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豆科牧草根瘤菌大面积应用13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1年以来,筛选出了几十种豆科牧草根瘤菌菌种,并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建立了根瘤 菌剂生产基地,在全国飞播牧草区大面积推广种子丸衣化接种根瘤菌技术,1993年累计接种面积为70万公顷。接种根瘤菌提高了飞播牧草的成苗率,促进了共生固氮,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为我国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建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飞播牧草,是进行草场改良的有效途径.在国家、贵州省畜牧局的关怀重视下,拨款17万元,于1984年9月在龙里县民主、中排两乡的四片草场进行飞播,面积一万亩,飞播牧草品种有: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对草种均进行根瘤菌接种和丸衣化处理.播种种子比例为红三叶1份,白三叶2份,鸭  相似文献   

3.
1 从1981年以来,甘肃省飞播牧草工作经历了试验、示范、推广三个阶段。总的趋势是飞播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飞播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飞播效益一年比一年显著,群众对飞播的认识一年比一年深化。由开始试验的3个县(市)的4个播区发展到13个县(市)的53个播区,截止1988年底,飞播面积由2万亩扩大到42.1万,有效面积39.14万亩。有苗面积  相似文献   

4.
一、飞播牧草的基本情况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从1980年开展飞播牧草以来,全省飞播牧草累计实播面积188047亩,有苗面积158954亩,有苗面积率为 84.52%。飞播牧草分布在我省6个地(州、市)的9个县。即毕节地区两个县128030亩,六盘水市两个县22000亩,黔南州一个县8000亩,黔东南州两个县13217亩,铜仁地区一个县4800亩,遵义地区一个县12000亩。飞播牧草分布  相似文献   

5.
飞机播种牧草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改良草场的重要措施。在农牧渔业部畜牧局的支持下,1983年龙江县用飞机播种沙打旺2万亩。播种前,沙打旺种子用丸衣化方法接种根瘤菌。现将沙打旺接种根瘤菌的效果简报如下。一、飞播区的自然条件飞播区位于黑龙江省龙江县南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最高温度36.9℃,最低温度-31.1℃。年降水量为430毫米,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年蒸发量1,550毫米,全年无霜期143天,日照2,690小时。土壤类型属黑钙土,土壤pH值8.35。植被类型为草甸草原类,主要植物为贝加尔针茅和羊草。  相似文献   

6.
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接种根瘤菌技术及其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近几年对豆科牧草种子丸衣化接种根瘤菌的试验研究,总结出在云南种植豆科牧草所采用的红三叶、白三叶等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时对丸衣材料、粘着剂的选择和具体接种制作丸衣的技术;采用此技术在牧草种植中所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种植豆科牧草必不可少的一项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接种根瘤菌是提高豆科牧草产量的有效途径。我国飞机播种沙打旺和三叶草已大面积接种根瘤菌,我站也曾作过自三叶接种根瘤菌的试验,均取得明显的效果。小冠花接种根瘤菌在国内报刊中尚少报道。为了证实其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我们于1989年4月至  相似文献   

8.
对中华根瘤菌在苜蓿上接种,与蒙古冰草进行混合播种试验,并在形态、产量、营养品质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探讨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作后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苜蓿接种根瘤菌处理后混播较不接种根瘤菌、施氮肥和不接种根瘤菌、不施氮肥处理的牧草产量分别提高33.91%和64.89%,提高了群体草地利用效益,混播既便于牧草贮藏与利用,又可提高牧草的饲用价值,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播区自然概况为了加快改良和建设高寒区沙化、退化草场的速度,1985年在尚义县哈拉沟乡张活洼村开展飞播沙打旺牧草试验。飞播面积为10,919亩,有效面积9,761亩,占实际播种面积的89,4%。飞播区位于大清  相似文献   

10.
(一)据1990年8月在青海召开的全国飞播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现场经验交流会统计:我国飞播牧草事业从1979年起步,已发展到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多个县旗,到1989年全国飞播牧草总面积为1 905.32万亩,其  相似文献   

