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5个不同秀珍菇菌株,设置了1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杭秀1号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品质也好。中农秀珍菇出菇密集,菇蕾较多,菇形小,商品性差;转潮快,菇形也很小,成品菇率很低,不适应栽培;中农秀珍菇较抗病虫害,杭秀1号抗病虫害差,其余菌株抗性一般。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广西利用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对9个秀珍菇菌株在PDA及桉树皮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农艺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菌株是秀珍菇yz、秀珍菇1号、秀珍菇1671和秀珍菇705;除秀珍菇705需进一步验证外,其他为本地保存应用菌株,可直接推广。  相似文献   

3.
亢学平  王鑫  胡志强  桂明杰  张阳  周丽洁 《食用菌》2010,32(2):37-38,41
对12个毒菇菌株进行了培养基筛选试验,初步确立了12个毒菇菌株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表明Ca不利于毒菇菌丝的生长;有机氮利于多数毒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平菇菌株"灰美2号"的单核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5个浓度梯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单核菌株的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拮抗试验、菌丝生长情况、出菇试验、出菇后孢子核酸含量的测定和出菇菌株菌丝形态的观察,探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平菇菌株的影响,以期为秋水仙素食用菌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菌株与CK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现象;0.01%秋水仙素处理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且菌株菌丝浓密,边缘整齐;出菇试验表明各处理后菌株的产量均明显低于CK,其它农艺性状以及核酸含量与CK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平菇单核菌株出菇后菌丝变为双核菌丝,但由单核菌株出菇后变为双核菌丝的菌株农艺性状明显低于双核菌株.分析发现,0.01%~2.00%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平菇单核菌株的农艺性状和核酸含量并未发生变化,但较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可以加快菌丝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不同营养限制条件下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两个品种白玉菇、灰蟹菇及其单核菌株杂交选育的新菌株515的菌丝生长速度及观察形态特征,明确杂交菌株515的抗逆性。结果表明,灰蟹菇对各种营养胁迫具有较好的抗逆性。新菌株515对低氮条件适应性较差,高无机盐抑制了其菌丝的生长;低氮加吐温后,其菌丝生长速度明显高于灰蟹菇,菌丝形态洁白浓密、边缘整齐,提高了菌株515对氮源胁迫的抗性;但在低碳条件下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与菌株灰蟹菇相比有显著差异,与菌株白玉菇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菌株515对碳源胁迫抵抗力较强。针对真姬菇栽培原料以碳源为主,说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13个滑菇(Pholiota nameko)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转色和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2个优良菌株Ph0015和Ph0023,其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商品性状较好。同时发现具有特异性状的有菌株Ph0006、Ph0016和Ph0027,其菌盖颜色为金黄色,且具有该颜色的菌株商品性状好;菌株Ph0019菌盖形状为扁圆状,与其他菌株的菌盖半球状差异明显;菌株Ph0024菌丝极易扭结形成小菇蕾,从而形成大量小菇蕾。  相似文献   

