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蚕脓病学名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属病毒病,俗称"老虎病"、"黄烂"、"水眠子"、"花斑狗"等。该病危害柞蚕历史长久并分布广泛,世界上凡有柞蚕生产的国家均有此病发生。在东北地区一般年份蚕期和蛹期发病率在5%~20%,发病重的年份高达50%。彻底消毒,特别是进行柞蚕卵面消毒,对此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不能根治。  相似文献   

2.
正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底子病,是由柞蚕微粒子虫寄生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柞蚕微粒子病在世界各柞蚕产区均有发生,中国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和河南的柞蚕产区。据调查柞蚕丝茧生产发病率通常在30%~70%,有的年份可达90%以上,导致减产20%~30%。全国85%的柞蚕种源来自吉林省,因此吉林省在柞蚕种生产上急需研究出一套柞蚕微粒子病的防控体系,以便有效地控制柞蚕微粒子病的危害。在2011年开始,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综  相似文献   

3.
辽宁部分地区柞蚕脓病暴发的原因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兴宏 《北方蚕业》2006,27(1):26-27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该病在我省蚕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年份由该病造成的损失在20%左右,重的年份可达50%以上。自柞蚕卵面消毒技术在我省蚕区推广应用以后,柞蚕脓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蚕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柞蚕脓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因之一。该病在吉林省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年份造成减产5%~20%左右,重的年份减产50%以上。卵面消毒技术在全省推广后,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柞蚕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气候变暖、蚕期降雨量  相似文献   

5.
柞蚕链球菌在柞蚕世代之间的水平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空胴病是柞蚕软化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生产中发生十分严重,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20世纪50 ̄60年代,该病的发病率达30% ̄40%,发病最重的可达60% ̄70%,严重危害了柞蚕生产。从60年代开始,于溪滨等对柞蚕空胴病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卵面消毒控制母体传染的技术措施,卢长祯等研究了混合液卵面消毒法,这些技术方法在生产中先后应用,使得柞蚕空胴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根据调查,近几年柞蚕空胴病的发生又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柞蚕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溪滨等研究认为,柞蚕空胴病的病原菌是柞蚕链球菌,它可以随着柞蚕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辽东地区蚕俗文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地区是指辽宁省的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桓仁县、本溪县等东部丘陵山区.是中国柞蚕的主产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其养蚕历史可追溯到300多年以前.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年间,山东先民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先后从水路或陆路把柞蚕移至辽宁,在辽东地区正式大面积放养是在1796年.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柞蚕生产基本上是粗放经营,产量很不稳定.于是,人们为了祈盼养蚕有个好收成,便利用了蚕事活动的规律,并辅以迷信色彩的主观意识行为延续下来,逐步形成一种蚕俗文化.那么这种文化为什么能够传承到现在仍不绝迹呢?笔者认为:柞蚕饲育在野外,受各种气候因子制约力很大,既使是进入科技时代的今天,柞蚕的收蚁结茧率也仅能维持在20%~50%之间,这就是意味着,蚕民在养蚕过程中,有50%~80%的蚕种投入白白地被各种气候因子、生物因子耗掉了.那么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初始养蚕阶段,这种损失就更可想而知了.但是,危害柞蚕的病虫害又存在发生周期,在小发生期间,如果再遇到风调雨顺年份,这时的柞蚕生产便可能出现好的收成.于是,人们感到自己的意识作用灵验了.比如;柞蚕茧产量较高年份在20世纪的20年代前后就出现过.可那时,既没有什么消毒防病药剂,更没有什么新品种、新饲育技术.因此,那个时期的柞蚕丰收,只能是各种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对柞蚕的生长发育处于有利时期所致,完全是靠天吃饭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柞蚕空胴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分布范围广泛,在全国大部分柞蚕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年份发病10%左右,严重时可达50%以上。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及作者多年生产经验,阐述了我国柞蚕空胴病研究进展、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目前生产上的主要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柞蚕是在野外饲养的群集性经济昆虫,传染病年年都有发生,有的年份相当严重。近几年柞蚕空胴病、微粒子病、核型多角体病发病率为上升趋势。正确识别病害、强化预防措施及科学化防治是柞蚕高产、优质、高效,特别是稳产、优质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柞蚕卵面消毒的藥剂中,最常见的有苛性钠、福尔馬林、碳酸氫钠及漂白粉等几种藥品,有的(如苛性钠、福尔馬林等)已經証明了对預防柞蚕脓病的發生有一定效果,但能否預防柞蚕微粒子病?目前在这方面还缺乏試驗材料。日本柞蚕学家池田正五郎等(1940)对柞蚕卵面消毒使用了一种具有强烈腐蝕性的化学藥品——昇汞(HgCl_2)進行柞蚕卵面  相似文献   

10.
镇平柳泉铺山为东西走向,山势平坦,无大石,多碎石及沙土。北坡为蚁场,南坡放养大蚕。多年来发生柞蚕多角体病,危害严重。发病重的年份高达50%,甚至有些年份绝收。2000年受聘作技术指导,发现该蚕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措施,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经过近5年的实  相似文献   