11.
根瘤菌是大自然中所包含无数微生物中少量有益微生物之一 ,它通常存在于土壤的各个层次中。在生地上 (未进行过垦殖或未播种过同类豆科牧草的地块上 )播种豆科牧草时进行根瘤接种 ,有利于幼苗早期形成根瘤 ,及早形成固氮能力 ,大大提高牧草产量 ,提高牧草养分含量 ,增强牧草的抗逆性。除开极少数自然天生野合的根瘤菌附生外。一般牧草与根瘤菌是通过人工辅助方式———也就是人们所谓的族间接种方法———直接进行 ,形成牧草与根瘤菌共生的。接种方法 :可用工厂化生产的根瘤菌剂拌种 ;也可采集同类豆科牧草的根瘤 ,按每公顷 1 5 0克的比例 ,…  相似文献   

12.
豆科牧草能与根瘤菌共向固氮,但是豆科牧草根瘤的形成与土壤中的根瘤菌数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新垦土地上首次种植豆科牧草,或在同一地块上再次种植同一种豆科牧草或者在过分干旱而酸度又高的地块上种植豆科牧草。都要通过接种根瘤菌来增加根瘤数量,以提高豆科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豆科牧草接种根瘤时,首先要根据牧草的品种确定根瘤菌的种类,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接种方法。接种方法目前在实践  相似文献   

13.
我县1986年在三间房村飞播沙打旺时,将种子用丸衣化方法接种了根瘤菌。在50条播带中,有两条播带的种子没有接种根瘤菌。于1987年开花前期,在接种与未接种播带各取40个样方(每个样方一平方米)作了对比测定,其结果是:接种根瘤菌的播带每个样方平均产鲜草2627.2克,苗高131.1厘米,分枝23.5个,未接种根瘤菌的样方平均产鲜草量2010.3克、苗高112.3厘米,分枝18.6个。从对  相似文献   

14.
根瘤菌与豆科牧草共生固氮,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科学研究指出,红豆草根瘸菌的专性强,即红豆草根瘤菌只适于红豆草属牧草间相互接种,而其他属豆科牧草则接种无效。同时,对红豆草根瘤菌的效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红豆草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很强;也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红豆草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弱,给接过根瘤菌种的红豆草施用硝铵,其产量要比已接种而未施硝铵的增产20—30%以上,原因可能是接种无效或者根瘤短命。红豆草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有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中国飞播牧草事业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关怀,党中央、国务院指示,农业部、民航局和空军主管部门的具体组织领导下,获得迅速发展,揭开了中华草业和航空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展示了大规模地治理我国草原提高草地生产力的灿烂前景。 1 科技先行成效卓著 1.1 飞播牧草面积和类型区不断扩大由1979年后3省(区)与县(旗)的18万亩,发展到1989年的26省(市、自治区)411县(旗)1862万亩。其中北方14省(市、自治区)273县(旗)飞播面积1628万  相似文献   

16.
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技术,是在种植豆科牧草时,将牧草种籽进行丸衣化接种根瘤菌技术处理,使豆科牧草幼苗提早形成有效根瘤,增强其固氮能力,进而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增加养畜效益。  相似文献   

17.
辽西北风沙地区飞播沙打旺草地密度与产草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宁省飞机播种牧草始于1981年,十年来飞播沙打旺牧草44.7万亩,累计成草面积38.9万亩,成苗面积率87%,保存面积42.1万亩,占总飞播面积98%。飞播牧草的成功,建立起大面积的高产优质飞播草场,不仅取得了大面积治理“三化”草场的显著效果,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草地生产力,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广大农民开辟了种草养畜的致富门路。同时在绿化国土,保持水  相似文献   

18.
1 百万亩优良牧草基地建设现状 百色市1981年首次引种矮柱花草、格拉姆柱花草、非洲狗尾草等优良牧草进行栽培试验以来,先后引进飞播、种植示范推广优良牧草共59个品种(豆科28、禾本科22、其他科9种).经多年的试种、观察,筛选出了一批适应百色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当家品种[1]: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类玉米、高丹草、多花黑麦草、184柱花草、新银合欢、山毛豆、圆叶决明、紫花苜蓿、菊苣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央领导及有关部委的关怀、支持下,我国大面积飞机播种牧草的试验,从1979年就已开始。当时在4省6个点飞播近20万亩,首批飞播选择在退化草原及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一九九三年飞播牧草技术工作总结邹华,王湘国,石凡涛(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1)1982年以来,我省在农牧渔业部及西北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飞播牧草工作。飞播工作由点到面,规模逐渐扩大,累计飞播牧草面积51.5万余亩,占全省人工草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