7.
秀珍菇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优质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个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生产菌株为材料,从100个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8个ISSR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DNA序列多态性;同时,从不同类群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秀珍菇菌株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66~1.00之间,将36个秀珍菇菌株聚为7个群,不同类群10个秀珍菇菌株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菌株(秀57)产量最高,达0.326kg·袋~(-1),比对照高15.2%,菇体色度整体优美,综合表现佳,为值得推广的设施栽培秀珍菇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研究羊肚菌单孢菌株与多孢菌株的出菇产量差异,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的M-90、M-925、M-1080菌株和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的MT-7菌株为对象,用孢子分离法纯化获得单孢菌株,并由不同的单孢菌株2~3个组合获得多孢菌株,分别进行大田栽培出菇试验,记录和分析栽培出菇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结果显示:所有菌株中以单孢菌株D7产量和质量表现突出;产量总体表现较好的D菌株的多孢菌株与单孢菌株产量差异大,有多孢减产的趋势;而可正常出菇的单孢菌株A4、A10、A8构成的多孢菌株C14+A8和A10+A11未出菇,推断育种或菌种生产中多孢菌株的出现可能对产量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分离并驯化出性状优良的金福菇菌株进行对比试验,并结合培养料配方试验、播期试验等,筛选出适合广西桂中地区栽培的金福菇菌株;并对金福菇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寻找出适合广西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14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及栽培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秀珍菇2号菌株一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11.31 mm/d;夏丰一号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5.72 mm/d;夏丰一号菌株栽培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96.8%。综合得出,夏丰一号菌株适应性强、菇形好、产量高,适宜在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籽瓜的子叶外植体切块组培成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江  乐锦华 《果树学报》2003,20(4):295-299
以新籽瓜2号等籽瓜(Citrullus Lanatus ssp.vulgaris convar.megalaspermus Lin et Chao.)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子叶外植体切块组培中成苗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幼苗子叶是籽瓜组织培养的适宜外植体。MS+2mg/L 6-BA+0.1mg/L IBA培养基是子叶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芽伸长培养基以MS+0.2mg/L KT为宜。MS+0.5mg/L IAA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试验初步建立了适用于籽瓜遗传转化的子叶快速高频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2.
北虫草商品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北虫草菌株、5个培养基配方和3种栽培容器进行了北虫草栽培试验研究,并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金地一号菌株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可作为今后北方地区室内栽培的当家优良菌株进行推广种植;小麦培养基栽培北虫草,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成本低,故采用小麦培养基更具有优势;塑料瓶栽培北虫草,具有重量轻、利于灭菌、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可作为今后商品化、规模化、工厂化栽培北虫草之首选容器.  相似文献   

13.
以PDA和Plate Count Agar作为基本培养基,外加不同浓度配比抗菌素进行脱菌。结果表明:以PDA125 mL作为基本培养基外加1 g/L黄连素10 mL、1 g/L卡那霉素10 mL和外加1 g/L黄连素10 mL、1 g/L多菌灵10 mL,姜块脱菌试验染菌率为0,脱菌效果良好。以PDA125 mL作为基本培养基外加1 g/L青霉素10 mL、1 g/L卡那霉素10 mL,姜芽脱菌试验染菌率为0,脱菌效果良好,另外整个试验过程姜芽的脱菌效果均优于姜块的脱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百合珠芽组培及脱毒研究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1  
赵祥云  程廉 《园艺学报》1993,20(3):284-288
  相似文献   

15.
以双丰3号菜豆为试验材料,比较了种子消毒方法,筛选了快繁最佳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结果表明,25%次氯酸钠浸泡20 min对菜豆种子消毒效果最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5+6-BA 5.0 mg/L,14 d获得再生芽为9.2个/外植体;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B5+IBA 0.1 mg/L,生根率达95.3%;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蘑菇渣=1:1,移栽成活率为97%。  相似文献   

16.
吴韶菊 《北方园艺》2011,(15):215-216
以袖珍姑菌种为试材,选用玉米粉培养基做基本培养基,通过改变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袖珍菇每天的菌丝生长记录和菌落的观察,以及最后菌量的干重量,获得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4%、葡萄糖2%、蛋白胨0.1%、KH2PO4 1%、MgSO4 0.54%.  相似文献   

17.
香菇是一种珍贵的真菌资源.试验对香菇Cr04、苏香1号和粤香01菌株的5种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D培养基最适合Cr04菌丝和粤香01菌丝生长,C培养基最适合苏香1号菌丝生长,可作为这3种菌株的母种培养基使用,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以美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发酵主要影响因子和发酵培养基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单因子培养基优化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选择出3个对牛肝菌多糖发酵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最适培养基为20.0g葡萄糖 7.0g酵母粉 3.0g黄豆粉 1.0gKH2PO4 0.5g MgSO4·7H2O 0.5 gMnSO4·H2O.  相似文献   

19.
安祖花离体增殖的形态发生与理化因子效应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岑益群  蒋如敏 《园艺学报》1993,20(2):187-192
  相似文献   

20.
绿花重瓣铁线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花重瓣铁线莲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2,4-D与6-BA对绿花重瓣铁线莲愈伤组织诱导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单独使用时,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且2种愈伤组织诱导的部位及形态有明显的不同,2,4-D诱导的部位为茎段中部,愈伤组织白色膨松,6-BA诱导的部位为茎段顶端,愈伤组织浅绿色疏松;2,4-D与6-BA配合使用时,相互存在拮抗作用,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