚果饱满、产量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在脱毒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施用钾肥对提高马铃薯产量效果明显,尤以作底肥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平均667 m2产1637.8kg,比对照增产60.46%。结果表明:早施钾肥能够增强植株抗病力,提高大、中薯比例,降低烂薯率,块茎大、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增施有机肥和钼肥对连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钼肥可以明显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和根瘤的形成,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性状。增施钼肥花生单株根瘤数增加4.8~9.5个,侧枝长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分别增加1.4~10.3cm、1.2~2.5条,产量提高6.3%~22.3%,植株钼积累量提高1.72~2.69倍。增施有机肥花生产量提高8.2%~15.0%,蛋白质和粗脂肪分别增加13.2%~27.9%和10.3%~20.4%,但不同有机肥间效果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最佳组合为:每公顷施饼肥1200 kg+钼肥播种。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加工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表现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相关性。为研究马铃薯干物质、淀粉等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在不同纬度和土壤类型的变异,选用6个马铃薯品种,在8个生态点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纬度、气候因子和土壤类型下马铃薯主要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马铃薯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和粗蛋白的生态点(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在8个生态试验点,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试验点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最高、吉林省公主岭市试验点最低;还原糖和粗蛋白含量吉林省通榆县试验点最高、吉林省公主岭市试验点最低。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重和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达0.01水平显著,单株结薯数和产量的环境效应0.01水平显著。综上,马铃薯加工品质和产量性状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大。试验结果对于高蛋白、高干物质和高淀粉马铃薯区域化种植和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承德地区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马铃薯品种混杂、品种退化严重、抗病性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冀张薯12号'为对照选取承德生产上10个主栽品种及从荷兰引进的3个新品种,对植物学特征、生育期、经济性状、抗病性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10'806'F'抗病性好,块茎产量较对照品种'冀张薯12号'分别增...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湘杂油6号产量影响及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施肥量对湘杂油6号的影响,提高油菜单产,节省肥料成本,采用湘杂油6号于2007年在湖南耒阳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经三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分析,该品种在每公顷产量2 280 kg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61.1 kg,P2O596.3 kg,K2O126.7 kg;最大产量的施肥量分别为:N206 kg,P2O5110 kg,K2O156 kg.氮肥对单产直接作用最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增加显著;增施磷肥、钾肥对增加该品种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显著作用;增施饼肥或硼肥,促进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单产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马铃薯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以当地主栽品种‘兴佳2号’为供试材料,在常德市坪湖区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马铃薯最佳产量和氮磷钾施用量的数学关系模型,并结合产投比计算马铃薯的合理施肥配比。结果表明,在土壤磷钾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氮肥对植株生长起决定作用;施氮量与SPAD值、株高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重、单薯重极显著正相关;当前地力条件下马铃薯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是11.0,4.1和8.0 kg/667m^2,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10.370.73。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铃薯》2013,(3):148-152
选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原种1代种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茎粗和分枝数可以提高块茎的产量;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以显著提高茎粗和增加分枝数,进而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氮磷钾配比对块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大;每667 m2施氮(N)14.4 kg、施磷(P2O5)9.6 kg、施钾(K2O)17.6 kg,可以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7.
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对块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等品质指标有严格要求,这些指标与养分供给息息相关。为了解不同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对氮钾肥的偏好,在东北黑土条件下,以‘东农314’和‘东农322’两个自主选育的加工型新品种为供试材料、‘大西洋’为对照,设置常肥、高钾、高钾高氮3个不同的氮钾配比,从块茎膨大期开始取样直至收获,比较分析3个加工型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差异。‘东农322’在施用常肥N 109.5 kg/hm2、K2O 112.5 kg/hm2时块茎的加工品质较好,‘东农314’和对照品种‘大西洋’对氮钾肥的吸收规律相同,在常肥基础上增施37.5 kg/hm2钾肥可以增加块茎中干物质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提升其加工品质。因此,‘东农314’和‘东农322’两个新品种施用合适的氮钾肥均可作为加工型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延边地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两年试验,采用分期收获法调查了试验品种的薯块性状、单株结薯数、单株块重、商品率。结果表明:早-50的熟期最早,商品率高,单株结薯数少,产量低;东农303的熟期次之,单株结薯数多,商品率稍低,单株块重和单株商品重均最高;中薯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熟期相近,都比早-50和东农303晚,单株结薯数适中,商品率高,单株块重和单株商品重高;中薯3号和本053熟期较中薯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稍晚,中薯3号单株结薯数少,本053单株块重较低;双丰-5号在参试品种中熟期最晚,生育前期单株块重和商品率低,生育后期单株块重和商品率较高。早期商品率高,说明块茎形成早。产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构成产量的因素不同,如块茎膨大速度(或单薯增长率),单株结薯数,以及单株块重等。  相似文献   

19.
早熟马铃薯植株性状与单株块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 4个早熟马铃薯品种 5次取样考种 ,对植株 7性状与单株块茎产量关联度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灰色相对关联度居前 3位的是最大块茎横切直径、地上部鲜重、根部鲜重。因此 ,在早熟马铃薯育种性状选择中首要目标是块茎大和植株长势强  相似文献   

20.
3种含硫肥料对油菜干物质累积、氮硫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菜/小麦轮作体系中,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含硫肥料对油菜生长、氮硫吸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含硫肥料可明显促进油菜生长,增加植株对氮和硫的吸收.增施含硫肥料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油菜植株单株结荚数、角果长和每角果粒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施含硫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增加658.3 ~1 335.3 kg·hm-2,增幅25.5%~51.6%.施硫处理产投比为3.3~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