11.
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由微孢子原虫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是柞蚕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50年代初期,因微粒子病传播几乎给河南柞蚕生产造成灭绝性危害,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全力以赴,采取紧急防治措施,数年后使微粒子病得到有效控制,柞蚕生产得以稳定发展.多年来由于各地比较重视,柞蚕微粒子病在局部虽有发生,但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全省生产比较平稳.但是,90年代中期由于思想的麻痹和质检工作的放松,微粒子病又在河南省蚕区发生,养蚕发病率达到10%左右,严重的达到30%,特别是种茧发病率高.这次发病导致全省出现严重的缺种局面,严重影响河南柞蚕生产的发展.为有效制止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从1997年年底开始全省上下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防治意见和措施.通过5年的努力,微粒子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种茧微粒子病发生率逐年降低(2002年为4.22%、2003年为2.32%和2004年为1.29%),种茧合格率也逐年得到提高(2002年为80.39%、2003年为93.05%和2004年为95.74%),使河南柞蚕生产摆脱了微粒子病的困扰,步入了安全稳定的生产阶段.现将河南柞蚕微粒子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柞蚕脓病多角体的裂解观察和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柞蚕脓病(NPV)属于昆虫的一种病毒病。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只发现核型多角体病。它是柞蚕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采用消毒预防措施,发病率已明显降低。特别是我省实行纸面产卵、在出蚕前一天卵面消毒的技术措施以后,秋蚕脓病的发生率可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3.
柞蚕脓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脓病俗称"老虎病"或"黄烂病".它是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生后,其病毒能够迅速传染、扩散,导致大面积蚕儿发病.不仅影响柞蚕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制约柞蚕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和研究柞蚕脓病发生机理,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降低柞蚕脓病发生机率,提高柞蚕脓病防治效果,夺取柞蚕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柞蚕脓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现提出如下防治方针、原则及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蚕种场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技术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东 《北方蚕业》2008,29(2):59-59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严重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微粒子病主要通过蚕种传染,如果蚕种微粒子病率高,特别是母种原种感染微粒子病较重的,繁育出的普通种微粒子病率也高,大蚕大量发病,常常造成丝茧减产。母种每年都有微粒子检出率超过1%的蚕种场,原种一般检出率也在1%~3%,丝茧生产中一般年份发病率为30%~70%,最高年份达90%,减产20%~30%,给柞蚕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马文石 《北方蚕业》2006,27(4):29-30
由细菌寄生柞蚕引起的细菌病,主要有柞蚕空胴病、柞蚕败血病、柞蚕中毒性软化病和欧文氏软化病。这些病害在我国柞蚕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东北三省调查,年年因细菌病的发生,少收蚕茧上万吨、经济损失达亿元。给柞蚕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细菌病大发生的原因是卵期和蚕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河南省寄生危害柞蚕的寄蝇主要有蚕饰腹寄蝇和家蚕追寄蝇2种;同时开展了“灭蚕蝇一号”对柞蚕的毒性及防治柞蚕寄蝇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柞蚕大眠起4~8d时,喷施0.107%浓度“灭蚕蝇一号”药液,可有效防治河南省蚕饰腹寄蝇病及家蚕追寄蝇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该方法对柞蚕安全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蚕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河南省的柞蚕生产和种茧繁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柞蚕微粒子病在河南省迅速传播。分析了河南省在柞蚕微粒子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镜检设备简陋,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熟练的镜检人员不足,柞蚕微粒子病控制不力;预知调查难以贯彻执行,柞蚕微粒子病防治难度加大;制种时重目选轻镜选,重数量轻质量等。制种期目选、镜选和养蚕期技术操作充分结合起来,采取了严格淘汰柞蚕微粒子带毒率超标的种茧、严格目选蚕蛾、严格显微镜检种、提高放养技术等贯穿柞蚕整个世代的综合防治措施,使柞蚕微粒子带毒率逐年下降,原种种茧柞蚕微粒子带毒率基本控制在2%以内,为河南省柞蚕生产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闫井发  董辉 《北方蚕业》2008,29(1):65-66
柞蚕软化病的发生除了致病菌的存在和繁衍外,其流行及危害程度与蚕种质量,品种、放养技术,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生产中,不注重制种、消毒、放养技术环节,制种时不认真选蛾,卵面消毒时不按技术操作规程办事,放养粗放或超负荷放养,都容易增加蚕病发生与流行的机会。1消毒  相似文献   

19.
研究柞蚕饰腹寄蝇病发生规律,有助于指导柞蚕生产上更合理的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在辽东地区,通过对柞蚕饰腹寄蝇羽化时期调查发现,该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5月15日之间,占比达到59.7%;通过柞蚕饰腹寄蝇寄生柞蚕时期调查发现,该虫对柞蚕的寄生时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占比达到87.46%。柞蚕饰腹防寄蝇化学防治试验,柞蚕老眠起约50%左右及进营茧场后2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1.7%±0.60%;分别在柞蚕三眠起约50%、老眠起约50%以及进营茧场后3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3.22%±0.64%;2次施药与3次施药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2次施药即可有效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  相似文献   

20.
秋柞蚕盐酸、甲醛液卵面消毒法的研究成果曾于1988年通过鉴定,并已在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4省区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对柞蚕空胴病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防治水平。但以往盐酸和甲醛都分别贮存和运输,群众使用时,多有不便,还常常出现配比浓度混乱的情况。另外,秋蚕纸面产卵,若加入过量盐酸,还会增加落卵,破卵后遇雨,落卵更甚。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盐酸与甲醛原药提前按标准比倒混合存放对秋柞蚕卵面消毒的改进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