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试验对我省主要几个猴头菇菌株在高效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猴头菇Ha是适合在本地区进行高效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2个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菌株在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性状及其产量方面的比较,筛选出适宜山西省栽培的猴头菇菌株,以期为广大菇农种植猴头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号菌株和2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个大,圆整紧实,颜色洁白,生物学效率高,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山西省晋中市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平菇杂优1号和鸡腿蘑Cc-1的保藏菌株、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的菌丝培养特性和农艺性状,分别将3种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与保藏菌株相比较.鸡腿蘑多孢分离菌株在产量上有正负两种效应。而组织分离菌株增产均在10%以上。平菇所有分离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及产量均不如保藏菌株。  相似文献   

4.
以猴头菇为试材,对猴头菇5个菌株品种的菌丝生长势、子实体产量、抗杂能力和物理性状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牡猴1号"、"牡猴10-6"和"猴头4330"具有较强的抗杂菌污染能力,各菌株在产量上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牡猴1号"和"猴头6505"产量均比对照"俊峰2号"明显增高。综合子实体性状等指标初步认定"牡猴1号"菌株可在东北寒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香菇、猴头菇、杏鲍菇和白灵菇四种食用菌的包埋菌种4℃低温保藏一年,对保藏后的菌株进行菌丝恢复培养,对生长速度、栽培料发菌吃料情况、液体菌种纤维素酶和漆酶对比观察,以传统试管保藏法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包埋法保藏的菌种,菌丝活力较为旺盛,菌种活力没有明显的衰退变化。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21,(4)
为筛选猴头菇立体逆向栽培的适宜菌株,比较9个猴头菇菌株的菌丝长势、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形态特征等。结果表明,猴头菇H3(常山猴头菇)菌株表现较好,菌丝长势旺,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颜色和形态特征优,商品性佳,平均产量可达0.75 kg/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猴头菇菌种保藏分离新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菇菌种保藏分离新法试验王昔久,熊泉(湖北省麻城市生物研究所431600)为了探讨一种便于农户掌握的猴头菇分离保藏新方法,笔者进行了多方试验,结果以原种或栽培密封保藏,在使用前采用瓶壁菌蕾分离的方法较为理想。I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猴头菇菌株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猴头菇菌株栽培试验,获得适合桑枝栽培猴头菇优良菌株,为利用桑枝高产栽培猴头菇提供依据。选择6个猴头菇菌株,分别进行菌丝生长和桑枝屑栽培出菇试验,通过分析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合本地利用桑枝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株。在供试的6个菌株中,筛选出适合利用桑枝栽培猴头菇的菌株为H-4。  相似文献   

9.
以锯末玉米芯为栽培基质的九个猴头菌反季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锯末玉米芯混合基质为试材,研究比较了9个不同菌株的猴头菇菌丝长速和长势、春末夏初出菇的子实体产量和性状情况.结果表明:猴头菌菌丝日生长速度最快的是HT4、HT5菌株;锯末玉米芯混合基质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产量有显著差异,头潮菇产量最高是HT6、HT9菌株;头潮菇物理性状综合指标比较,HT1、HT3、HT4、HT6、HT7、HT9菌株最好.总体来看,HT6、HT9、HT7、HT4、HT3、HT1菌株适合在黑龙江省发展锯末玉米芯混合基质的反季鲜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咸阳市栽培的产量高、品质好优良大球盖菇菌株。方法:通过自然选育及杂交育种方法获得5株大球盖菇菌株,进行以菌丝生长速度、农艺性状、产量及生物转化率为指标的对比试验。结果:XDQ-3菌株菌丝洁白浓密,长势良好,菌盖肥厚,菌柄粗壮,生物转化率为67.64%,且抗杂能力强,具有较高栽培潜力,可在咸阳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33株不同来源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和子实体多糖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子实体多糖含量为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方法,筛选优势菌株,其中H59农艺性状好、产量高且子实体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菌株,综合评分得分最高,为最优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蛹虫草菌种在不同条件下保藏对其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方法:采用10℃/5℃(昼/夜)和15℃/10℃(昼/夜)两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两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1个月和2个月的时间,以冰箱保藏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10℃,5℃保藏时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及子实体产量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2个月的保藏时间。[结论],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1个月,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菌丝致密,菌落角变面积小,菌丝长速均匀稳定,菌丝干重及子实体产量较高。可见,蛹虫草菌种在较低的常温、有散射光条件下保藏要比保藏在冰箱里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对保藏了21年的3个黑木耳菌株进行菌丝形态、菌株酶活力及菌株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保藏菌株经CPDA培养活化后,保藏21年菌丝生长速度与4℃保藏菌丝生长速度无差别;酶活性与4℃保藏菌种比较有一定的差别,不同菌株反映不同;酯酶同工酶研究表明不同方法保藏的菌株,其同工酶酶谱基本谱带无改变,但特征性谱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采集到的61株野生黑木耳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量和质量皆优良的菌株。方法:按常规育种程序进行筛选。结果:N56号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4 633 U/g,生物学效率为93.7%,产量为42 g±5 g/袋,菌丝生长速度为5.4 mm/d,远远高于对照菌株黑微29。结论:N56号菌株的各方面性状皆优于对照株黑微29,可作为产业化开发的母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以猴头菇“黑威9910”为试材,以汉麻秸秆和阔叶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猴头菇菌丝生长、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汉麻秸秆作为新型栽培基质替代木屑栽培猴头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汉麻秸秆替代木屑可以促进猴头菇菌丝生长,缩短出菇时间和成熟时间;当基质中汉麻秸秆添加量达到40%时,猴头菇子实体大小适中、菌肉紧实、畸形率低,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当完全添加汉麻秸秆替代木屑时,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同时子实体无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成分检出。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加工型猴头菇林下栽培品种,作者选取5个猴头菇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猴杰2号的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较短,菌丝生长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子实体的产量和多糖总含量最高,综合表现最好,可作加工型猴头菇林下栽培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干木耳子实体为试材,采用常温、4℃、-18℃及液氮等方法对子实体进行保藏,1年后进行组织分离、孢子收集、出耳试验以及酸性蛋白酶、漆酶活性试验,研究保藏方式对木耳子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耳片组织分离后获得菌丝与继代保藏菌丝无拮抗现象,子实体保藏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分解木屑料能力和酶活性方面均优于继代保藏效果;菌落浓度、漆酶和酸性蛋白酶活性与保藏方式相关性显著,可以作为保藏方式的评价指标,漆酶与菌丝分解木屑速度、催芽率和产量相关性显著,漆酶活性越高,菌丝分解木屑速度越快、催芽率越高、产量越高;无保护剂液氮保藏孢子萌发率最高。木耳子实体保藏简单,并能够更好地保持品种性状,其中无保护剂液氮保藏为最佳保藏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对福建省6个姬松茸(Agaricus blazei)菌株(N-2、姬A、姬松茸2号、姬松茸11号、A3、A8)在废菌渣栽培过程中的试管菌丝生长状况、栽培料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和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菌株A8的前3潮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为8.75 kg·m~(-2),与其它菌株的产量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物转化率为48.6%,菌丝生长状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良好,是适合在莆田市进行废菌渣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栽培香菇相似的菌棒代替栽培瓶和栽培袋,再结合新的菌棒排位方式,与传统的两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对猴头菇菌丝生长时间、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棒栽培法较传统栽培方法更节约成本,并且产量、农艺性状、商品性等都具有优势。通过菌棒排位方式对比试验得出层架式立体栽培更适用于大规模的猴头菇生产。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O4 0.15%+MgSO2 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