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河南省玉米品种概况: (一) 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 河南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約在1,5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总面积23,000万亩的6.5%,1956年由于提倡种植高产作物扩大了玉米面积,种植面积增加到1,980万亩,是历史上种植玉米最多的一年。以后种植面积逐年縮减,到1959年以后,由于連年干旱,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因而面积更为减少,到1962年降为1,111.74万亩。表1 河南省玉米历年种植面积产量平均統計表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秦皇岛市的第一大作物,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2.6%。摸清全市玉米生产现状,加速玉米产业升级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我市玉米生产现状1、全市玉米种植区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近些年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全市玉米生产上实现了突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为100万亩,2009年玉米110万亩,到了2014年已达154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总面积42.6%,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8.6%,在全市粮  相似文献   

3.
恩乐镇玉米面积大于稻谷面积,而杂交玉米占玉米面积的79.3%,通过分析本镇杂交玉米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优势,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技术措施,以便更好地普及杂交玉米,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不仅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还可作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的生产与供给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而且对山西省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从农户生产决策角度,依据2005—2014年10年间山西省玉米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分析山西省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并测算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反应程度。通过建立山西省玉米供给反应模型可知:(1)玉米供给长期价格弹性和短期价格弹性均较低,前期种植面积对当期种植面积的影响较大,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偏低,玉米种植面积存在很强的延续性,农户不能根据价格变动及时调整;(2)玉米的种植面积同时受替代产品的价格、生产成本、农业政策及非农机会成本的影响;(3)替代产品的价格、生产成本以及非农机会成本对玉米的种植面积有负向影响,农业政策对其有微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1乌兰察布市玉米生产发展现状乌兰察布市玉米年种植面积约18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55万亩,是仅次于马铃薯的第二大作物。前山地区由于积温优势,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占玉米总播面积的60%以上,后山地区较少。乌兰察布市玉米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以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经营面积较小,全市较大的种养结合的现代化企业主要有海高牧场、瑞田公司、雪原乳业和中谷公司等,种植面积约12万亩,占玉米总播面积的6.7%。  相似文献   

6.
为扩大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自2011年以来,长期种植大豆的农户纷纷改种玉米,全县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到2014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5%。但在玉米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连续遇到玉米含水量偏高、不同程度发生穗腐病,玉米霉变粒超标等现象,严重降低了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玉米生产格局在长期演变中逐步形成了特征明显的三大区域,依据玉米种植的区域差异特性和产量变化趋势,本研究将中国玉米生产格局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产区,对三大区域玉米总产量及玉米增长率的因素贡献进行分解,结论是单产和种植面积对三大区域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北部产区玉米总产量增加主要来自种植面积增加;中部产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种植面积增加和单产水平提高的双重贡献;而南部产区玉米总产量增加则主要来自单产水平的提高。总体而言,中国玉米单产和种植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但种植面积扩大是玉米产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生产技术与玉米单产及总产的相关性,对1949~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年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和年总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建国60多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随年份递增均呈线性函数变化。玉米产量变化与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及生产技术进步相关密切。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玉米单产的提高,单产的提高促进了玉米总产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及综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田间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五大连池市玉米面积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玉米病虫害面积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玉米粗缩病的面积也不断增加。文章总结推广防治玉米粗缩病有效防治方法,以期降低玉米病害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肃州区是甘肃重要的制种玉米生产基地,全区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82.9%,其中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54.8%。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人体与环境危害大,肃州区广泛推广病虫害物理、生物、生态等绿色防治技术,确保全区玉米生产产量与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斑病是为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主观性强的缺点,探索利用高光谱技术对玉米大斑病害进行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玉米大田中采集105个玉米大斑病叶片样本,通过测定叶片光谱和病斑面积,开展玉米大斑病病斑面积的定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玉米大斑病病斑面积的高光谱差异明显,且多数高光谱区域与病斑面积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7以上,表明高光谱能够响应玉米大斑病病害;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诊断模型的表现较好(R~2c=0.726,RMSEc=2.162,RPDc=2.530;R~2v=0.651,RMSEv=2.579,RPDv=2.198),能够实现玉米大斑病病斑面积较为准确的诊断。研究结果可为大田玉米大斑病病斑面积及病害等级的快速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首创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玉米生产大国,其玉米的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之首.20世纪90年代统计表明,美国玉米面积为2821.5万hm2,占全世界玉米面积的20.8%;总产量为22230.8万t,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36.7%.美国玉米单产水平达到7240kg/hm2,相当于世界平均单产的1倍.笔者从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即玉米种植区域化及生产专业化、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做好减法。调减玉米面积。从春夏播情况看,今年玉米面积调减趋势明显,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面积调减较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实地督导调查,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以上。二是做好加法。调减的玉米主要改种市场需要的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优质饲草等作物。预计  相似文献   

14.
宜昌市夏玉米产业技术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2009年玉米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12年玉米总产超过水稻,一举成为中国总产第一的粮食作物。宜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0万hm2,夏玉米面积逐年扩大。为了准确了解宜昌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及产业技术需求,按照产业体系的要求和统一部署,2012~2013年,宜昌市农科院玉米课题组对宜昌辖区内夏玉米主产区当阳市、枝江市和远安县开展了市县农技中心、农技站及农户三位一体的立体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基本摸清了宜昌区域内夏玉米生产的现状和玉米产业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昆明市最大的粮食作物,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来源,种植面积和总产居主要粮食作物之首。目前,昆明市玉米种植面积为水稻面积的5倍,稳定玉米生产面积,持续提高玉米单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目标任务的实现及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目前,玉米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农作物。受资源约束趋紧、现有产量基数高等因素影响,今后玉米进一步增产难度将明显加大。但与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相比,玉米种植优势比较明显,玉米面积尚有一定扩大空间。从单产来看,通过改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其种植的面积和规模较大。尤其是集中在我国的北方,玉米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是最多的,随着玉米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逐年增加,因气候、环境和土壤的改变使得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度也逐年加深,这就成为玉米种植中不可忽视但又非常棘手的问题,顺利解决玉米病虫害的问题也是不容易的。从现代化的玉米种植和生产技术来看,有效的玉米种植和管理模式对玉米的产量和收益是较为有益的。所以说,在玉米的种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玉米秸秆和籽粒也可以作为牲畜饲料,市场需求量很大。玉米一直是长岭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这两年随着本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其他经济作物的面积,玉米面积有所下降,但玉米还是占绝对的主导面积。文章介绍了玉米种植的现状和高产技术,希望能提高当地的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赵锦  杨晓光  刘志娟  吕硕  王静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143-3156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1961-201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基于东北三省7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指标,在分析1981-2010年较1961-198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可能种植北界变化的基础上,利用APSIM-Maize模型模拟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各气象站点逐年的雨养产量,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春玉米雨养产量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变化特征,并综合得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的气候适宜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春玉米的可能种植北界向北移动了158.3-285.8 km,春玉米可能种植面积增加了3.87×104 km2,占东北三省土地面积的4.91%。(2)1981-201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最高产区、高产区和次高产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比例由81.14%增加为86.66%,其中最高产区和高产区面积比例由36.61%减少为34.82%,而次高产区则由44.53%增加到51.85%,低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18.86%减少为13.34%。研究区域内雨养产量的单产减少40 kg•hm-2,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总面积的扩大,特别是高产区和次高产区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域内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了7.0%。(3)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最稳产区、稳产区和次稳产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的比例由80.20%增加为89.28%,且最稳产区和稳产区面积比例由40.97%增加为49.97%,而低稳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19.80%减少为10.72%。(4)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的比例由61.09%增加为83.00%,但最适宜区面积比例由18.83%减少为6.67%,可种植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20.08%减少为10.33%。研究区域内春玉米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单产总体下降了171 kg•hm-2,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总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域内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了2.6%。【结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北界明显向北向西移动,春玉米的可能种植面积增加;在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如果不考虑品种和栽培管理措施的适应,雨养产量的最高产区面积所占比例缩小,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单产下降,但由于可能种植面积的增加,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春玉米雨养产量的稳定性增加,其中最稳产区和稳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增加;在春玉米可能种植的区域内,春玉米的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减少明显,研究区域内春玉米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单产下降,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的增加,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  相似文献   

20.
王强 《现代农业》2010,(4):68-68
<正>近年来,建平县玉米生产机械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仍然不高,全县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0%,其中玉米机播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3%,玉米机收面积只占玉米收获面积的2.1%。玉米机械收获已成为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